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鸡蛋行业总量庞大,拥有14亿只蛋鸡,年收入近3000亿元,但行业极为分散,其中养殖规模在500到1万只的小养殖户有59万家,5万到10万的养殖户2250家,10万到50万的750家,超过50万养殖规模的养殖户全国仅27家。 国家蛋鸡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杨宁预计,未来5-10年,鸡蛋行业品牌化程度将越来越高。
加速品牌化
对于鸡蛋名目繁多的现象,杨宁不建议过度炒作,而应通过建立良好环境、采食和原料可控,从而进行生产方式的变革。“鸡蛋本质上没有太大差别,生产方式决定了它的品质和安全性。如果过分追求‘纯天然’、‘农户自养’等概念,既不符合现代社会需要,也与食品工业有出入。”尽管我国鸡蛋产能过剩,但经营模式以小农经济、分散生产为主,冯斌预计“若按照前十位合计年收入50亿元规模计算,有先进产能的品牌鸡蛋市场份额不足5%。”而且,目前市面上不少走“公司+农户”模式的喷码鸡蛋,低价从农户收购,包装后高价出售。在冯斌看来,这是一种透支品牌的投机行为。“风险非常大,中国初级农产品本身就因投资不够而经常发生质量问题。在成本导向下,通过寻找替代原料不断降低成本的做法不可能长久。”他认为,真正的品牌鸡蛋:要有企业标准,比如优选健康种鸡,且只给母鸡喂食优质天然原粮;另外,通过紫外线灭菌,消除蛋壳表面99.9%的大肠杆菌与沙门氏菌;同时,每一枚品牌鸡蛋要有身份编码,实现全程追溯。
小生产面临洗牌
鸡蛋品牌化的大趋势带动产业链升级,包括上游养殖方式的转变、中游加工类别的扩张、下游冷链配送的提升。自2010年农业部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以来,蛋鸡行业表现势头尤佳。“这几年一些比较落后低端的饲养户都在退出,现在零散饲养户减少得特别快。”杨宁认为,小规模饲养户的退出将给具有质量控制能力、意识、经验和技术的企业带来新机会,并购和行业洗牌是必然趋势,传统的家庭作坊面临淘汰。“基于投资压力和落后产能,这两个原因都驱使行业更加集中。”冯斌指出,目前小规模生产面临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那就是找不到接班人。肮脏的工作环境,繁重的体力需求,不具规模并且收益极低,这些都让年轻人不愿意接手。其次,行业正向先进产能转变,这需要很大的投资,传统从业者在融资上困难重重。此外,落后饲养户难以保障产品质量和安全,这也是小规模生产面临的一大问题。据杨宁介绍,在一些比较简陋的鸡舍,环境很差污染严重,单是在鸡蛋的收集上就有问题。“给鸡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尤为重要,从而产出更优品质的鸡蛋,不用担心药物残留、细菌污染等问题,这才是产业发展的大方向。”
(关键字:鸡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