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全国两会前夕,灰霾笼罩着我国八分之一的领土,能呼吸到一口新鲜空气似乎都成为一种奢望。环境保护问题已经成为近年来两会期间热议的话题,同时也促使国内相关企业及时调整发展战略,研发和生产更多高科技的环保类产品。
在这样的背景下,作为全国环卫机械研发、制造和销售都处于龙头地位的设备提供商,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去年10月便悄然作出重大战略调整:下属环卫机械分公司更名为环境产业公司,该公司在中联的内部地位提升至与传统工程机械并列的高度。这样的战略调整和部署是基于什么样的考虑?未来中联重科在环境产业发展上的规划如何?近日,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中联环境产业公司总经理陈培亮谈了自己的看法。
规划:抓住两大主线逐步扩展
任何一项事业的成功都离不开前期清晰的总体规划和正确的战略部署。
“中联把环境产业发展提升至和传统的工程机械板块并列的高度,这是公司管理层基于国家发展战略和政策导向做出的决定。当前,我国城镇化步伐持续加快,环境问题日益凸显,未来环境保护类设备市场总量将达到甚至超过工程机械设备市场总量。所以公司从战略层面把单纯的环卫机械制造业务调整为更加多元化的环境产业发展。”陈培亮说。
于是,环境产业公司近期如何规划,远期如何布局,就成为陈培亮上任环境产业公司总经理以后一直在思考的事儿。“通过综合分析和考虑,我们厘出环境产业公司两大发展主线:一是城市生活垃圾(也称固废垃圾)收集、分选压缩、转运及最终处理设备的研发和制造,二是餐厨垃圾回收和资源再利用的设备研发和完善。围绕这两大主线产生了我们3年内的规划和中长期的布局。”
选择这两大主线进行发展的原因,陈培亮也作了解释。他说,关于第一条主线,是中联对行业形势和自己的相关优势进行了综合分析后得出的结论。目前,中联环卫机械产品的强项是清扫车和洗扫车,市场占有率超过60%,竞争对手无法撼动。但是垃圾分选压缩及转运系列产品的研发、制造没有跟上行业发展的形势,在销售上跟整个市场容量增长也不匹配。数据显示,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我国每年产生的垃圾高达2.5亿吨。大量生活垃圾在给城市环境和发展造成很大压力的同时也蕴涵着巨大的资源潜力和经济效益,尤其是“变废为宝”的相关开发将日益受到重视。未来几年,市场对城镇生活垃圾分选压缩及转运设备的需求将显著增长。因此,根据对行业发展的预测,中联将在产品上推出新款的无滴漏垃圾压缩车以及中大型的垃圾分选压缩站及垃圾转运车系列产品。
关于第二条主线——加强餐厨垃圾回收和资源再利用的设备研发和完善,陈培亮表示,城镇化迅速发展会带来餐厨垃圾的大量产生,而餐厨垃圾得不到合理收集处理的话,一方面会产生地沟油,危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另一方面会让餐厨垃圾成为污染环境的重要原因。出于社会责任,中联重科这几年一直在研发餐厨垃圾回收和资源再利用设备,期望为政府彻底解决餐厨垃圾管理问题提供收集、运输和循环再利用的设备解决方案。中联重科在长沙试点并投入运行的餐厨垃圾回收再利用项目已经有了一定成果,接下来将继续进行完善。
“事实上,环境产业技术涉及面非常广,包括土壤修复技术、有害的工业废气、危险废物、医疗废物处理技术等。但我们会围绕上述两条主线开展相关技术研发。这就涉及到中联环境产业的中长期发展计划。”陈培亮举例道,比如在垃圾转运过程中,涉及污水排放处理、污泥无害化处理、可回收物质的分拣和收集以及垃圾收运设备的改良等技术。垃圾转运后期还涉及如焚烧和填埋等垃圾收运、处理的全产业链发展。在垃圾处理环节,他们还打算引进一些最新的国际新技术比如热解技术等。
