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实现“中国梦”,中国大陆在大力强化硬件的制造能力。这种势头继2011~2015年的十二五规划之后,在2016~2020年的十三五规划中也贯穿始终。
针对显示面板产业,工信部发改委2014年提出了“新三年行动计划”。该计划与十三五规划一样,主要是从政策方面支援中国大陆的面板厂商,强化以第8.5代(G8.5)为中心的高世代液晶面板生产线的投资。由此减少面板的进口数量,并大幅增加面板的海外出口,从而在全球市场与台湾和韩国展开竞争。如上所述,中国政府最近的计划一目了然。
那么未来会如何?中国大陆不仅致力于海外出口,还将大力强化国内的产业链和技术实力。将在国内确立“红色供应链”,同时提高技术水平,力争在全球面板行业获得发言权。政策方面将对此进行推动。本文将剖析中国面板市场的变动和相关政策,同时分析红色供应链的战略目标以及对周边各国的影响。
世界最大的液晶电视机市场可能是最不稳定的爆发要素
1.中国液晶电视机市场的增长出现阴影
2009年的金融危机影响扩大后,中国大陆打算通过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减轻因海外销售衰退造成的经济低迷。家电下乡等政策也发挥了作用,中国市场一跃成为世界最大的电视用面板需求国。另外,受此影响,当时陷入经营危机的台湾面板厂商的工厂的开工率也得以恢复。
不过,随着内需扩大政策的结束,购买电视机的消费者减少,此前的迅猛增长局面消失。2012年以后,促进电视机销售的辅助政策陆续结束,2014年,中国大陆的液晶电视需求量首次出现负增长(图1)。内需扩大政策的结束以及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为经济整体带来了不安。为了防止通货膨胀,政府实施了房地产价格限制等冷却措施,与此同时,电视机产品的需求也出现增长钝化。
图1:中国大陆的液晶电视需求量与增长率
2015年中国电视机市场出现复苏迹象(图1)。4K电视的需求增加,逐步取代以往的全高清电视,成为主力产品。不过,预计2016年以后中国大陆电视机市场的增长率将持续低于5%。不会再出现过去的大规模换购热潮那样的繁荣景象。
随着增长放缓,往年旺季时的销售情况发生了变化。主要表现出两种趋势。
(1)春节、五一和国庆等长假的促销时间提前。
(2)黄金季节的促销时间延长,变成经常性的价格战。库存预测和管理变得更困难。
由于这些原因,供应链末端的销售预测经常失败,库存要到下一季才能消化完。如果末端品牌的销售预测不准确,供应面板的上游企业就会陷入严峻的状况。
2.对中国经济的担忧导致消费欲望降低
液晶电视的销量与家庭数量和住宅需求的增长有关,因此,观察中国大陆的住宅库存情况就可以掌握未来液晶电视的需求变化。随着经济实力的增长,中国的住宅建设面积扩大。但2008年以后,游资进入中国资本市场,房地产买卖热情过度高涨。
目前,中国全国的平均库存住宅与销售面积的比例逐年增大,2014年达到了4倍。其中,三线城市的住宅库存情况比一线城市和二线城市更严重。随着城市化的减速和出生率的降低,估计将来住宅需求的增长速度将放缓,液晶电视需求的增长力也将减弱。
中国目前主要还是依靠出口来维持经济增长,因此欧盟各国的经济环境变化会影响中国的经济增长。有预测称,将来欧美经济将失去强力刺激,另外,作为通货膨胀对策,如果中国政府继续实施房地产价格限制等政策,则液晶电视和其他消费类电子商品的需求应该都会减少。
中国面板投资的奇怪现象
1.面板投资不稳定,G8.5产能突出
分析中国大陆的TFT液晶面板产能发现,其状况实际上非常不稳定(图2)。2015年,第8.5代(G8.5)生产线在中国整体的面板总产能中所占的比例为75.6%。预计2018年将达到79%。这是中国政府为解决电视用面板进口比例过高的问题而出现的结果。作为十二五规划的政策,中国大陆的面板厂商与各地方政府展开了合作。全部都是为了迅速强化产能和供给。各地纷纷向G8.5生产线投资,造成产能分布不均,全部集中到了以G8.5为中心的高世代液晶面板生产线上。
图2:中国大陆的TFT液晶面板产能分布
以总产能来比较,在截至2016年的全球TFT液晶面板产能排行榜上占第一名和第二名的分别是韩国和台湾(图3)。预计2017年以后,中国大陆的G8.5生产线产能增加,将取代台湾成为第二名。不过从整体来看,面板产能仍然不稳定,一旦电视机市场发生危机,中国大陆的G8.5工厂也将受到影响。因此,“海外出口”成为第二大发展方向。
