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料之中,铃木继与昌河汽车解除合资协议后,8月23日据日媒报道,铃木汽车已与长安汽车就解除合资协议达成一致,铃木将其在合资公司所持有的股份出售给长安汽车,预计今年内即有可能完成出售。
虽然此前长安多次发表声明,对双方解约一事予以否认,但终究还是要面对铃木将彻底退出中国市场的事实。对于长安来说,如何做好长安铃木的善后已成为当务之急,而旗下剩余三家合资公司业绩的下滑也成为长安必须要跨过的难关。
解约铃木早有先兆
双方解除合资协议后的过渡期内,铃木将通过授权许可的方式保证长安汽车继续生产目前使用铃木商标的乘用车。据长安汽车相关人员反映,合资公司员工有数千人,一下子停止生产铃木车的话有引发劳务纠纷的风险,铃木的生产还将持续一段时间。尽管如此,现在长安汽车的铃木车生产许可期限也不过剩下两年不到的时间。至于长安铃木现有营销网络,此前有内部人士透露,“其线下渠道大概率会直接升级为长安自主品牌的高端品牌经销商网点”。
长安铃木成立于1993年,借助铃木的小型轻量汽车技术,在中国扮演推广低价小型汽车的角色。不过,长安铃木成立之后,丰田和本田等世界级车企纷纷进入中国。而且,随着中国消费者收入的增加,对大型轿车和SUV需求扩大,专注于小型汽车的长安铃木明显落后于市场。奇瑞汽车和吉利汽车等新兴民营车企的成长也导致小型车市场的竞争进一步激化,销售持续低迷不振。
2017年度铃木在中国的销售数量为10.5万辆,较同期减少了将近30%,下滑到了2014年度25万辆规模的一半以下。同样,长安铃木的市场表现也是一蹶不振,销量数据显示:自2011年长安铃木销量达到22万辆的历史高峰后,长安铃木的销量一路走下坡路;2016年,长安铃木销量仅有11.5万辆,缩水近一半;2017年销量为8.6万辆,同比下滑25%。今年上半年,长安铃木更是同比大跌71.2%至2.4万辆。在此之前,长安铃木的经销商也已不再制订新车投放计划。
梳理长安铃木的发展,矛盾重重的股权纷争直接影响了长安铃木的战略落地。长安铃木此前由三方持股:长安汽车占股50%,日本铃木株式会社占股40%,铃木(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占股10%。这样的三方持股,对于公司重大战略性的调整显然会引起很大的分歧,从而在面对腾飞的中国市场的时候,战略滞后失误也是长安铃木不得不面对的问题。其次,长安铃木在市场上的车型屈指可数,骁途、天语SX4、雨燕、启悦、维特拉、奥拓,没有一款车能在市场上站稳脚跟。对于铃木来说,在不具备丰富产品线的情况下在华成立两家合资公司,也让昌河和长安彼此形成了内耗。
合资公司全线“断奶”
曾经的长安铃木在中国汽车合资史上即将成为过往,而长安旗下的其他几家合资公司现状依然不容乐观。目前长安旗下的合资公司还剩下长安福特,长安马自达,长安PSA。上半年销售数据显示,长安福特累计销量为22.8万辆,同比大降38.9%;长安马自达销量为9万辆,同比微降0.9%;长安PSA销量为2022辆,同比下降65.4%。
在长安汽车7月发布的2018年半年度业绩预告来看,其“生死存亡期”的第一年过得不太顺利:公司预计上半年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5亿元至1.7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67.54%至63.21%。对于业绩大幅变动原因,长安汽车解释为,报告期内,尽管公司自主乘用车盈利能力有所提升,但来源于合营企业的投资收益大幅下降,致使公司半年度业绩同比有较大幅度下降。有分析指出,长安汽车的投资收益主要来自长期股权投资的合营、联营企业,包括长安福特汽车、长安马自达等11家关联企业。目前投资收益基本上是长安汽车净利润的主要来源,从2015年到2017年,投资收益占长安汽车净利润的比重分别为95.4%、93.5%、96.8%。也就是说,合资车企是长安汽车的利润奶牛,其中贡献最多的当属长安福特,而长安福特的销量下滑导致了长安汽车的利润腰斩。
尽管在与外资合资的路上颇多不顺,但长安在合资路上并未停止脚步。8月17日,长安与蔚来汽车共同出资打造的合资公司长安蔚来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就落户于南京江宁开发区。合资公司业务覆盖新能源汽车整车及零部件的设计开发、汽车销售及相关售后服务等。可见,长安一直在寻求转型,而长安之前发布“香格里拉”计划也被外界认为是长安未来发展的关键战略。
铃木的退出对长安来说应算是好事,但能否像北汽迅速重整昌河铃木一样,顺利将长安铃木重新梳理和定位,长安则要谨慎行之。
(关键字:铃木 断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