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视减速 “生态”故事如何持续?

2016-11-8 10:08:37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作者:
投稿打印收藏
分享到:

11月7日,乐视网CEO、乐视控股董事长贾跃亭的一封“全员信”,将乐视的财务状况推到了聚光灯下。贾跃亭坦承,目前乐视面临的资金压力不乐观。与此同时,乐视将停止快速扩张,“转向做深做透市场。”
 

减速”之下,乐视将具体如何调整?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就此咨询了乐视控股公司方面,其回应和此前贾跃亭的表述类似:乐视生态从第一阶段通过烧钱去大规模获取高价值用户,进入到规模获取高价值用户和正向自有现金流快速增长相结合的阶段。

“这次整个的战略调整对乐视资金问题是根本性的解决方法。这是第一策略,也是一个顶层的策略调整。”乐视控股方面称。换言之,乐视以往的模式是“融资--烧钱”做大用户规模,但如今乐视希望将自有现金流调整至正向。

乐视目前还并未对其“减速”后的调整给出具体蓝图,另一方面,乐视目前模式下的“减速”并不容易实现。

减速慢行

按照贾跃亭的解释,乐视“减速”的直接压力来自资金链紧张。资金紧张对于乐视是常态,在乐视发展过程中,与之伴随的是一次次贾跃亭质押股权、乐视网增发甚至是寻求贷款。

这是乐视控股掌舵者贾跃亭极为罕见的公开表态,尽管此前乐视官方对乐视欠款问题进行了否定声明,但贾跃亭的内部信,则直接将乐视体系资金链的紧张现状公之于众。这家“蒙眼狂奔”两年的企业,还首次提出要“减速”。

乐视烧钱都烧在了哪儿?“硬件不赚钱”是乐视长期以来的口号,另一方面,乐视勇于投入大量资金进入汽车这样的重资产领域。乐视目前面临的资金压力,主要集中在乐视汽车和乐视手机业务,据乐视称,其中乐视汽车的投入已经超过100亿元,但持续发展仍需要大量资金继续投入,乐视手机业务则直接面临供应商欠款的威胁。

乐视烧钱取得了哪些效果?根据乐视方面披露,乐视手机销量达到了1700万。今年6月份,乐视方面称乐视电视保有量约为700万台,与此同时预计今年下半年这一数字将达到1000万台。但对于乐视来说,如果希望保持目前的用户规模增长,又需要“勒紧裤腰带”,本身就是两难。

若以是否归属上市公司资产为界,乐视网财务状况远远好于乐视的非上市公司业务,但两者存在大量关联。因此这场“减速”风暴对于乐视而言,影响将是全面的:若单方面减少对于视频内容投入,在软硬件打包销售体系下,会员价值的下跌将影响到乐视硬件的销售,而硬件销量本身也直接左右会员的销售情况。

乐视“生态”打法增加了减速的难度,本次战略调整并非是在乐视准备充分的情况下做出的。近期贾跃亭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乐视原本预计,在明年下半年才会进入阶段性调整,但“过快扩张提前把挑战抛给了我和管理团队。”

与此同时,乐视停止烧钱也面临并不乐观的市场环境。

当乐视移动开始高喊“硬件绝对不赚钱”,价格本身作为一种营销手段,也成为了乐视手机杀出行业红海的武器。从目前来看,很难说乐视是否会完全放弃“硬件免费”的策略。如果乐视接下来的策略是逐渐向贴成本定价转移,则意味着乐视将在市场竞争中失去部分优势。

乐视模式已经“教育”了市场,过去两年,传统的电视商家在应对乐视的价格竞争,结果是拉低了市场整体的利润率。而在智能手机市场这端,乐视同时面临小米、魅族们的竞争,“性价比”同样是这场竞争中的主旋律。

营收难度加大

主打性价比对于乐视而言实属无奈,无论在手机亦或电视市场,乐视均入局较晚。而在今年9月份,乐视旗下部分电视开始涨价,但彼时梁军重申:乐视将保持生态补贴负利定价。

停止烧钱也意味着,乐视网在财报数据上持续交出增长营收的难度加大。乐视网的利润率能否得到提升,在“取悦”投资者的过程中变得尤为重要。11月7日,乐视网股价延续了上周以来的下跌势头,股价当天下跌4.68%。

在资金链紧张情况下,贾跃亭不得不面对的挑战是:除了继续向外部获取资金支持,乐视该如何减少产品补贴投入,以及如何进一步打开乐视的收入来源。此外还需面对的是,在乐视“生态”中,如何做到不同业务相互促进、继续深化协同效应,同时做到扭亏为盈。

包括乐视致新总裁梁军在内的乐视高管曾多次表示,乐视通过乐视生态本身所带来的“后向收益和渠道获利”来弥补硬件亏损。换言之,传统的电视产品销售,以赚取差价为目的,而对于乐视而言,盈利来源被分割成了会员费、广告收入、视频和应用收费等多个部分。

整个乐视控股需要花钱的地方很多,但从盈利业务来看,目前乐视控股营收主要构成是硬件销售、会员和广告销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获悉,乐视生态营销部门对于移动端广告价值的探索,仍处在初级阶段,在大屏营销上的探索则较为成熟。

乐视电视方面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随着乐视超级电视品牌力和产能的提升,大屏终端数量将很快突破1000万台,同时大屏运营进入深水区,尤其对55寸及以上尺寸段用户的深度运营,创造更多价值。

事实上,对于渠道盈利的探索,乐视之外的其他手机厂商已经有所尝试。此举一方面给硬件销售不赚钱的手机厂商带来了收入,广告这种形式也引来部分用户反弹。换言之,乐视想在渠道盈利方面提速,难以一蹴而就。

乐视业务本身能否长期盈利,取决于到底有多少会员在到期后会选择续费,此外还有乐视的生态营销战略在各个平台上实际落地情况。乐视鲜有公布旗下会员的续费率情况,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向乐视控股方面询问这一数据,但并未得到直接答复。

“延伸个人订阅服务并不容易。”真格基金合伙人李健威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他对乐视会员续费率感兴趣,但乐视并未公布这方面的数据。他表示,硬件产品销售失去价格优势,其后果将是致命的。

“讲故事的企业,借助资本市场的力量做大。但最后能不能做成,还得看商业模式能不能经受住检验。”跨境并购专家、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法律部项目管理处处长张伟华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如果没有实际业绩支撑,只是资本吹起来的泡泡,最后总会破。

乐视正在迎来重要转折点:在剥离大规模烧钱等因素后,乐视将迎来市场对于其商业模式的检验。乐视能否继续保持增长,亦或是提升盈利能力?恐怕只有时间才能给出答案。

(关键字:乐视 减速 生态)

(责任编辑:005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