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半年以来,油脂产业整体弱势,尤其是棕榈油,再度创下调整以来的新低水平,弱者是否恒弱?
季节性增产驱升供给。
根据《油世界》数据,2018年1~2月全球棕榈油产量超预期增长1380万吨,同比高近100万吨,其中马来西亚、印尼和泰国分别增产40万吨、30万吨和20万吨。3月,伴随雨季结束,增产趋势延续,马来西亚棕榈油产量增长7.5%,至157.4万吨,库存则高达232万吨,不仅高于市场预期,并为历史同期最高水平。
同时,尽管天气指标进入拉尼娜区域,但这一现象已呈减弱之势。藉此,主流机构均预测2018年棕榈油将维持较快增长。《油世界》预计全球棕榈油产量上调至7090万吨,其中印尼产量增加5%,达3880万吨;马来西亚增加4%,达2070万吨。USDA预计2017/2018年度印尼棕榈油产量为3850万吨,马来西亚棕榈油产量为2050万吨,马来西亚棕榈油局则预计2018年棕榈油产量同比增长3%。
需求方面,一年一度的穆斯林斋月节是棕榈油消费旺季,相关国家集中在亚洲西部和非洲北部,其中印度是主要进口国,占比全球高达20%以上。今年斋月节时间是5月16日至6月15日,相对往年时间偏早。斋月前的一个月印度会启动斋月备货,这将利好国际棕榈油流通。
出口关税方面,由于棕榈油库存高企,今年年初马来西亚为了消耗库存,于1月初提出阶段性的零关税政策,本拟4月7日结束,最新政策则是4月延续零关税政策,但5月恢复为5%。相比之下,印尼已连续12个月施行零关税政策,这使得印尼棕榈油的竞争力高于马来西亚,后者原本计划将棕榈油库存削减至160万吨以内,以3月末库存估算,其仍面临至少降低70万吨库存的压力,这意味着未来可能出现适度的价格竞争。
国内库存压力偏高。
就中国市场而言,今年以来棕榈油消费较为平淡,前两月表观消费量分别为28万吨、23万吨,与前三年29万吨及23万吨的水平相当。值得一提的是,尽管豆油、菜油与棕油的价差不断提升,但目前整体仍低于历史均值。截至4月17日,一级豆油、四级豆油、菜油与棕榈油现货价价差分别为780元/吨、658元/吨、1378元/吨,历史平均为1001元/吨、884元/吨、1640元/吨,分别低16%~26%,显示国内棕榈油价格依旧高估,市场竞争力不足,亦预示后期棕油勾兑比例难以明显提升,消费超预期增长概率低。
与此同时,棕榈油进口持续增加。根据海关数据,2018年2月份,中国进口棕榈油37.3万吨,较上年同期的34万吨大增近10%。而据天下粮仓网数据,3月棕榈油进口量预计在38万~40万吨,更呈现快速增长之势。
基于进口增加而消费平淡,国内棕榈油库存从2017年8月中旬不足30万吨已快速升至目前的69.4万吨,亦较去年同期高逾二成,整体库存压力较大。此外,考虑大豆到港量预报大幅回升,豆粕面临季节性需求,油厂开机率预计维持高位,豆油库存也将进入上升通道,保持高位常态。因此,库存高位压力预期持续。
供需格局边际改善效应仍存。
无论是国际市场还是国内市场,棕榈油供需格局仍不乐观。
但需要注意的是,棕榈油围绕5000大关的宽幅震荡格局已经持续近五年,悲观预期已基本反应到市场价格中。相反,部分利好因素的边际改善效应值得积极关注。
(关键字:棕榈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