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高空作业平台行业在国内还处于成长期,发展空间巨大,前景非常广阔。但在当前经济形势下行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也不容忽视,只有多方人士共同努力,方能推动行业的健康发展。具体措施如下:
加快产品技术升级。高空作业平台是一个高风险产品,在安全性、可靠性方面,国内企业应当借鉴欧盟等一些先进国家和地区的要求和具体做法,加大研发力度。这样不仅能实实在在地提升产品的档次,还可避免国际贸易中的技术壁垒。具体来讲,国内企业应该从国内外产品的差距入手进行研究和分析,重点在最大高度规格、底盘适应恶劣环境能力、智能化控制以及物联技术应用等方面下功夫。
加快法规政策出台。欧美国家高空作业安全管理规范体系成熟,管理严格,违规高空作业的成本和法律风险很高。欧美以外很多国家,如澳大利亚、新西兰、巴西、马来西亚、韩国等的劳工组织也建立了相应制度。比较而言,国内相应的政策法规不配套,高空作业安全管理不规范、执行不严格,高空坠落事故处理费用相对偏低。尤其是法律意识淡薄以及一次性投入成本较高等因素,导致高空作业平台产业的市场容量远没有期望值。
改变安全理念和使用习惯。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发生高空坠落事故人员伤亡的数字惊人,不规范高空作业的案例时有发生。如在吊车上加装一个篮框,将高空作业人员送到高空进行作业;还有在叉车上安装一个架子,高空作业人员站在架子的顶部,利用叉车的升降功能将人员送到高空;更有甚者在钢结构施工工地,高空作业人员在没有任何保险措施的情况下,从钢结构的立柱上攀爬到高空进行作业;至于用人字梯、简易脚手架等进行高空作业的状况更是屡见不鲜。
高空作业平台的生产企业有责任将安全的理念带给施工人员,为社会提供安全的、性价比高的本质安全型的专业设备。政府管理部门应当将高空作业安全视作公共安全,通过建立必要的规范来改变人们的安全理念和使用习惯。施工组织单位则应学习先进的安全管理经验,以人为本,避免各种不安全的作业行为。
探索新的经营模式。目前,我国高空作业平台的租赁市场尚处于初级阶段,其原因主要是使用方自行购买,设备的利用率较低,也就是说资源尚没有充分得到应用和发挥。相比采购而言,租赁高空作业平台能够直接降低使用成本,有效保障施工安全,提高工作效率。许多成功的案例表明,一个工地只要出现一台高空作业平台,此产品就会很快在该工地上推广应用。
此外一些大型的工程建设项目,仅靠一个企业或者几个企业还不能在设备、技术和资金等方面给予用户施工提供全面的支撑。如果能够有一个组织牵头行业的骨干企业,从方案设计、设备选用、技术支持人员等方面为工程建设项目提供整体的解决方案,则不仅可使资源配置更佳、项目施工更快、工程过程更安全,还能使产品开发最贴近实际,使行业企业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当然这还是一种新经营模式的畅想,需要行业的有识之士共同进行探索和实践。
(关键字:高空作业 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