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对于利润丰厚、手握产品定义权的白电产业,黑电产业这些年来日子都很难过。关键是产业链断层,在上游的芯片、面板目前仍然存在“有但不强”尴尬,导致在下游一线市场竞争中,无法拼技术、拼产品,只能拼价格。一旦上游原材料涨价,下游企业必然亏损。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受到面板涨价影响,中国电视市场经历一场寒冬,各大彩电品牌的日子都不好过。销售量下跌,利润下跌,互联网品牌乐视、暴风等更是率先陷入泥潭。外资品牌不再选择夺取中国的市场份额,纷纷转而瞄准中高端市场以求利润的破局。但是,中国电视产业中,特别是那些互联网品牌又靠什么突围呢?
来自奥维云网的数据显示,2017上半年电视销量同比下跌11%。加上面板涨价,很多电视利润甚至不足1%。特别是在中国市场,几大巨头均有不同程度下跌。虽然中国品牌“出海”前景不错,但是这对于很多彩电企业来说,海外市场仍然属于“远水难救近火”。2017上半年全球主要电视品牌的市场占有率如下:三星19.3%、LG电子13.8%、TCL6.5%、海信5.7%、索尼4.9%、夏普3.8%、创维3.6%
可以看到,电视国产三雄TCL、海信、创维加起来,市场份额还与三星存在差距;LG电子在中国市场占有率相当低,但在海外其它市场却相对强势。易主富士康集团之后的夏普电视,凭借低价策略冲到3.8%。互联网品牌中乐视跌幅较大,暴风、微鲸等互联网电视企业的日子,都不好过。
那么外资品牌都在做什么,让中国品牌一直追赶不上?当然其中最关键的还是领先的技术和产品实力。例如三星扎根QLED量子点,LG电子坚定推广OLED电视,索尼推出搭载银幕声场技术和控光技术技术的大屏OLED电视,就连掀起一场场低价格战的夏普,也推出旗下首款消费级8K电视,开启8K生态整合。
目前来看,基于全产业链和核心技术的优势,外资品牌基本放弃中小尺寸市场,专注中高端产品,意在全球彩电产业市场需求量下滑的背景下,提升经营质量的增长和利润率。从而应对需求下滑、原材料上涨等一系列压力。
其实中国彩电企业也在想着抢占利润率高的中高端市场,像海信ULED,TCL的量子点、长虹人工智能电视等等,如今在8K电视领域,海信、创维、康佳、长虹等也是纷纷推出8K电视,想以此实现突围。但不管是哪个领域,似乎都还不具备与外资匹敌的优势,只是硬着头皮往前赶。背后的原因,就是中国企业缺乏对上游核心技术的定义权,从而在下游的产品引爆上,缺乏足够的差异化优势,只能采取要么在市场操作上的速度领先半步,要么基于低成本的价格竞争优势。
当前以“海信、TCL、创维”为代表国产传统电视品牌,虽然经历寒冬日子难过,但好在根基深,日子还过得下去。而且相信经历这样一轮的寒冬洗牌,大量中小企业被淘汰出局。如今大量的互联网电视品牌真的已经走到生死存亡的阶段。
处于第一梯队的乐视不必说,2017年上半年出货量下跌50%以上,而一直没有找到规模化通道的小米电视,也未能抢夺乐视下跌让渡出来的份额,暴风、微鲸等其他互联网电视品牌的份额也没有显著增长,相反下跌严重。
其实不管外部环境如何变化,竞争态势如何变化,对于中国彩电企业来说,其发展的关键还是在内部。中国电视品牌的发展原本就缺乏上游产业链优势,如果还是一种靠外部环境生存的心态,或者是依靠价格战策略,只能在接下来的市场洗牌中淘汰。
(关键字:彩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