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4日,我国决定对包含大豆在内的美国商品加征25%的关税,实施日期另行公布。至此,中美贸易摩擦之关键——大豆也加入了我国反制美国的队伍。
对美国大豆加征关税,会不会给国内带来通胀压力?这一话题成为国内外讨论的热点话题,毕竟中国大豆对外依存度达86%。但是业界预测,按照对美豆加征25%关税综合计算,国内大豆价格最终上涨,中性预测仅为10%,促进CPI通胀上涨极限为0.5%,远远低于市场普遍预期。与此同时,国内庞大的玉米等粮食库存也将大大压缩豆粕上涨的空间。
国内豆价能涨多少?
当前,中美两国在大豆市场互为重要的供需双方。大豆是美国对华出口中最为重要的农产品,据美国大豆协会统计,每年美国农民生产的大豆有1/3销往中国,总价值约为140亿美元。中国则是全球大豆第一大消费国,2017年消费量超过1.1亿吨,其中美国进口约为3300万吨。大豆市场中美双方互为最重要的需求方与供应商。
大豆不仅是重要的粮食和油料作物,也是禽畜饲料的重要来源。2017年国内大豆消费中约77%用于粮食和油料,23%用于禽畜饲料。显然,中国对美国大豆依赖度较高,而且大豆用途广泛,导致市场普遍担心对美大豆加征关税会加大国内通胀压力。一旦关税开始征收,按照4~5月交货期1000美分/蒲式耳的外盘价格,以及6.3的美元兑人民币汇率进行估算,进口美豆的折算成本将达3773元/吨。正常情况下进口美豆的成本约为3118元/吨。
中信建投分析师黄文涛认为,加征关税后的进口美豆,直观看是25%,但考虑已征关税与增值税部分,实际涨幅23%左右。不过,从市场份额看,中国自美国进口大豆,约占总进口量的35%,占国内消费量的30%。东吴证券分析师周岳认为,除非假设美豆价格上涨带动其他来源大豆上涨同样幅度,国内大豆价格全面上涨23%,但是这种可能性很小。如果美豆价格上涨后,其他来源大豆的市场份额和价格基本不变,则预计国内大豆价格最终上涨6.9%,中性预测为10%。
影响通胀不到0.5%
进口大豆,主要用来压榨和饲料。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中与进口大豆相关度较高的主要有两类分项:食用油和肉禽制品。相对于食用油来源更广外,进口大豆压榨后的豆粕是国内肉禽制品饲料的重要来源,也是对于价格影响最直接的因素。
平安证券分析师陈骁计算后认为,饲料渠道上,豆粕在精饲料的原料成本中占比约25%;根据2017年农产品成本收益资料汇编数据,生猪、肉牛、肉羊、肉鸡、蛋鸡、奶牛精饲料费用在总成本中占比分别为44%、14%、13%、 69%、66%、44%,而猪肉、牛肉、羊肉、鸡肉、蛋、奶在CPI中占比分别为2.49%、0.59%、0.64%、0.48%、0.60%、1.37%。所以在大豆涨价25%的假设下,将从饲料渠道带动CPI上升0.16个百分点。
食用油渠道上,豆油是我国第一大植物油品种,占我国居民食用植物油消费的42%;考虑到食用油在CPI中占比0.86%,在大豆涨价25%的假设下,将食用油渠道带动CPI上升0.09个百分点。
黄文涛认为,加征关税对国内CPI的影响程度大致为0.08~0.23个百分点,这低于目前的市场主流预期。
粮食库存可平抑市场
豆粕是蛋白饲料价格波动的主要指向标,但是作为蛋白替代品的玉米价格对于豆粕价格也能起到重要的平衡作用。从上述计算看,并没有把国内庞大的玉米库存计算在内,而且在国内饲料消费结构中,玉米消费仍占大头。
国家库存数据显示,目前仍有1.8亿~2亿吨的玉米库存。大量库存占用了仓储空间、资金。如果豆粕上涨,推动玉米价格上行,国家主观去库存意愿将更加强烈。目前市场大量消息也侧面印证了临储提前拍卖的可能,有消息显示,自4月1日起至6月30日我国粮食铁路运费下浮25%~30%,这将有利于拍卖玉米出库。
近两年,为了消化国内大量积压的库存玉米,国家玉米深加工产能快速扩张,同时启动了玉米燃料乙醇项目。2018年国内玉米深加工项目投产的加工能力接近1000万吨,其中一半以上的产能将主要集中在玉米酒精板块。此外,为了调减玉米种植面积,国家启动了农业供给侧改革,加大了对大豆的种植补贴力度,今年大豆种植补贴在东北地区达300元/吨。
除玉米外,小麦等主粮库存也非常庞大。总体来看,全国粮食库存仍停留在历史最高水平,这与国内高额的农业补贴存在重要关联。当前,中国农业补贴总额已经开始达到主要发达国家的总和,总额达万亿水平。业界称一旦豆粕等价格上涨,推动其他农产品上涨,则国内庞大粮食库存将迎来良好的销售时机,也将为国家财政减负。
(关键字:美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