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初期,东风等央企不得不大包大揽,把职工的衣食住行都解决好。但到了新时代,这种企业办社会的方式就不再是必须,甚至成为央企“沉重的历史包袱”之一。在剥离不良资产、搞好主业、保证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等央企改革的指导思想下,央企剥离医院、水电煤气等机构和公司,也就成为必然。
11月14日,东风集团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的一则消息——《重磅!东风三家单位“无偿划转”尘埃落定!》吸引了记者的好奇心,在央企深化改革、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大背景下,东风集团为何无偿划转三家企业?沾上国有资产流失的名声,可不是闹着玩的。
点进去一看,原来是东风将旗下负责供电、供水、供暖的三家子公司,划转至各个领域的专业公司管理。
文章里是这么介绍的: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有关规定,为进一步推进剥离企业办社会职能,推动城市公共服务专业化、集约化、市场化管理和运营,东风公司拟将东风水务公司无偿划转至北京首都创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首创集团”),将东风汽车公司电力处无偿划转至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将东风汽车公司热电厂无偿划转至北京能源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原来如此。企业办社会可以说是早年间国有企业的一大特点,东风集团就是这方面的代表。在上世纪60年代三线建设时期开始建设的东风集团,作为共和国第二家汽车企业特意选址在山沟沟里的湖北十堰,主要是出于国防安全的考虑。
上世纪60年代的十堰,只是中国无数深山小镇中的一个,居民不足百户。这样的小镇,别说造车的基本工业配套,连水电气等基本生活设施也没有。从一些二汽建设者的回忆看,建设初期连住的地方都没有,要么住老乡家的大通铺或阁楼,要么住芦席棚,住上干打垒(泥土、石灰、水泥、石子混在一起砌墙的房子)都算是好的。在这种情况下,早期的二汽建造者只能建设了自己的家属楼、医院,供电、供水和供暖公司。甚至可以说,十堰整座城,就是依靠东风发展起来的。
在建设初期,东风等央企不得不大包大揽,把职工的衣食住行都解决好。但到了新时代,这种企业办社会的方式就不再是必须,甚至成为央企“沉重的历史包袱”之一。在剥离不良资产、搞好主业、保证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等央企改革的指导思想下,央企剥离医院、水电煤气等机构和公司,也就成为必然。
早在2016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就下发了由国务院国资委、财政部《关于国有企业职工家属区“三供一业”分离移交工作的指导意见》,根据这一文件,从2016年开始,在全国全面推进国有企业(含中央企业和地方国有企业)职工家属区“三供一业”分离移交工作,对相关设备设施进行必要的维修改造,达到城市基础设施的平均水平,分户设表、按户收费,交由专业化企业或机构实行社会化管理,2018年年底前基本完成。2019年起国有企业不再以任何方式为职工家属区“三供一业”承担相关费用。
这样看,东风集团则是提前完成了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今年9月,东风汽车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竺延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厂办大集体改革和“三供一业”(供水、供电、供暖和物业管理职能)分离移交推进得非常快。
此外,东风集团也正在积极推进其他辅助机构的分离改革。东风医疗集团整体划转至中国医药集团,已进入最后实施阶段;在此之前,神龙医院已划转至武汉协和医院。东风有线电视网络将整体并入湖北广电网络。东风电视台、东风汽车报社,正与湖北广电洽谈合作事宜。
而积极推进辅业回归社会,只是东风集团近期深化改革工作的“冰山一角”。今年,东风公司成立了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办公室,负责改革改制日常推进工作。东风公司将改革目标分解为七大任务,按照时间节点,重点落实、有序推进。
七大任务分别为:优化事业布局;调整管控模式;推进混合所有制;规划公司治理;加强三项制度改革、聚焦体制机制创新;破解历史遗留问题;深化党建和文化建设。
竺延风称,在薪酬体制改革上,东风公司将分三步走:第一步达到市场化水平,“这一步已经走完了,有的科技人员薪酬都比我们高了”;第二步,“能多能少”,这一步在今年年底走完;第三步,“能上能下”。
主业方面,东风集团按照“瘦身健体”的要求,压缩管理层级,优化决策流程。比如,东风特种商用车公司在2016年已减少公司所属法人户数5个;东风液压公司提升至2级子公司。今年,东风集团计划“压减”42户,调整优化各级法人管理层级5户。
对于厂办大集体企业,东风集团也进行剥离。9月20日,东风集团已批准转让东风实业有限公司85%股权,后者是东风公司旗下为解决东风职工家属就业问题而设立的集体所有制企业。而这一切,都是为了轻装上阵,用更市场化的方式来激活老国企,主业搞好了,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自然不在话下。
(关键字:竺延风 东风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