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终于上市了,尽管市值相对此前的预期来说,并不算太高,但超过3000亿元的市值规模,依然超过了众多家电企业。
小米的市值规模,与家电业的龙头企业美的集团相当,超过了格力电器和青岛海尔。钉科技注意到,截至7月9日,美的集团的市值在3251亿元左右,格力电器和青岛海尔的市值分别为2768亿元、1160亿元。
其他家电类企业的市值就更没办法与小米相比了,比如老板电器市值不到300亿元,万和不到100亿元,电视企业的市值也基本在200亿元以内。
虽然市值不能反映企业的全部,但小米在短短8年内就将企业做到如此大的规模,并且在很多业务线上保持强势竞争力,还是值得家电企业深思。
在产经观察家、钉科技创始人丁少将看来,家电企业学习小米,主要应学习以下三个意识:
一是效率意识。
小米极大提升了所在业务市场的运营效率。通过渠道创新、精细化运营等,小米用高效率弥补低价带来的冲击。小米大部分产品都具有低价优势,而这一优势的来源并不是小米财大气粗,而是小米在商业运营上更为高效。
如何提升效率,雷军认为:一是专注,聚集做好一款产品,将研发和运作成本降到最低;二是利用互联网的优势,把市场、营销、渠道、店面这些成本全部重构。
家电企业习惯于慢节奏、多流程,虽然可以保证各层级的利益,但在犀利的互联网攻势面前,会很容易被颠覆。
二是入口意识。
小米能够获得资本市场的认可,在于小米成功讲了的宏大的“故事”,那就是在硬件基础上建立一个可获得持续收益的新的互联网商业模式。因此,小米不会将手机、电视等产品仅仅视作一个硬件,而是作为一个互联网运营的入口。小米所有的软硬件产品,其实都是小米可持续运营的入口。
在雷军看来,小米并不是一家硬件公司,而是互联网公司。小米做所的事情,是将手机等产品以接近成本定价,通过高效的线上线下渠道交付给用户,然后持续输出互联网服务。
而家电企业,长久以来都习惯于将硬件产品卖出去即可,并不打算与用户长期打交道,更不会重视所谓的入口价值。
三是生态意识。
提起生态,更多的人会想起乐视。但目前来看,真正将生态落地的,还是小米。一方面,小米从手机开始,涉足电视、音箱、PC等智能终端,另一方面,通过投资孵化的方式支持了一大批小米生态链公司,这些公司加在一起构成了小米的生态圈。小米既可以通过生态链企业获得源源不断的财务投资回报,又可以通过业务协同打造出竞争护城河。
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3月,小米已经投资孵化了超过210家公司,其中关注智能硬件和生活消费的超过90家,有30多家发布了产品,16家年收入超过1亿元,3家年收入超过10亿元,4家估值超过10亿美元。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家电企业不要简单地学习小米去做所谓的“价格屠夫”,因为在企业基因完全不同的情况下盲目跟进价格战,受损的一定是家电企业自己。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钉科技认为,家电企业不必艳羡小米,也不必盲目崇拜小米,想想如何提高管理和商业运营效率,如何将产品和服务做成入口,如何建立自己的生态圈,这才是家电企业当下应该做的事情。
(关键字:小米 家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