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企“官方降价”仍在发酵。5月12日,上海通用汽车宣布即日起对别克、雪佛兰和凯迪拉克三大品牌旗下11个主力产品系列共计40款车型的全国市场零售指导价进行全面调整。根据其调价清单,降价幅度为10000元至53900元不等。
尽管上海通用称,此次降价是其迈向“2020战略”的重要部分,但市场销量的下滑和中国汽车市场增速持续放缓或许才是其主动降价的最重要因素。
事实上,在车市销量增幅持续回落,库存量高企的大环境下,上海大众、长安福特、北京现代、一汽-大众等多家主流车企早在4月初就掀起了“官方降价”的浪潮,随着上海通用的加入,车市“价格战”呈现愈演愈烈之势。
增长压力
上海通用最终还是没有顶住压力,加入了“官方降价”的队伍。这与其市场销量下滑不无关系。上海通用最新销量数据显示,4月份累计销售11.9万辆, 同比下降6.7%。除凯迪拉克售出6197辆,同比增长4.6%外,别克和雪佛兰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别克品牌在华销量63307辆,同比下降 8.5%,雪佛兰在华销量49528辆,同比下降5.6%。这是继今年1月销量同比下滑2.4%之后,上海通用单月销量第二次出现下滑。如此市场销量表 现,对上海通用汽车而言,压力可想而知。
5月11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最新数据显示,4月中国汽车销量199.45万辆,环比下降10.98%,同比下降0.49%。其中乘用车销售166.88万辆,同比微增3.72%。前4个月,汽车销量增速继续趋缓。
上海通用并非个例。福特4月在华销量增长趋停。福特官方数据显示,2015年4月,其与在华合资企业在中国市场的批发销量为96889辆,较去年同期的96829辆微增0.1%,创下今年以来福特在华最低增长速度。而进口福特4月销量仅3251辆,暴跌60.3%。
同病相怜的还有一向引领中国豪车市场的奥迪品牌。奥迪官方数据表明,在中国市场(含香港),奥迪出现增势减弱的态势,4月销量45296辆,同比仅微增0.2%,增幅远低于对手奔驰的20.6%。
降价救市
降价几乎是车企应对市场增长回落的第一反应。“车企官方降价对销量的提升肯定是有的,但是现在车企降价的主要作用是要防止销量的下降,因为市场增长 速度下滑,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只有降价才能让自己的市场份额得以维持,甚至有所提升。”汽车行业分析师张志勇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
一个月前,以上海大众、一汽-大众为首的合资公司推动了车企降价的浪潮,参与者包括北京现代、长安福特、上海汽车等。不过从4月销量数据来看,虽然厂商采取价格促销和贷款免息等降低了消费门槛,但效果尚不理想。
统计数据显示,4月份,除长安福特实现同比6.3%的销量增长达72791辆外,上海大众、一汽-大众、北京现代尽管仍然分列乘用车销量排行第一、 第二和第四名,但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三者4月销量依次为14.0万辆、13.2万辆、9.0万辆,同比分别下滑5.6%、16.9%、0.8%。
由此可见,车企的官方降价目前收效甚微,但这些主流车企为提升销量,保持并扩大市场份额,竞争将愈加激烈,价格战也仍将持续。张志勇认为,此番上海 通用全面调整官方指导价,将推动第二波降价潮,“官方指导价的下降,使得经销商过去一直执行的市场促销活动部分被官方所承认,降低了经销商的促销成本。在 实际的市场中,消费者可以买到的汽车产品的价格,将会比上海通用的价格更低。”
中国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对本报记者表示,车企官方降价对提升销量的作用较大,不过,效果仍然需要市场检验。他认为,5月,主力厂商的促销降价将激发市场潜力。
出路何在
面对目前的市场环境,价格战是车企的唯一出路吗?
张志勇表示,企业需要提升服务质量,或者更加有效的促销手段。他提醒,面临愈加困难的经营环境,车企最重要的是成本策略,“这往往是许多企业,特别是自主品牌企业忽视的一个问题。只有更好地进行成本控制,才能让产品价格有下降的空间。”
崔东树则认为,车企调整产品结构,适应市场需求,合资企业需要加速SUV车型引进。长期来看,这要比降价来得更重要,更有可持续性。
这在企业身上得到了印证。上海车展期间,大众中国CEO海兹曼表示,大众旗下因低价SUV和MPV产品的缺失,失去了一些市场份额,从而导致在华销量的下滑。
实际上,面对市场下行的新常态,主流车企已经开始行动了。上海通用表示,在当前国内汽车市场低增速的“新常态”下,通过价格调整,上海通用旗下的主 力车型将凭借超越同级的产品力以及极具竞争力的价格,在各自细分市场树立新的价值标杆并巩固领先地位,为消费者提供更具吸引力的选择。
眼下,那些已经习惯高增长的车企品牌,不得不打破以往的惯性思维,积极应对新常态下市场的细微变化。
(关键字:车市 官降 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