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我国传统汽车领域后,外资零部件企业又开始了在电动汽车领域的“入侵”。而这次,国产零部件市场是否会再次沦陷,还是可以凭借我国的汽车电动化趋势和本土化趋势实现逆袭。
近两年开始,外国零部件巨头开始了针对中国电动车市场的布局,仅2017年就有多家外资品牌在中国新建或者合资项目,值得注意的是,与他们合作的均是业界的巨头。
例如10月14日,采埃孚宣布和北汽集团子公司海纳川筹备成立电动汽车合资企业,为中国市场生产电动汽车部件。10月19日,华域汽车宣布与麦格纳已经签署合资协议,共同开发电驱动系统。6月份,另一大全球著名汽车零部件企业法雷奥公司与西门子与共同投资设立的新能源车驱动电机项目正式落户常州。
在传统汽车零部件产业中,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高达万家,但是普遍集中在一些玻璃、后视镜、橡胶件、保险杆等技术含量不高、低附加值的零部件领域,而且呈现分散重复的局面,而在发动机、变速箱核心部件以及汽车电子等高新技术产品方面,90%的市场却由外资品牌控制。
业内人士也因此将我国传统汽车产业称之为“空心化”,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师建华也在零部件论坛上强调,汽车零部件的关键领域仍然是以外资零部件为主,特别是在电气化、高精密零部件领域更为突出。
有相关报告显示,2016年外资、合资车企占到中国的市场份额超55%,而这两类车企几乎将国产零部件企业排除在外。连在中国实现本土生产的合资整车厂的的一级供应商中,90%以上是外资或合资零部件企业;另外自主品牌车企也有将近50%的一级供应商属于外资和合资零部件企业。
汽车电动智能化对零部件产业带来的变革,不仅是三大电核心零部件产业的崛起,汽车动力总成系统及其零部件的电动化趋势,甚至对如制动系统、传动系统、转向系统、车身材料、座椅等等传统零部件产品同样有了新技术要求,产品升级换代也势在必行。
不用于传统零部件格局已定,在电动化和智能化领域,将有机会让中国零部件市场重排座次,甚至让中国零部件企业实现弯道超车,现在一场关于零部件企业的淘汰赛已经开始。
不容乐观的是,这些国际零部件巨头已经走在了前面,甚至直接将目光瞄准了中国市场。
以下是今年几大零部件巨头和车企在中国布局投建项目盘点:
一、博世首个智能化助力器项目落户南京
8月1日,博世的亚太区首个智能化助力器(iBooster)生产基地在南京开工。该基地总投资将达7.7亿元,预计2019年投入生产。南京工厂一期的年产能为40万台。到2024年,年产量可达320万台。
该工厂负责生产博世第二代再生制动系统,该系统可应用于所有类型的动力系统,特别是混合动力车和电动车的动力系统。
据了解,在混合动力和纯电动汽车中,现代内燃机和电动车不能为传统的真空制动助力器提供足够的真空度,只能通过搭载真空泵来解决,制动效果差强人意。而博世上述提到的智能化阻力器iBooster是一种不依赖真空泵的机电制动阻力器,适用于所有动力总成解决方案,特别是未来汽车电气化及自动化的发展趋势。
资料显示,博世集团是全球第一大汽车技术供应商,业务范围涵盖了汽油系统、柴油系统、汽车底盘控制系统、汽车电子驱动、起动机与发电机等等。博世在1909年进入中国市场。2016年,博世在中国经营着62家公司,销售额达到915亿人民币。
二、法雷奥联手西门子常州设新能源车驱动电机项目
2017年6月22日,由世界500强企业西门子公司与全球著名汽车零部件企业法雷奥公司共同投资设立的新能源车驱动电机项目,该项目落户常熟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该项目达产后将年产70万套高性能驱动电机及40万套车载逆变器,年销售达100亿元人民币。合资公司主要针对中国市场的新能源乘用车市场需求展开业务,产品主要供给国内各大汽车主机生产厂商。
西门子公司是全球电子电气工程领域知名企业,创立于1847年,在风电、燃气轮机、发电、输电、工业自动化、医疗等领域均领先。2016年西门子销售额796亿欧元,净收益56亿欧元。目前在中国拥有20个研发中心、90多家工厂、3.2万名员工,2016年西门子在中国销售额达64.4亿欧元。
法雷奥集团是世界领先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在全球32个国家拥有155家工厂、58个研发中心等。2016年法雷奥公司销售额达165亿欧元。目前,法雷奥公司在中国拥有30个生产基地、13个研发中心、1.8万名员工。目前中国市场的订单占法雷奥业务的42%,而营收占到了30%。
三、采埃孚与北汽集团合资电动汽车零部件项目
9月14日,德国汽车零部件供应商采埃孚(ZF)宣布和北汽集团子公司海纳川签下协议,双方将成立电动汽车合资企业,为中国市场生产电动汽车部件。早在2014年,采埃孚就与北汽集团进行了合资,当时双方的合资内容是乘用车的车桥系统开发和组装,而此次的合资主题重点在电动汽车领域
