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以下简称“认证协会”)工作安排,2019年在机械类等五个专业类率先启动专业补充修订(一期)工作。4月15日,在认证协会指导下,由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组织召开机械类补充标准修订第一次工作会。机械类专业认证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李志义教授,副主任委员陈关龙教授和有关委员、专家,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罗平秘书长助理,王玲处长及有关工作人员共计18人参加了本次会议。
现行的专业补充要求规定了相应专业在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和支持条件方面的特殊要求。根据认证协会要求,补充标准只保留课程体系、师资队伍两方面要求,原则上不再针对具体专业提出特殊要求。会议针对数学与自然科学类、工程基础类、专业基础类、专业类、实践环节、毕业设计(论文)六项课程的基本要求,师资队伍和支持条件进行深入细致的研讨。经商议,会后请陈关龙副主任结合会议研讨内容形成机械类补充标准2019修订版初稿,在此基础上与会专家对初稿提出修改意见和建议,最终完成修订工作,并在5月1日前上报认证协会。
背景介绍:
制造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制造业在国际上已经具备了明显的比较优势,产品门类齐全,制造能力巨大。这其中创新是引领制造业发展的第一动力;人才是建设制造强国的根本,是支撑科技创新的核心资源。
面对当今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在高等院校中占有最大比重的工程类教育,怎样抓住机遇,培养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工程科技人才,更好地服务产业的转型升级,既是高等院校迫切需要寻找的答案,也是工业界最关心的问题。
恰逢其时,我国高等工程教育提出了内涵式发展路径以及提升教育质量的工作目标。为推动工程教育改革,完善工程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构建具有国际实质等效性的工程教育认证体系,中国启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在教育部的领导下,并由中国科协推荐,中国机械工程学会联合有关各方成立了机械类专业认证试点工作组,率先起草了专业认证的相关体系文件,并首先开展了机械类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试点工作。
2006年4月3日,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发出通知,根据有关文件精神要求,教育部将逐步在高等学校开展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经与有关单位协商,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决定成立工程教育机械类专业认证试点工作组。工作组由教育部高等学校机械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教育部高教司三方代表和有关研究专业认证的专家组成。
2007年8月28日,教育部高教司函[2007] 142号“关于成立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家委员会专业认证分委员会(试点工作组)的通知”,宣布设立机械类和化工类2个专业认证分委员会,这是我国首批批准成立的分委员会。机械分委员会在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家委员会的领导下,制订专业认证的相关文件,开展高等学校机械类专业认证试点工作。
2010年11月9日,教育部高教司正式发函《关于公布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家委员会机械类专业认证分委员会人员名单及工作办法的通知》(教高司函[2010]264号),批准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家委员会机械类专业认证分委员会成立秘书处,秘书处挂靠在中国机械工程学会。这是我国首个批准成立的分委员会秘书处。
2011年9月起,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应邀参与了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的发起和筹建工作,并在此后召开的协会成立大会上,成为协会首批33家会员单位之一,并被选举为协会理事单位。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成立的同时,机械类专业认证分委会改组成为机械类专业认证委员会。
2018年,按照《工程教育认证组织实施专门机构管理办法(试行)》的有关要求,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授权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承担机械类专业认证工作。经研究,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决定成立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委员会。
(关键字:机械 工作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