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谈判曙光暂现,大豆影响几何?

2018-12-4 9:35:27来源:中粮期货作者:
投稿打印收藏
分享到:

在美国新闻秘书办公室发布的声明中,关于农产品方面达成的协议中,有一项为:中国已经同意马上开始购买美国农产品( China has agreed to start purchasing agricultural productfromour farmers immediately)。已经同意(has agreed to)和马上开始(immediately)为重要的信息点,但没有明确采购主体、采购量、关税等具体信息,依然还是一项框架性的协议。

新的协议下,无疑是利多美国大豆,利空南美大豆,尤其是巴西大豆。原来由于中国不能进口美国大豆而导致的美国大豆贴水巴西、巴西大豆的12月-3月船期的贴水倒挂都要修复等结构性价差都要修复。对CBOT大豆也是利多,但取决于中国的采购量。按照USDA 11月报告的预估,1819年度的结转库存是9.55亿蒲式耳,要下降到5亿蒲式耳左右的水平,中国需要采购约1200万吨的大豆,低于这个数,美国大豆的库存还将处于历史极高的水平。

对国内豆粕市场的影响将更为复杂一些,需要分情况来讨论。美国大豆进口关税为3%的基础上加征25%,这一政策还没有官方取消,在接下来90天内,中美双方还会进行谈判,在这种局势下,官方应该不会取消对美国大豆加征25%关税的政策。那么可能出现几种情况:

一是储备免关税进口,增加进口大豆的储备。在国内菜油临储、国产大豆临储已经所剩无几的情况下,增加进口大豆的储备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

二是对企业来说,采购本来是市场化的行为,有利润的情况下就进口,目前加征25%的关税下美湾和美西的大豆进口都是亏损的,CBOT大豆面临上涨,而国内消费低迷,可能更加难以给出利润。政府是否会阶段性允许部分企业恢复3%的关税进口,这是目前还难以判断的,如果只是部分企业能3%关税进口,那对其他的企业来说还存在不公平的问题。

从战略性增加进口大豆储备、以及实际操作的可行性来看,我们分析可能还是以储备进口为主。

如果是以储备进口为主,也就是不会大幅增加国内大豆的市场供应量,那么对于国内市场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储备大豆库存增加,市场也都会意识到如果19年1-3月国内大豆供应出现紧张,储备还有庞大的大豆库存,完全可以补充市场所需。

如果企业还是不能恢复3%的关税进口,我们判断美国大豆短期内还是难以给出进口利润,巴西的贴水会下降,巴西大豆的进口成本大概率要下降,整体上来看,国内供应不会出现大幅增加。

如果企业恢复3%的关税进口,国内2-3月到港的大豆量还不足,美国大豆很可能给出利润窗口,这种情况对国内豆粕市场最为利空。

(关键字:大豆)

(责任编辑:01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