图3:2014~2018年日本、韩国、中国大陆、台湾四个地区的TFT液晶面板产能比较
2.中国电视机市场的主流和面板厂商的供给
中国电视机市场的主流将是4K产品。画面尺寸应该是55英寸、50英寸、49英寸和43英寸。不过,从制造成品率和切割效率等来看,具备主流产品供给能力的是台湾和韩国等的大厂商,中国大陆的厂商必须尽快追赶。
主要课题有知识产权(IP)问题。由于中国大陆的面板厂商起步较晚,在电视相关的IP拓展方面落后于台湾、日本和韩国厂商。虽然在大陆销售面板时没有问题,但将来出口产品,与海外厂商竞争时,IP可能会成为绊脚石。
3.在中国大陆确立健全的面板供应链
面板生产与半导体生产有所不同,由于原材料体积较大,存在运输问题,因此最好实现集群化。工厂建成后,如果外围部件厂商也一起入驻,就能提高生产效率。因此,强化中国大陆的面板产能后,又会出现“当地部件供应网的健全发展”等其他课题。现在,中国大陆的厂商能供应面板所需的关键零部件,但从技术水平来看,大部分都是中低端产品。高端部件必须依靠外资厂商的供给。
不仅是关键零部件,在上游的材料供给中也是外资厂商占优势。光刻胶(包括彩色和黑色)、配向膜、光阻材料、偏光板保护膜、各向异性导电膜(ACF)、COF载带及液晶材料等现在大部分都要从日本和美国等外资企业采购。
此外,中国国土辽阔,面板厂商在各地方政府的协助下纷纷建设工厂。由此,中国当地的产能将迅速提高,但管理方面也将出现困难。由于难以形成制造集群,流通和管理方面的负担将增加,可能无法形成健全的供应链。
新三年计划带来的效果
1.新的面板产业发展政策
中国大陆的面板产业虽然在产量扩大方面取得成功,但技术实力没有提高,处于“数量高于质量”的非正常状态。因此,中国政府制定了吸引外资企业的政策,为提高技术实力提供支援,以迅速扩大中国面板产业的规模并强化竞争力。2014年发布的《2014-2016年新型显示产业创新发展行动计划》(简称“新三年计划”)的目的是,通过强化产业的垂直整合,在产业、学术机构及研究机构的协助下强化IP拓展,通过国际合作为技术实力的提高提供支援。
新三年计划的目标是市场、技术和产业三方面的发展。市场方面,预计2016年出货面积排名世界第二,全球市场份额达20%以上,产业整体将实现3000亿人民币以上的销售额。
技术方面以LTPS和氧化物TFT为发展主轴,预计2016年的年产能为500万m2。新技术的专利达2万件,其中海外专利的比例为10%,包括全息摄影、激光、柔性显示器等显示技术及新型显示材料技术。
产业方面,需要改善上游材料和设备供给体制不足,而下游面板供给体制过剩的情况。因此,将吸引海外的优秀企业,共同确立健全的产业链,提高上游的设备和材料的产能。同时,将监督和管理方法变更为当地管理,包括地方投资主管部门的部署在内,将主导权交给地方政府。此外,为了强化人才部署,将吸收海外人才。计划重点募集台湾地区的技术人才,利用其力量,发展中国大陆的面板技术和供应链。
2.最终目的是确立供应链和提高技术
中国政府非常清楚国内面板产业发展的缺陷、即“各方面的发展不均衡”。技术开发只集中在液晶方面,但作为武器的IP实力薄弱。生产方面,虽然G8.5生产线很多,但整体缺乏灵活的生产体系。供应链不稳定,上游设备和材料的供给及工厂的集群化尚未实现。另外,高端产品量产所需的人才不足。
因此,为了保护未成熟的中国面板产业,中国政府逐年提高门槛,渐渐缩减了海外厂商进驻中国大陆的好处。其中之一是面板进口关税的税率上涨。以前,针对32英寸以上的液晶面板,实施了将税率由5%下调为3%的优待。但2012年4月1日以后,取消了32英寸以上液晶面板的优惠政策,税率恢复为5%。
调整30英寸以上的电视用面板税率是为了保护中国的面板产业,帮助与进口产品竞争的本地企业。此外,关税代码为90138030的液晶面板(指完成单元工序的32英寸以上产品,背照灯模块除外)也取消了优待措施。
随着中国本地的面板产能日益扩大,以及中国本地市场的饱和,中国政府认为“今后5年的主战场不是中国市场,而是海外新兴市场”。现在的关税关卡只是用来过渡的。促进美国和日本的上游核心原材料及设备厂商投资,在中国大陆确立供应链,以及将台湾、日本和韩国的优秀面板技术人员汇集到中国大陆,迅速强化技术和IP拓展能力才是中国政府的最终目的。
3.中国面板产业依赖的地方政府出现财政问题
