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一年,中国经济网汽车频道记者再次走进了位于安定门外东后巷28号的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对话的嘉宾依然是中国欧洲经济技术合作协会会长徐秉金。不同的是,此次的话题则是围绕跨国车企在中国的逆势投资。
众所周知,去年以来,受宏观经济影响,中国汽车产销增速放缓。甚至一度出现过负增长。进入2016年,尽管一季度中国经济呈现回暖态势,但是中国车市进入低速增长的新常态已是不争事实。
这一背景下,跨国车企在中国的投资将呈现怎样的趋势?曾经的合资制度究竟给中国汽车带来了什么?中国经济网就此与徐秉金进行了深度对话。
中国进步环境自然改变 跨国车企需适应
在徐秉金看来,跨国车企在中国的投资环境一直非常有利于其发展。在中国,跨国车企甚至一直享受着超水平待遇。
当然,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居民收入水平显著提高。曾经“缺重、少轻、轿车几近空白”的汽车行业也早已成长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
2015年我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450.33万辆、2459.76万辆,比上年分别增长3.3%、4.7%。同时,我国的汽车保有量以及汽车驾驶人的数量也是逐年增加。
据公安部交管局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3月底,全国机动车保有量达2.83亿辆,其中汽车达1.79亿辆;机动车驾驶人达3.35亿人,其中汽车驾驶人2.89亿人。
“发展了这么多年,中国也进步了,环境当然要变化。咱们变化了,跨国车企就得适应中国的环境”,徐秉金表示,“说中国的环境变了,或者现在市场经济环境不好,影响汽车。(一个原因)是因为限购。”
对于限购,徐秉金认为,不能靠简单的限,要靠管。城市交通管理水平要上一个台阶。光靠限或者控购,不能从根上解决问题。
“合资是伪制度” 大众给予中国汽车启示作用
说到跨国车企在中国的发展,合资制度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作为亲历和见证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汽车老人,徐秉金认为,合资开放了市场,却并未换得技术。
“当时,合资的目标是很清楚的。一汽主要是和德国人合资,消化吸收后搞自主。二汽,是以出口为导向”,徐秉金 回顾到,“但是回过头来看,合资这么长时间,我们没有真正拿到核心技术。而且,我们的话语权没了,议价权没了,整个汽车行业都被控制了。现在,零部件企 业,90%以上都变为外国独资企业了。”“所以,我当时就提出,合资制度就是伪制度。”
徐秉金认为,合资的目的还是要发展自主,最终形成中国汽车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如何在中国自主汽车上做点贡献,把自主汽车搞成,这是最核心的。”
同时,针对中外方之间的股比之争,徐秉金也有着自己的看法。“对于合资企业股权的问题,当时我是坚决主张守住 51%。中方多一个点,起码就有话语权。合资企业必须控制在中国人手里,但实际上我们控制不了。目前的现状,国家不出台政策是绝对不行的。”
尽管对于“市场换技术”的说法并不认可,但是对于最早一批来华合资的德国大众,徐秉金却是给出了极高评价—— “大众对中国的汽车工业发展是有一定贡献的。因为,大家不来的时候,它来了”。“(大众的到来)也使中国汽车认识了真正的汽车是什么样的,是怎么生产的。 这可以说对中国汽车发展,一开始的起步有一个非常好的启示作用。”
(关键字:徐秉金 高度 评价 大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