要实现这些中长期计划,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陈培亮透露,不排除自主研发和并购一些拥有国际先进技术的公司实行两条腿走路,以迅速获取垃圾处理等环境产业的核心技术。
落地:迁入新工业园释放产能
思路有了,接下来就是落地的问题。
“今年1月,中联环境产业公司整体搬迁至湖南长沙麓谷第二工业园。该工业园一期占地1100亩,主要是为环境产业的研发和制造而打造的。它落成也是中联发展环境产业,引导环保科技推广应用并实现批量生产的重要一步。”陈培亮说,以前,中联环境产业公司存在的一个较大问题就是环卫车辆交付能力不足。原来的环卫机械的制造分别在3个地方生产,还有多个配套的厂子。由于生产和组织分散,在制造成本和质量控制上就会出现偏差。因此,中联花大力打造麓谷第二工业园,将环境产业的研发和生产都集中在一起,这有利于产能和质量保证以及成本控制。另外,该工业园里还规划了一个环境产业实验产品车间,以利于把技术尽快转化成实际产品,提升科技成果转化率。
据了解,麓谷第二工业园主要用于环卫机械、餐厨垃圾处理、高浓度污染水处理等九大类近100个品种的环境产业产品的研发和生产,项目达产后将成为国内最大、最先进的环卫、环保设备研发和生产基地。2014年,该工业园将形成生产各类环卫机械装备1.5万台(套)的产能。陈培亮透露,产能的释放让中联环境产业公司定下的2014年目标——产值达到60亿元(增幅达到50%),更有望实现。
思考:谨慎对待环卫运营服务
当前,国家已将政府购买服务上升到转变政府职能、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和促进事业单位改革的层面。而政府购买环卫运营服务已经在很多地方铺开,大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之势。作为我国的环卫机械生产的龙头企业,中联重科是有较大优势将环卫机械生产延伸至环卫运营服务,形成研发、生产、销售和运营服务全产业链。但是,陈培亮却对此表示谨慎对待。
“我们已经关注到国家对于政府购买服务在政策上的引导。并且有银行表示,如果我们为政府提供环卫运营服务,还能提供贷款保证。”陈培亮表示,作为企业,他们在努力承担更多社会责任的同时,也要考虑风险。对此,中联计划三步走:第一步还是坚持环境保护类设备的研发制造,给环保事业带来更多的高科技产品。第二步是把刚研发出来、有核心竞争力的产品,在市场推广时通过运营服务的方式,提供给用户进行体验。第三步,当国家的政策更加完善以后,中联会考虑将普通产品投入到运营服务中。
事实上,陈培亮的谨慎和担心不无道理。他讲述了这样几个理由:第一,我国没有建立统一环卫运营服务的收费模式。国家对于保洁服务和垃圾清运处理等环卫服务的支出没有对应的财政收入保证,所以,财政对于环卫运营服务的支持是难以保持可持续。比如污水处理是把成本加到了水费里,驾驶人对高速公路的使用也是通过缴纳车船使用税或者高速公路费来体现的,但环卫运营服务的费用是没有统一收入渠道的。纵观国外,有些国家把环卫运营服务的费用加入到房屋租金或者垃圾袋的费用中等,这样的环卫运营服务的提供才是可持续的。第二,目前的环卫运营服务费用基本都是地方财政自行承担,如果遇到地方财政不景气的情况,营运企业回款就将存在问题。第三,环卫机械设备的成本只是环卫运营服务成本中一小部分,更多的成本包括环卫工人成本、油耗成本及相关运营管理成本等,一旦政府无法支付服务费用或者延迟支付服务费用,将对营运公司的正常运转产生影响。
陈培亮表示,作为一家有社会责任的上市企业,中联的每一步决策都需要对投资者、对社会负责,在环境产业的发展上,坚持做到有规划、有落地还要有思考。
(关键字:两会中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