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儿子因为油烫伤,赶快送去烧伤科,结果医生说:“赶快住院吧,如果恢复得不好,可能会植皮!”把我吓得不轻,马上着手办理入院手续。结果被孩子他妈拦住了:“一点小伤,哪用得着住院!回家!”结果在家养了两个星期,好了!不驼不爪,又白又嫩,比“原装”的都好看。所以,医生都是吓你的。(请勿模仿,因为孩子他妈就是医生。)
专家跟医生一样,也有时候做些吓唬人的事情。
这不,近日,人民网上一则《国六之后有国七 排放监管越来越严》的报道把大众唬得一愣一愣的:“国六都还没整明白,国七来干哈?”“我刚买的国六/国五咋办?”“感觉被人阴了一把!蓝瘦香菇!”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因为刚刚才经历了“国六换国五”的“阵痛”,大家都还没回过神来,反应有点过度也是正常的。
那真实情况是如何的呢?
——来源属实,报道也属实,但为时尚早,担忧无效。就别自己吓自己了。
01
国五转国六“阵痛”了好多人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8年年末全国民用汽车保有量超过2.4亿辆,其中私人汽车保有量超过2.07亿辆,且均保持在约10.5%的增长率。
生态环境亟待保护,汽车数量又如此居高不下,而且汽车排放对生态具有比较明显的破坏。在这样的背景下,国家纷纷出台了国四、国五排放标准,直到今年7月1日才正式实施的堪称“史上最严”的国六。
众所周知,目前国六的实施并没有施行“一刀切”,还仅仅局限于部分一二线大城市,各地政府均是采取循序渐进的推进方式。
尽管如此,在今年上半年,汽车市场已经上演了一场“国五转国六”的去库存价格战。从2019年1-6月份的销量数据看,这场价格战厮杀下来,自主品牌中,排名前5的仅吉利1家;前15名(占整个车市73.9%的份额)的仅吉利、长城、长安、上汽乘用车4家。这4家自主车企合计销量占据合资品牌还不到23%,要知道国内汽车品牌可是多达近百个(另据新能源汽车国家监测平台统计,截止到2019年3月累计注册新能源整车企业达486家),可谓血腥之极。
从这组数据中可以看出,新排放标准的实施有助于市场份额进一步向优势品牌聚合,从顶层设计层面看,有利于优势资源整合,淘汰落后产能。优胜劣汰的筛选作用可见一斑。
同时,越来越严格的排放标准的实施,也让不少车主心向新能源汽车。但目前还存在续航里程不够、充电难、电池更换昂贵等弊端,也让大多数车主仍旧依赖于传统燃油车(包括油电混动汽车)。
所以,当大家不得不依赖于传统燃油车,同时又为国六“忐忑”的时候,却说“国七已经在酝酿的路上”了。这无论对于车企还是消费者而言,都不太好受。
02
车企比你更焦虑,车主们担心什么?
“一场‘国五换国六’就在车市掀起了一场‘利奇马’般的台风。国七还了得?”估计有些车主为这已经辗转难眠了,尤其是6月刚刚换了国六的新车主,估计要心凉凉了。
从车主的角度,国七一旦实施,国五、国六车会面临停售停产、维修难、保值率下降、年检更严苛、被查的风险等诸多问题。还有一个更重要的问题,情感上有一道翻不过去的坎,“感觉被人摆了一道,谁愿意白白挨一刀子!”的确挺冤枉!
其实车主多少有些杞人忧天,因为有人比你更焦虑——车企。这对车企是一个更严苛的考验。
对于车企而言,这意味着他们的设备需要更换、发动机得重新研发、排放标准得再次提升,更重要的是追加投资、前期投资有可能打水漂、延长研发时间,每一样都可能要了投资者的命。
估计车企们已经失眠了!
03
别揣测国七了,好好开车
经历过2018年、2019上半年车市寒冬后,不少车企面临库存积压的难题。这不年初,捷豹路虎、现代、神龙等都因库存积压过多而被央视点名。其实这几个品牌都算是国内具有一定知名度的一线或准一线品牌,消费者认可度也是比较高,它们尚且如此,那其他二、三线,甚至四线品牌,则会有多不堪呢!
虽然从短期看,这会损失不少人的利益,但从长远看,对车主(也是公民),对车企(也是法人)都是一种鞭策,有利而无害的。
排放标准升级,除了应对环境问题,某种程度上说,也是一种倒逼机制:一是有助于整合优势资源,促进车企研发核心技术,在发动机方面下功夫、在尾气排放上努力;二是淘汰那些在技术方面落后,甚至“浑水摸鱼”之徒;三,有助于促进新能源汽车发展,摆脱对资源进口的依赖。
而于车主而言,生态环保,人人有责。作为一名公民,有责任有义务为环保出力,为了你,为了你的家人,也为了子子孙孙。
再则说了,国六B都要等到2023年7月1日才全面实施呢,国七还不知要等到何年何月?况且,即使现在国六了,国五、国四,甚至国三不都还是照样在路上跑得呼啦哧啦的么!
所以,各位,瞎担心的这个劳神劲,还不如好好开车,爱车呢!或者,安心睡觉吧!
(关键字:国七 国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