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召开的CSSOPE 2013上,与会人士普遍认为,全球油气产业投资的持续增加,带动油田工程技术服务市场和装备制造业快速发展。中国石油石化装备产业受益其价格优势及不断改进的品质,正迅速得到越来越多的国际客户的关注,石油设备采购的重心日渐移向中国。
俄罗斯联邦驻华商务代表处首席专家米杰叶夫·阿列科谢在此次大会上说,5到10年之前俄罗斯还曾认为中国产品是最差质量的,但是现在中国生产的石油天然气设备已经得到了俄罗斯公司越来越多的订单。
国产石油装备融入世界市场
今年初,由河南南阳二机集团研制的两套智能斜直井钻机发往澳大利亚用户。这是中国油气钻采装备首次出口澳大利亚。由于澳大利亚对油气钻采装备的标准要求高,在电气、车辆认证、QHSE、技术资料等方面都要求异常严格,在国际上属于最高的标准之一,多年来,中国油气钻采装备在国际化的进程中,一直没能进入该市场。
中国石油和石油化工设备工业协会的相关人士告诉记者,目前,我国石油石化装备制造已经形成门类较齐全、规模较大、具有一定技术水平的产业体系,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已应用到石油石化领域,一些产品逐步赢得国际市场认可,我国石油装备出口在数量、质量上也登上一个新台阶。
一位国际采购商表示,在中国采购诸如管件、传动设备、热交换器等装备,比从西方国家采购平均节省30%的成本。与此同时,国内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尤其是三大石油公司海外业务发展的提速,进一步推动了中国石油装备走向国际市场。
北京豪特耐管道设备有限公司的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的石油管道产品在国外市场风生水起,而在国内市场却默默无闻。因为在国内,大型石油装备采购商都有“入网”要求,如果不能“入网”,就意味着不能进入其采购目录。这位负责人表示,国际采购商越来越乐于从中国市场采购相关产品。
在我国众多制造企业走出国门的同时,一些国际石油装备制造企业也进入我国,一些世界知名油田技术服务公司也利用其在中国的制造资源,为其拓展全球业务服务,随之而来的是国际石油公司逐步加大中国的招标采购力度。
中国采购吸引力不仅是价格
据美国Barclays对世界300个油气公司的调查表明,2013年全球油气勘探开发投资将达6440亿美元,比2012年增长7%。高额的投入,为油气设备行业带来巨大市场,也为众多中国设备生产商提供了机遇。
有国际采购商对记者直言,在中国采购的首要因素是价格优势。据介绍,计划在中国采购的主要类别是阀门、管材及管件、法兰、钢管、压力容器、流量计、锅炉、钢结构、系泊链、石油钻采设备的配件等,高端设备如旋转设备、控制阀等基本不在中国采购。
不过,客观而言,价格优势只是其中一个因素而已。TV南德意志集团化工服务公司油气部经理刘凯表示,跨国公司认为只有包含了来自与中国制造厂的石油装备的报价,项目询价才够完整。“首先,来自中国的设备,加上造价、运输、认证等,都比欧洲设备便宜。第二,中国也能够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确保设备稳定性和可靠性。第三,中国制造商能够保证很快的交货时间。”刘凯称。
据了解,目前国内直接供货海外终端用户的石油石化设备生产企业非常少,大部分都是欧美贸易商下单采购或贴牌生产,这大大压低了我国生产企业的利润,同时也降低了技术创新能力,增加了企业的质控风险。
“我们要采购的种类比较多,量也比较大。希望能够与更多中国生产企业接触,只要能符合我们的技术标准要求,基本都会纳入潜在采购对象。”委内瑞拉的一位采购商表示。
卖产品更要卖服务
根据中国石油和石油化工设备工业协会的数据,今年前三个月石油和石油化工装备制造业出口交货值累计完成102.14亿元,同比增长8.62%,增速回落到1位数,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幅降低了35.28个百分点。分析称,增速的大幅下滑,一方面可能与去年同期增速过大导致基数处于高位有关;另一方面也表明行业在出口贸易中遇到的困难不少,国际贸易面临严峻形势。
据美国石油学会(API)的最新统计,其在中国认证的石油装备企业超过1200家,居API认证排名第一,而美国本土只有800多家,印度只有300多家。遗憾的是,中国虽然是通过其认证的油气设备生产商最多的国家,却基本上没有参与过标准的制定。标准话语权的缺失,也不利于中国石油装备进入海外市场。
据介绍,石油装备业正呈现出新的趋势:一是走向高端,二是走向深海,三是走向融合。业内认为,国内石油装备要想继续受到国际采购商的青睐,除了继续保持价格优势外,还要在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发展高端装备上有所突破。
“目前,国内的装备企业大多数是卖单个产品,不注重提供整套解决方案和售后服务。而哈里伯顿、斯伦贝谢等国际知名石油装备制造企业,不只卖产品,其更注重提供产品后续的服务。这种模式值得国内石油装备企业学习。”沃利帕森负责采购的一位人士表示。
(关键字:采购 装备 国际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