资料显示,海纳川公司是由北京汽车集团有限公司与北京工业发展投资有限公司共同投资组建而成的,注册资本近19.68亿元人民币,于2008年1月在北京注册成立。
目前,海纳川旗下共有36家企业,其中全资企业4家。在2011年成功收购荷兰英纳法集团100%股权,海纳川成为了国际化的汽车零部件集团公司
海纳川公司的零部件业务主要分为内外饰系统、汽车座椅系统、汽车电子系统、汽车热交换系统、汽车底盘及其他系统五大系列,目前为北汽、一汽、上汽、华晨、江淮、长安、奇瑞、陕汽、长城、中国重汽等国内20多家大型汽车企业配套。
而采埃孚,德国采埃孚集团是全球汽车零配件供应商,专业供应传输、转向、底盘系统零配件。中国区总部将设在上海,预计2011年1月成立。在中国生产基地已超过20个。
该公司采埃孚集团在中国的整车厂客户包括上海大众、上海通用、一汽集团、沈阳宝马、重汽集团、奇瑞公司、金龙公司、东风集团、东南汽车等等。
2016财年,采埃孚亚太区销售额达到76亿欧元,超过集团总销售额的20%。而中国区销售额更是达到了60亿欧元。
资料显示,采埃孚正在从传统驱动技术向电驱动技术逐步转型,计划2020年成为中国领先的电驱动供应商之一。
例如采埃孚已推出针对乘用车和商用车的应用技术以及全系列模块化插入式混合动力系统和全电动技术;其智能电驱底盘 IRC车辆平台,可以让传统汽车制造商和造车企业轻松灵活地实现种类多样的电动汽车概念等等。
四、麦格纳与华域汽车合作生产电驱动系统
10月19日,华域汽车称将与麦格纳国际公司共同投资设立华域麦格纳电驱动系统有限公司合资公司,其中华域汽车占50.1%,麦格纳科技公司占49.9%。
消息称,合资筹备期间已成功获得上汽大众、一汽大众关于大众MEB平台电驱动系统总成相关产品的定点意向书。
麦格纳国际公司全球第三大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在五大洲的25个国家已有245个制造工厂,目前麦格纳在中国共有41家工厂,其中6家在建工厂,主要进行座椅系统的生产。
该公司的零部件业务涵盖座椅系统、内外饰系统、镜像系统、动力系统、转动系统。主要客户有奔驰、宝马、奥迪、大众、通用、福特、戴克、标致、雪铁龙等世界著名汽车品牌。
目前麦格纳的动力总成电气化产品包括包括双离合变速器、电动变速器、电动后驱、后桥、电子水泵等,并可以提供动力总成电气化解决方案。
华域汽车是我国汽车零部件龙头,主要业务板块包含内外饰件、功能性总成件、电子电器件等。控股股东上汽集团, 客户包含上汽大众、上汽通用、一汽大众、长安福特等国内厂商,通用、大众等国际厂商。
此前华域汽车通过收录够伟世通和江森内饰,成为了汽车内饰领域的龙头。随着与麦格纳的合资,华域汽车的业务将从传统内饰为主转向照明、汽车电子、三电等新兴领域。
五、佛吉亚与比亚迪合资生产汽车座椅业务
10月31日,全球领先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佛吉亚公司宣布与中国电动汽车领军者比亚迪成立新的合资公司,开展将汽车座椅产品及相关零部件业务。其中佛吉亚持股70%,比亚迪持股30%。
资料显示,佛吉亚是一家全球知名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拥有汽车座椅、内饰系统、汽车外饰系统及排放控制系统四大核心业务。该公司是世界第一的汽车座椅框架和机械部件、排放控制技术和汽车内饰系统厂商。同时也是世界上第三大座椅成品厂商。
佛吉亚在中国的客户包括一汽大众、上汽大众、神龙公司、东风有限(日产)、上汽通用、长安福特、长安PSA、宝沃、吉利、沃尔沃、长城、比亚迪等。
今两年佛吉亚也开始向电气化智能化趋势转型,例如此前已经于采埃孚展开合作,在汽车内饰系统开发以及应用于自动驾驶的安全领域的技术合作;佛吉亚排放控制技术系统更名为“绿动智行,并且通过不断的收购的方式,向复合材料、燃料电池等解决方案转型。
六、德尔福湖北荆州汽车线束工厂开工
今年2月,德尔福在湖北荆州新建汽车线束工厂开工;自1993年进入中国市场,德尔福已经在中国建立了广泛的本地市场布局。目前,德尔福在长春、白城、北京、天津、上海、苏州、南通、重庆、武汉、芜湖、江门等地设立了研发和生产基地。
作为全球领先的电子电气架构系统供应商,德尔福能够为传统内燃机汽车以及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等新能源汽车提供完整的汽车线束系列产品,满足发动机机舱、内饰和底盘等应用。
今年9月,德尔福宣布动力总成系统部门分拆成为两家独立的公司:Aptiv (安波福)和德尔福科技。分拆后的两家公司将聚焦不同领域,前者将主要聚焦于自动驾驶技术,后者继续专注动力总成业务。
其实德尔福在自动驾驶领域已经取得了成果。今年 5 月,宝马、英特尔和 Mobileye 三方宣布德尔福将成为合作三方最新无人驾驶平台的开发合作伙伴和系统集成商。
(关键字:零部件 电动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