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中国TFP连续下降?有两个背景要考虑到,一是经济结构变化,2012年是中国经济结构转型的重要年份,从制造到服务的经济结构转型拐点在那时候出现。如果看居民的家庭消费指数,2002-2012年期间,家庭支出里面增长最快的是家用电器类的电子设备类的家庭设施,接下来的信息交通,再接下来是衣着,衣着支出的增速快于总体收入增速,食品类支出的增速稍低于总体收入增速,排在最后的是教育和医疗方面的支出,即服务类的支出增长垫底。2012年到2017年,增长最快的是医疗、教育,增长最慢的是食品、服装以及家用电器的支出。
从需求面看,对一般制造业的商品需求慢慢饱和了,需求增长大幅放缓。从供给面看,凡是原来做一般制造业的,总需求下来了以后,日子不好过了。从增量竞争时代进入存量竞争时代,制造业的优胜劣汰更严重。过去几年,市场里面经常讨论的一个话题是行业集中度快速提高,一个行当里面过去可能有几十家甚至上百家企业,经过这些年的洗牌,可能只剩下几家了。
这种结构上的调整会带来一个什么结果?我们过去形成的大量的资本,特别是在制造业领域形成的大量资本,事实上已经不再用了,被淘汰了。但是在我们TFP核算里面,按照现在这种折旧方法,考虑不到。TFP下降,并不是说那些资本的利用效率下来了,而是很多资本根本不用了,但是还要被统计为资本。没必要对这个时期的TFP下降过度解读,这是经济结构转型很难避免的一个过程。
接下来怎么保持TFP增长?这里讲一个观察心得。最近我去调研了几十家企业,发现很多发展比较好的高端制造业企业都在抱怨知识产权保护不力。企业花了很大的研发投入,刚做出来的东西就被别人抄袭走了。这是对他们研发投入最大的挑战。再者就是抱怨高科技人员的匮乏,企业抱怨基础教育投入还不够,人才不过关。对制造业发展所有的抱怨都不在制造业自身,而是集中在服务业环节。我们现在讨论问题的时候,经常把制造业的发展和服务业对立起来,制造业份额下降了就不好。不能把两者对立起来,这两者是相互补充的关系,而非是对立关系。
(关键字:制造 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