全国蛋价自2月初小幅反弹后,一直处于下行通道。2月6日至3月21日,全国主产区蛋价由4.41元/斤跌至3.02元/斤,共计跌幅31.52%,属于2013年以来同期的最大跌幅。从多方数据来看,1-2月的产蛋鸡存栏量同比是减少的,蛋价理应是上涨趋势。但是产品价格是由供需共同决定的,此篇文章重点解读市场需求现状。
1. 代表市场鸡蛋销量变化不明显
我们先看销区代表市场的一级批发环节销量变化情况,受春节假期影响,第4-8周的销量对比实际意义不大,在此不做解释。从整体来看,2018年1-11周的平均销量为6807吨,同比2017年增加4.75%,比2016年同期减少2.84%。综合来看,监测市场上海、北京、南京、广州及东莞共五城市的需求变化不大,最根本原因是无利好拉动。
2. 产区销量未达正常水平
国内的鸡蛋消费除了销区还有产区内销。3月份之前销区市场受春节假期影响,整体需求较为疲弱。产区的需求变化我们通过监测重点市场销量占正常水平的比重来表示。山东、江苏、河北等13个省市84个重点市场的数据显示,截止到3月21日,产区的平均销量只有正常水平的81%,其中山东最高达到92%,河北最低仅有74%,差距还是比较大的。据了解,浙江、福建、广东等部分市场的销量只有正常水平的70%-80%。市场需求恢复正常水平还需时日。
3. 生产及流通环节仍有库存
既然产区的销量未达到正常水平,销区变化不大,则产区仍有部分库存未消化完毕。卓创资讯对山东、河北、河南、东北等近百个重点市场的库存天数进行统计,生产环节平均库存为2.18天,流通环节为1.78天,但各市场之间差距较大。分环节来看,东三省流通环节库存最高,湖北市场最低;河北生产环节库存最高,湖北最低。若两个环节的库存天数取算术平均,则河北的库存最高,为2.62天,湖北的库存最低,为1.37天。总之,各个市场的库存消化完毕有待市场的强力拉动。
4. 未来影响因素分析
截至3月22日,全国主产区鸡蛋均价3.00元/斤,处于整数位关口,且养殖单位多有惜售现象。从短期来看,清明节略有需求拉动,预计产区均价上涨空间在0.20元/斤左右。第二季度的利空因素是产蛋鸡增多、天气因素及替代品影响,利好因素是需求将恢复到正常水平。卓创资讯禽蛋分析师团队认为,从整体趋势来看,第二季度蛋价是下滑至低位再反弹的节奏,明显反弹或出现在6月中下旬。
(关键字:蛋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