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不会草率提出常年单双号

2016-3-8 8:04:35来源:北京商报作者:
投稿打印收藏
分享到:

昨日,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市常务副市长李士祥在全国人大北京市代表团开放日活动上接连就人们关心的通州行政副中心建设规划、机动车是否常年单双号限 行、北京住宅限购等问题进行了明确表态,包括四套班子明年底搬入通州、不会草率提出常年单双号等说法都为北京市民给出了一颗“定心丸”。

不会草率提出常年单双号

围绕交通疏堵的各项政策一直备受关注。2014年11月,李士祥在北京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上表示,将就常年单双号听取各方面意见,一年 之后,李士祥再度表态,不会草率提出来常年单双号限行政策。北京交通大学经管学院教授赵坚认为,单双号限行属于行政手段治理拥堵,研究一年后搁浅,从侧面 说明了该政策难以缓解北京的拥堵问题。

“目前单双号限行还是在重大国事活动和极端天气这两个前提下实施,在极端天气到来的时候,将先停国一、国二、国三这样的大排量车,再停小汽 车。” 李士祥说。而赵坚认为,如今导致北京拥堵的主要问题是汽车保有量较高,在现有的限购、限行等其他政策的框架下,治理拥堵需要降低机动车的使用强 度。他建议北京采取经济的手段,比如收取空间资源占用费,增加小汽车的用车成本,减低机动车的使用强度,并把多收的税费用于公共交通的发展建设,鼓励绿色 出行。

与单双号限行不同,拥堵费问题已被提上议程。李士祥表示,现在行业主管部门和法制部门在研究论证收取拥堵费的问题,但并不意味3月就会出台。对此赵坚表示,由于北京五环内小汽车保有量较高,导致拥堵费政策制定难度提升,具体实施时可能先从六环外的车辆入手。

四套班子确定搬迁时间表

去年11月底,中共北京市委十一届八次全会最终公布了北京行政机构和事业单位整体或部分搬到通州的消息。当时有专家表示,预计搬入通州的单位主要是 和中央政府联系不是特别紧密,与居民日常生活相关性相对低的行政机构和事业单位。消息公布后,业界有观点担忧称,行政机构搬出中心城区多少还是会增加居 民、企业办事“跑腿”的距离和时间,对此,北京市编办相关负责人表示,去年11月初北京市行政服务中心正式启用,将过去分布在城区各处的40个委办局、 198个固定窗口、740项审批事项统一放在一个楼里,所有行政审批流程集中于一站,反而更加便捷了。

虽然搬迁已是板上钉钉,但到底怎么个搬法,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仍然是“神秘”的。对此,李士祥表示,疏功能可以带动人口的疏解,目前,北京正在建设的 行政副中心,明年底市委、市政府、市人大、市政协将搬到副中心办公,同时市委市政府的相关部门也将搬到副中心办公,预计将带动40万人口向外疏解。

“这四大班子是北京行政资源的典型代表。市四大班子的搬迁,表明了北京市建设市行政副中心的决心,表明北京市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的决心。由于北京市政府在六里桥建有行政服务中心,留有窗口单位,可以处理日常事务,搬迁对市民的影响较小。”北京市社科院副院长赵弘表示。

限购措施继续维持

通州规划的变化衍生出的一项重要影响就是令当地房价出现浮动。去年,一线城市楼市回温迅猛,虽令不少人颇为意外,但也尚在情理之中。值得注意的是, 根据日前国家统计局公布的70个大中城市住宅销售价格月度报告显示,1月北京新建商品房、二手房价格指数分别同比上涨11.3%、23.7%,在北上广深 中并不占据领先地位,两项数据同比涨幅均排在深圳、上海之后,尤其是深圳新建商品房价格指数涨幅高达52.7%,更是与北京拉开了不小的差距。而昨日,李 士祥也透露了类似的数据,他介绍,根据权威统计,现阶段北京房价上涨的幅度是11%,并不是最高的。

不过,即便如此,李士祥仍然坚称,北京在一定时期内,会维持限购措施。“从涨幅来看,北京的房价上涨势头的确相对不算强劲,但从春节后市场情况看, 特别是二手房成交上涨趋势也显示出,北京继深圳、上海之后还是出现了比较明显的上涨现象。”此前,机构发布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月底,北京二手房签约数已 突破3.6万套,同比涨幅高达近九成。

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分析称,种种迹象表明,从目前北京住宅市场的供需结构看,北京的确需要维持限购措施,尤其是市场政策宽松的情况下,库存数量持续减少,新盘高端化趋势明显,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继续采取限购的措施,将可能爆发更大规模的抢购潮。

禁限目录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

昨日,李士祥表态称,北京发展离不开京津冀协同发展,在推进禁限目录的时候,也是在推动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数据显示,禁限目录累计不批的企业已达到1.3万件,共计59%的产业不能在中心城六区发展。他表示,禁限目录将一直坚持下去。

对此,赵弘表示,北京禁限目录可以帮助北京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也为津冀地区发展提供了机会。“北京的定位是做‘白菜心’,需要剥离不符合首都定位 的产业。所剥离的部分产业在北京不具备发展优势,但可能适合在河北、天津等地发展,因为天津、河北的要素成本比北京更具有优势。”赵弘说,部分产业的功能 环节不适合在北京发展,而适合在河北发展的,可以通过北京河北联动的方式,在京津冀区域内实现产业的协同发展,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

河北工业大学京津冀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张贵表示,由于转移时企业将面临包括员工安置、基础设施建设、市场政策差异等多个问题,牵动着转移企业敏感的 神经。他建议,应发挥政府市场的能力,提升承接地的基础条件,同时,缩小两地在社会保障、医疗等方面的政策差异,减少转移企业的后顾之忧。除了以上问题, 赵弘认为,京津冀产业转移过程中,还存在一些税收利益共享方面的障碍,需要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过程中研究完善配套政策。

(关键字:北京 不会 常年 单双号)

(责任编辑:005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