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则外电消息引发业内密切关注,阿根廷农业部表示该国出口商正在对中国装运豆油,这也是近三年来中阿之间的首批对华出口订单,主要原因是基于中美贸易战冲突的升级,导致中国买家难以购买足量的进口大豆。值得注意的是,阿根廷农业部不仅表示中国需求来自于中美大豆贸易“取关”,并且在中国买家寻购阿根廷豆粕之前,阿政府“及时”宣布暂停对本国出口豆粕、豆油的降税优惠政策……资讯认为,种种迹象表明,特朗普政府宣布对中国输美商品进行“301贸易问题调查”一周年之际,始于今年4月的中美贸易摩擦目前已经持续六个月,而最近一次的“华盛顿会谈”期间两国并未超预期达成任何和解。阿根廷豆油重返我国市场(包括中阿正在商谈的阿豆粕输华)标志着我国进口农产品步入新时期,而本周三定期进行的临储植物油竞拍会“遇冷”也在情理之中。JCI现简要分析如下:
今年国际贸易形势复杂多变,中国市场面向更多国家“敞开大门”
众所周知的原因,“中国制造2025”成为某些大国的“眼中钉”、“拦路虎”,甚至是“一块美利坚奶酪”,对于今年4月以来美方执意实施的所谓“232措施”、“301措施”,分阶段采取有理、有节和有序的对等反制。直至目前受中美贸易摩擦所累的商品总额已经超过1,000亿美元(中美互征额外关税的进口商品金额分别在30亿美元、500亿美元),本月底至下月初美国可能公布下一阶段涉及2,000亿中国商品的加征关税清单,势必引发今后中美关系进一步降温甚至“冰冻”。中短期而言,中美贸易战仍是全球农产品市场不可抗逆的风险因子。
不过,对于美方步步紧逼、政治捆绑的贸易战行为,我国政府主动应对复杂多变的国际贸易环境,利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市场化应对手段,扩大对非美国家(地区)的农副产品进口作为替代,包括对东盟贸易伙伴国的部分输华商品(例如大豆、豆粕和谷物等)实施“零关税”,扩大对邻国俄罗斯、乌克兰等国家的谷物、油料和蛋白原料进口,增加或重启对欧洲、美洲国家的肉品、油脂以及蛋白原料的进口比重。JCI视角解读,目前而言我国重启进口阿根廷豆油的象征意义大于市场价值,毕竟中美之间的大豆贸易缺口(500-1000万吨以上)需要南美“补位”,并且阿根廷豆粕何时增量输华才是“重头戏”。
进口阿根廷豆油“来势汹汹”,我国临储植物油拍卖全面“遇冷”
本周三(8月29日),我国国家粮油交易中心继续通过竞价拍卖方式投放临时存储植物油,此次计划“清库”的临储国产菜油数量为60,084吨,最终仅仅成交1,780吨,成交比率低至2.96%(远远低于前一周的21.55%),而这是今年7月17日中央政府重启临储菜油拍卖以来的第七批次交易会。至今,国储菜油累计投放439,371吨,目前实际“泄库”总量为77,234吨,总成交比重为17.58%;值得注意的是,国拍菜油中81.61%为2013年入库,其余全部为2012年入库的陈菜油。
同时,本周我国临储进口豆油计划投放53,975吨,实际成交24,730吨,最终交易占比达到45.81%(前一周全部“流拍”);自今年6月22日我国政府重启临储进口豆油竞拍交易会以来,累计投放数量为507,236吨,实际成交129,308吨,交易占比达到25.49%。市场跟踪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投放的临储进口豆油均为2011年入库的超期存储“陈化库存”。
截至北京时间8月27日15点收盘,我国三大植物油期市全线回落、跟盘夯底。1、豆油:平开低走、再次探底;2、菜油:振荡回调、疲弱形态;3、棕榈油:突破乏力、回坐蓄势。投资者担忧中美贸易战背景之下,将会有更多的非美地区扩大农产品对华出口,供应面不紧反松。2018年8月29日外电消息:阿根廷正在对中国出口豆油,这也是三年来的第一次。目前一艘货轮正在靠近罗萨里奥出口枢纽的Timbues港口装运2.9万吨豆油。此外还有两船豆油将会按计划运往中国,这两船豆油的数量合计为9万吨。
JCI视角解读:中美两国华盛顿会谈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成果,尽管两国贸易磋商与会谈再度恢复,但是媒体报道谈判级别降至副部级,并且中美双方代表在会后并未发表任何声明,特朗普近日表示“与中国的谈判还未到时候”,这意味着始于今年4月的中美贸易战远未到终结之时。有鉴于此,我国政府一方面对于美方针对输美中国商品加征重税的行为实施反制,另一方面包括阿根廷豆油、乌克兰葵花和俄罗斯谷物油料等“替代”供应渠道却在不断扩宽,这还不包括欧美、南美庞大的肉品供应能力,以及俄罗斯远东地区广袤肥沃的耕地良田可以租借……进口阿根廷豆油在三年后重返中国市场,不仅是政策面的利空题材,也对持续振荡徘徊的油籽类期货市场带来心理面冲击,维持之前的策略建议“逢低补库、逢高谨慎”。
(关键字:豆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