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没谈拢,美国要背这“锅”

2019-12-19 8:32:48来源:盖世大V说作者:
投稿打印收藏
分享到:

持续两周又“拖堂”两天的第25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5)于本月15日在西班牙首都马德里落下帷幕,但结果并不圆满。这场有史以来耗时最长的联合国气候大会仅达成了一份妥协性协议,一些关键性问题则未能达成一致,只能留待2020年的英国格拉斯哥气候大会上进行讨论。

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演“马德里不思议”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直言此次会议,“结果令人失望,国际社会失去了应对气候危机的一个重要契机,但我们决不能放弃,我也不会放弃。”

这该死的分歧

此次大会的分歧点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本次会议的“核心议题”,关于《巴黎协定》第六条的碳排放交易机制未达成共识;二是就2020年前行动力度,主要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存在明显立场分歧;三是对于国家自主贡献提升力度的表述,各国有不同看法。

《巴黎协定》于2015年12月12日在巴黎气候大会上通过,2016年4月22日175个国家领导人在纽约签署的气候变化协定,其主要目标是将本世纪全球平均气温上升幅度控制在2℃以内,并为把升温控制在1.5℃之内做努力,以降低气候变化风险。

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演“马德里不思议”

“协定”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在本届气候大会前发布的新版《排放差距报告》指出,即使当前《巴黎协定》下各国提交的国家自主减排贡献都得以兑现,全球气温仍可能上升3.2℃。届时,全球气候影响将更加广泛和更具破坏性。

雪上加霜的是,美国于2017年宣布退出《巴黎协定》,并在今年11月正式启动退出程序,此后将于2020年11月4日正式退出这一标志性的气候协定缔约方。有意思的是,美国一边嚷着要“退群”,一边却在“群”里与其他国家争吵不断。

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演“马德里不思议”

据美国全国公共广播电台(NPR)15日报道称,此次气候大会凸显深层次分歧:极易遭受海平面上升和强烈风暴侵害的小岛国,与美国等高排放的富国之间喧嚷不休。

“这是我见过的最大程度的分歧。”从1991年起一直参加气候磋商的非政府组织——忧思科学家联盟战略和政策主任奥尔登·梅耶这样表示。

关于美国争论点的背后,不难猜测,无非是“利益”二字。“在目前的国际趋势下,煤炭和石油等传统能源将逐步被新能源取代。因此,像美国这样密切依赖煤炭和石油的国家企图为自身谋求利益,为煤炭和石油的防御战血拼到底。”向来以中立言论著称的德国环境与发展组织德国观察的负责人克里斯托夫·巴尔斯,毫不掩饰地表达了对美国的气愤。

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演“马德里不思议”

“既然美国不想再参与游戏,它为何还对游戏规则指手画脚?”气候变化组织援助行动的负责人哈吉特·辛格非常愤怒地表达了对美国的不满。

对此,德国环境部长斯文娅·舒尔策的见解是,美国这样的行为太过明显,正是因为未来美国还有可能重回气候协定,现在才不遗余力地对谈判施加影响,以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

除了美国,巴西和澳大利亚也成为本次气候大会最大阻挠者。

巴西原本是“COP25”的举行国,但2018年新上任的巴西总统博索纳罗表示:“我们无法达成一些实现不了目标的协定(巴黎协定),在环境保护的问题上,巴西不欠世界任何东西。”同时,博索纳罗正考虑开辟一条穿越亚马逊雨林的高速公路,这也是本次大会以巴西为首的部分国家对保护热带雨林的目标存在异议的点所在。

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演“马德里不思议”

巴西境内被砍伐的亚马逊雨林

而澳大利亚作为煤炭大国,其全国总发电量的60%来自煤炭火电厂,这就导致其人均温室气体排放量在全球为第14位,在发达国家中则排名第一。但让澳大利亚放着本国最便宜的煤炭资源不用,改用更贵的清洁能源太阳能和风能,其中牵扯的失业率和产业转型升级等压力让澳大利亚政府“不得不”对此次大会加以阻拦。

巴塞罗那大学环境与气候问题专家奥里奥尔·古铁雷斯称:“一些与会方只想着‘利己’。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希望对他国严格一点,对自己宽松一点。各国代表同意强化减排方案,但又未能就确立明确目标、市场规则、或为贫穷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提供资金等达成协议。”

改善全球气候的“中国力量”

既然有阻止、反对的争吵声,那自然也有积极执行的国家,其中以中国和欧盟为典型代表。

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单位GDP碳排放量较2005年下降了45.8%,相当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52.6亿吨,基本扭转了温室气体排放快速增长的局面。此外,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已达14.3%,可以实现2020年达到15%的目标。

目前,中国可再生能源投资位居世界第一,可再生能源装机占全球的30%,在全球增量中占比44%,中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也占全球一半以上,累计减少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也居世界首位。

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演“马德里不思议”

相较之下,欧盟在环保方面的理念,一直处于世界前列。除了在本次大会上欧盟与会代表积极参会发表意见外,本月中旬召开的欧盟冬季峰会也将议题集中在环保上。虽然与会的国家都有自己的“小算盘”,但是此次欧盟峰会的最终结果却是比较成功的,除波兰外的其它欧盟国家,就2050年实现“气候中立”的目标达成一致。此外,欧盟计划投资1000亿欧元并设立环保基金,用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不过,此前欧洲发达国家曾承诺,从2013年到2020年,每年筹集1000亿美元用于帮助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但至今并没有任何行动。

在环保“掏钱”方面不积极的欧盟,却在汽车排放罚款上却很厉害。欧盟规定,在2021年之前,新车行驶每公里平均二氧化碳排放量不超过95克,否则每辆车按照每克罚款95欧元计算,不仅如此,欧盟为了减少企业造假油耗数据,从2017年开始便强制要求汽车企业进行World LightVehicle Test Procedure(WLTP)油耗测试,来取代现有油耗可造假性高的New European Driving Cycle(NEDC)测试。

作为此次会议的东道主西班牙,它在此次大会上扮演的角色相对温和,代表团的意见也与欧盟意见相符,承诺在2050年前将碳排放量降为“净零”。

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演“马德里不思议”

面对同处一片蓝天下的195个主权国家,全球温度上升后的影响都是相似的。据国际能源署告称,2018年全球与能源相关的二氧化碳排放较2017年增加1.7%,达到330亿吨,为2013年以来成长速度最快的一年。照此速度发展,到2050年全球温度将上升2-4℃,这意味着南北极冰山大幅度融化,海平面上升将导致包括纽约、上海、东京和悉尼等沿海城市和一些岛屿国家从人们的视野里消失。

除了南北两极以外,热浪也波及了全球其他地区。今年夏季,法国和西班牙多地气温超过40摄氏度,印度、巴基斯坦和部分中东国家气温高达50摄氏度。同时,季风推迟使得印度数个城市的水源高级。此外,气候变化引起的干旱在非洲之角地区导致了粮食危机,极端天气、森林大火等灾害也愈发普遍。

目前,各国政府承诺明年将加大温室气体减排力度,并表示将在2020年召开于英国格拉斯哥的气候大会上继续讨论新的减排承诺。不过《卫报》称,基于此次大会的分歧、争吵,英国能否在格拉斯哥的会议上实现突破,也很难说。

 

(关键字:联合国 变化)

(责任编辑:01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