中国面板厂商的企业形态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厂商稍有不同。中国以计划经济为前提,国有资本企业的色彩在股东结构上体现的非常明显。另外,大部分企业都在接受地方政府的扶持。即使出现经营损失,也会利用地方政府的资金弥补,能继续开展营业和投资。但据统计,最近几年,中国非金融民营企业部门的债务水平超过了日本和美国,中国国有资本企业的债务不断增加。若果真如此,可能会影响将来的投资和运营。
前面提到,中国大陆的住宅库存面积增加意味着房地产行情已经不如从前。随着不动产行情的恶化,地方政府的财源不足和债务问题浮出水面。通过买卖土地使用权获得财源的地方政府收入减少,地方政府的财政资金负担加重。地方政府能否处理好积累的债务需要观察。如果地方政府不能顺利解决债务问题,则一直以来依靠地方政府的中国面板厂商可能会陷入经营困难。
IEK视点
1.中国大型面板市场衰退,中台日韩在海外市场竞争
中国是世界最大的液晶电视机市场,很多厂商拥有无限的梦想。如果在关税、政策和销路方面占优势,则将来的利润值得期待。不过,这个市场从几年前开始凋敝。从2014年需求首次出现负增长也可以看出市场已经成熟。另外,在不重视成本和品质的中国面板厂商之间的激烈竞争下,末端品牌无法准确预测需求。对面板厂商来说,中国市场不是能实现巨大利润的场所,而是变成了危机四伏的高风险环境。
另外,在中国面板厂商持续扩大G8.5生产线产能的情况下,中国优先实施了保护主义。从面板进口关税的税率调整,到中韩两国关于FTA面板的协议内容,所有的措施都是中国政府为了保护本地产业而实施的。无论现在还是未来,都不能期待面板进口关税的让步。
除了新三年计划外,十三五规划也将新一代信息化技术作为焦点,真正的目的是提高面板产业的内部生产率,以及为了“通过出口消化产能”而变身为面板出口大国。因此,关于面板进口关税的税率优惠,今后5年,台湾、日本和韩国之间应该没什么优势差别。
2.中国面板投资成功的关键在于地方政府的财政
最近几年,中国面板厂商持续向G8.5生产线投资。此外,为了进一步应对需求,还致力于G6的LTPS生产线,面板行业已经隐藏不住恐惧。不过,中国面板厂商在工厂建设中一直依赖地方政府的资金支持,装成是“有竞争力”的企业。即便有采购设备的资金,也不能保证所有的工厂随时都有充足的运营人才,“即使投资进行生产也不一定能产生利润”。
另外,中国面板厂商的资金是地方政府提供的,现在地方政府正处于财政恶化的阶段。如果债务问题解决不了,面板厂商也会受到牵连。财务问题成为活跃投资背后的一颗哑弹。
3.真正目的是实现面板材料自给自足
中国政府针对面板产业提出的目标是“成为健全的本地产业,实现自给自足”。以前,在中国面板产业确立之前,中国大陆的设备厂商一直与台湾、日本和韩国的面板厂商进行业务往来,从海外采购面板。但中国面板厂商的生产体制确立后,中国政府在继续支援国内产业的同时,培育了上游的面板零部件和装置产业,采取了在中国大陆构筑供应链的政策。
今后,中国政府应该不会再关心外资系面板厂商的招商,而是积极提供旨在吸引上游原材料和设备厂商的各种优待措施。关于过去2年里韩国三星显示器和LG显示器在中国大陆的G8.5生产线投资,表面上是“为了增强中国大陆的面板产能”,但真正目的是“随着化学材料子公司的工厂建设而构筑上游供应链”。
4.台湾面板产业的模式变革和就业机会
将来,通过传统消费类电子产品盈利应该会出现局限性。产品结构需要多元化。决定胜负的,是生产的多样性和灵活应对。产能和销售额不是评价经营能力的指标,“盈利能力”更重要。中国面板厂商不但面临折旧的负担,而且优先了G8.5生产线,因此短期内无望实现产品的多样化和高附加值化。台湾厂商在这一点上与大陆厂商不同,可以实现模式变革。
在模式变革的过程中,人才是最重要的资产。不过,最近几年面板厂商的经营状态持续困难,由于“为降低成本而习惯利用OEM”、“得不到舆论的支持”以及“资本市场过分简单的利润追求”,技术投资停滞不前,就业机会不足。结果,中国大陆的面板厂商高薪挖走台湾的人才,而有些甚至会在获得技术后立即解雇。
中国的新三年计划中也包括提高面板产业的技术实力。不仅是液晶技术,其他新技术的发展和IP强化也是政策目标。人才目前是中国大陆面板产业最需要的资源,新三年计划中明确表示要招募台湾的人才。厉害的可能不是他们的生产投资规模,而是高薪的魅力。
台湾面板产业应该怎么做?笔者认为应该继续向前发展。为了学习日韩的新技术发展政策,以及创造高附加值,要让优秀的研发人员发挥专业知识。投资与产能规模没有关系。尝试确立无可取代的自主技术实力应该是台湾面板产业接下来的发展中所必需的。
(关键字:显示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