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谈预期改善,油脂调整未完结

2019-9-16 10:27:51来源:中信建投期货作者:
投稿打印收藏
分享到:

市场核心关注点

缺乏利好驱动,本周油脂走势延续弱势。上周中美通话后双方继续释放善意,市场乐观情绪增长,人民币汇率出现明显升值,油脂油料进口成本随人民币走升而下移。叠加双节备货结束需求走弱,油脂多头炒作情绪暂受压制。在此前的偏低降雨及施肥不足的情况下,市场对产地棕榈油减产抱有较大期待,但本月的MPOB报告并没有带来太好消息。马棕8月产量好于预期对国内减产炒作情绪有所压制,中印需求转弱或成本月棕榈油主旋律。随着中美关系的缓和,市场对中加关系预期也有所改善,菜油市场情绪转谨慎亦令其延续回落。

(一)和谈预期改善,油脂多头受压制

在上周中美通话后,中美双方继续释放善意,美国把2500亿美元中国输美商品加征关税期限从10月1日推迟到10月15日,而中方企业也已开始就采购美国农产品进行询价,大豆、猪肉都在询价范围内。周四收盘后,更多消息传来。外媒称中国至少采购60万吨美豆,另有消息称中国买家共买入15船100万吨美西豆,11/12月船期为主,CNF报价在135/145X。相关部门称,将对一定数量的大豆、猪肉等农产品予以加征关税排除,若不考虑反制关税,这些大豆的进口完税成本约3190-3220元/吨,较巴西大豆低100-150元/吨。在中国恢复美豆采购的背景下,国内四季度大豆供给缺口逻辑受到削弱,进口更多棕榈油替代豆油的逻辑亦然。

伴随着中美谈判乐观情绪回暖,离岸人民币汇率从7.10继续跌至7.04,继续推动油脂油料进口成本下移。按照当前报价测算,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每贬值1000基点,大豆进口成本增加40-50元/吨,棕榈油进口成本增加65-70元/吨,豆油及菜油进口成本增加80-90元/吨。虽然USDA月报显示美豆库存进一步下滑,但报告利好不敌中美关系改善利空,美盘涨幅被南美贴水下跌及人民币升值抵消,大豆进口成本仍出现下移。

综上,无论是从替代逻辑还是进口成本的角度来看,多头逻辑均受到削弱,预计周一开盘后内盘油脂油料的贸易战升水将进一步回吐,短期偏空操作。9月中旬的副部长级磋商即将开启,随之而来的将是10月初的高级别谈判。在中美双方释放善意消息的情况下,油脂的多头炒作情绪受到压制,油脂在回吐一定升水后将再度回归基本面逻辑,继续关注后期的磋商进展。

(二)去库存预期仍存,支撑豆油走势

因豆油进口不存在政策性壁垒,进口利润顺挂将刺激进口商买船,增加国内供应。随着中美关系回暖,人民币汇率走升令豆油进口成本下移,阿根廷10-12月船期豆油进口完税价跌至6140元/吨下方,对豆油上行空间形成较强压制。在再回吐一轮贸易战升水之后,豆油后市的走势仍将主要取决于去库存预期的兑现程度。在当前进口利润倒挂的情况下,豆油进口数量较为有限,豆油的库存受到压榨产出及豆油需求更多的影响。

经过前几周的备货,当前下游豆粕库存基本回到正常水平,基于对中美和谈的担忧,贸易商拿货谨慎,上周豆粕成交大幅回落。纳入统计的油厂豆粕成交降至66.83万吨,较前一周的120.01万吨大降44.31%,豆粕库存升至78.98万吨,广东部分油厂甚至出现胀库停机的情况。豆粕库存压力增长令大豆周度压榨降至181万吨,截至9月6日豆油库存降至133.182万吨,豆油去库存预期再度抬头。

伴随着近期肉价大幅上涨,生猪养殖利润升至近1600元/头的超高水平,各地及国务院相继出台各项政策鼓励复养,令生猪养殖积极性大增。然而,短期能繁母猪严重不足仍极大阻碍补栏的进行,豆粕需求预期回暖,但这也需要时间。至少从中短期来看,豆粕需求要想出现显著恢复并不是一件太容易的事情。在此背景下,预计国内大豆压榨量将难以维持高位,豆油的产出将相应减少,利于豆油后期的去库存。

进入下半年油脂传统消费旺季,市场预计豆油消费将有所好转,故而豆油现货价格随盘走弱反提振补库意愿。此前在高豆棕价差下,低度棕榈油大量替代豆油,但随着天气逐渐转冷,熔点较低的棕榈油掺兑开始受到限制,豆油有望夺回被替代的份额。近期菜豆现货价差虽有回落,但仍处于1300元/吨的高位水平,豆油对菜油的替代依然存在。在下半年油脂整体需求好转,豆油继续替代菜油,棕榈油对豆油替代情况减少的背景下,豆油的需求预计将有所好转,亦有助于豆油去库存预期的兑现。

综合来看,在中国恢复美豆采购、人民币走升的背景下,预计短期豆油仍将回吐一定贸易战升水,但下方支撑仍存。美豆平衡表改善利于美豆油的反弹,支撑豆油进口成本。而因国内豆粕需求恢复缓慢,且下半年豆油需求预期改善,豆油去库存预期再起,空头亦有约束,关注Y2001下方5950线支撑。

(关键字:油脂)

(责任编辑:01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