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尔转型:而今迈步从头越

2016-5-3 8:36:53来源:光明日报作者:
投稿打印收藏
分享到:

2016年1月15日,海尔集团与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备忘录,海尔将整合通用电气家电业务。此举被《华尔街日报》形容为“中国惊喜”。

在中国家电行业整体下滑的情况下,海尔集团2015年实现全球营业额1887亿元,连续七年被世界权威机构评为大型家用电器品牌零售量全球第一;更为可喜的是,海尔创业小微呈现爆发式增长,在180个创业小微中,有100多个小微年营业收入过亿元,12个小微企业估值过亿元。

近几年来,海尔一直进行着颠覆性转型,它打破了传统企业的封闭系统,让自己成为网络互联中的节点,接通各种资源,创造了后电商时代基于用户价值交互(社群)的共创共赢生态圈,实现相关各方的共赢增值。

从封闭的企业到开放的平台

如果说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张瑞敏在2005年提出“人单合一”的初衷是为了预防大企业病、使海尔重获活力和创造力的话,2013年提出实施的互联网企业战略则是海尔顺应互联网时代的发展,从制造工厂主动向开放性创业平台转型的全面变革。

“传统企业一定是有边界的,而互联网企业一定是没有边界的;传统企业是封闭的,互联网企业是平台化的。在这个平台上,海尔正汇聚全球一流的资源,形成一个共同创造、共同增值的共赢生态圈。”海尔集团副总裁刁云峰说,为了搭建帮助中小企业发展的跨境电商平台,海尔不惜将经营还不错的自有小家电等业务统统砍掉;针对外贸流程复杂、中小企业能力或资源不足的行业痛点,接入上千家全流程的资源方,建起物流、产品、质控、SCM、商务五个方面的资源生态圈。

在外贸环境依然严峻复杂的形势下,广东江门西点电器科技有限公司却在今年春季广交会上收获了不少优质订单。公司总经理邵为冬介绍,他们能在一年多时间里推出5款新产品,订单量增长30%左右,就是得益于企业融入了海尔跨境电商平台的“生态圈”。在这个平台上,中小企业不仅可以找到订单,还能共享供应商以及设计、研发等资源,既方便了外贸业务的开展,又节省了企业成本。

从制造产品到孵化创客

从“人单合一”、按单聚散到2014年小微的涌现,海尔逐步确立了平台和小微的基本架构,员工也转换为平台主、小微主和小微成员三种角色。

“小微直接连接着用户,发展的方向就是成为快速配置资源、完全独立经营的市场主体。同时,小微本身也是一个开放的平台,实现了资本和人力资源的社会化,在外部资本的倒逼下,不断发展演进。”刁云峰说,与一般的创客孵化平台不同,海尔创业平台为创客提供包括制造、物流、创投孵化、人力资本体系等一系列创业资源,让创客在开放的平台上利用海尔的生态圈资源实现快速成长,这种模式大大提高了初创企业的成功率。

在海尔平台上,用户不但开始参与到产品的设计和研发过程中,有的甚至转变为创客和合伙人。在北京读书的大学生杨帅发现海尔互联网洗衣APP功能单一,结合大学生的现实需求,他与海尔联合开发了“海尔·海狸大学生创业平台”,自己也从一个使用洗衣机的用户转变为创业平台上的创客。

改变海外战略产生“化学反应”

海尔是最早出口创牌的中国家电企业,在海外市场一直坚持产品研发、制造和营销的“三位一体”本土化战略。而现在,海尔的海外战略正在悄然发生着变化,海尔的商业模式和管理文化开始漂洋过海,自信地走向世界。

“在海外,海尔以所在国家为单位将海外公司划分为小微企业,小微自负盈亏,逐步向‘人单合一’模式追求的按单聚散、用户付薪过渡。”刁云峰表示。

海尔的海外并购强调商业模式的整合,以自身的互联网管理模式与国外品牌有机结合,产生跨文化的“化学反应”。海尔并购日本三洋白电业务后引入创客小微机制,使8年亏损的三洋在8个月后就转亏为盈;今年海尔又进一步与美国通用电气公司达成战略合作,整合其家电业务,不仅树立了中美大企业合作的新典范,而且形成大企业之间超越价格交易的新联盟模式。

(关键字:海尔)

(责任编辑:0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