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资源环境瓶颈制约日益严重的今天,大力发展海洋经济,保障国家安全已成为举国上下的共识。而要建设海洋强国,加强对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就必然需要海洋工程装备的支撑,国内海洋装备制造企业已经迎来大发展的黄金期。
笔者日前在烟台中集来福士海洋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集来福士)采访中了解到,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海工装备行业已经成为支撑我国未来经济增长的重点行业之一。凭借良好的基础设施、成本优势,我国已经具备承接国际海工产业转移的条件。以中集来福士为代表的重大海洋工程装备企业迎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国际海工业向中国转移
中集来福士一位高管告诉笔者,由于中国工业体系日渐完善、专业人才队伍逐渐壮大,国际海工装备业已呈现出从欧美、日韩转移到中国的态势。
据介绍,如今我国在发展海工方面具有一些独特优势。在产业基础方面,造船产业近年来的快速发展也为中国发展海工产业积累了经验,奠定了规模优势。在基础设施方面,中国拥有漫长的海岸线和众多优良的港口,能够建设众多船舶和海工生产基地。在劳动力方面,中国普通劳动力资源丰富,海洋学科领域的众多科研院校也提供了较多的技术人才。像中集来福士这样的海工装备行业的先行者和领导者,已经具备了批量总包建造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的能力,全面涉足从上游的海工产品设计、配套设备采购到下游总包建造的整个产业链。
这位高管表示,《国家海洋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十二五”时期,我国海上油气田开发工程建设投资预计可达2500亿~3000亿元。到2020年,海洋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化水平大幅提升,国内海工装备企业将藉此迎来发展的黄金时期。
国产化成效卓著
“作为庞大复杂的高端海工装备,中集来福士的系列海工产品对产业链的牵引力和带动力是巨大的。”中集来福士高管介绍说,海工具有典型的聚集效应,产业链涉及到上下游十几个产业,需要几百家企业为其配套。长期以来,中集来福士以自主创新研发和设备国产化为技术发展的重点路线,积极带动上下游研发创新,在促进重大装备国产化的进程中成效卓著。中集来福士的海工产品对产业链的带动作用非常明显,目前已带动国内约800余家配套企业,仅山东省就有400余家。
以自升式钻井平台为例,设备综合国产化率达到了60%以上,尤其是核心钻井设备大包,中集来福士与中国的钻井设备承包商TSC海洋集团通过股权合作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目前中集集团拥有TSC约17%的股份。中集来福士与TSC共同设计改进整体技术,包括钻井包流程改进、图纸改进、重量控制改进,使其产品获得船级社证书并成功将6套钻井包成批应用于中集来福士自升式平台,使TSC成为中国第一家具有海工钻井设备总承包能力的设备商钻井大包,从而整体带动国内配套企业的国产化。
龙头企业有待重点培育
像中集来福士这样具备国际竞争力的工程总承包、总装集成的海工龙头企业,国家应该高度重视和重点培育。业内专家认为,龙头企业具有产业集聚能力,抓住了龙头企业就是抓住了产业链,培育了龙头企业就是培育了一个高端装备的产业链。
业内人士认为,政府应鼓励和支持海工行业健康有序发展。一是加强行业统筹管理和政策引导,在市场需求、产业规模、发展方向、重点领域上合理布局和统筹规划;二是加大在财政、税收、金融、信贷等方面的政策扶持力度,制订和落实优惠政策;三是加强海工配套能力建设,要尽快突破核心技术,实现海工配套设备产业的跨越发展,逐步提高国产化配套率,从而形成完整的产业体系;四是要建立海洋风险基金,对首台套的用户和研制单位予以奖励,加大对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企业的流动资金贷款和出口信贷融资的支持力度,支持国内保险公司开展首台套装备的保险业务;五是建议在新增中央投资中安排产业振兴和技术改造专项,支持骨干企业(集团)开展跨地区兼并重组,优先核准其技术改造项目,鼓励进行产品结构调整和升级,帮助企业在国外重点地区开拓市场。
中集来福士高管强调说,海工装备将在保障国家能源经济安全、助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大力发展海工产业正逢其时,国家应为海工产业保驾护航并提供发展动力。
(关键字:中集来福士 海洋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