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时间的流逝除了令人感叹,也带来变化。
容颜如此,情感如此,汽车后市场的生意也是如此。
真相是时间的女儿。回看一段时间的长度和维度,我们可能看透变化背后的契机和真相。
01 赋能VS融合
2017年,犹记得行业最火的名词——赋能。这个词来自于2017年5月,曾鸣提出的S2b概念,随后进一步发展为S2b2c,“S代表着大的供应平台,它将更好地赋能给更多的小b,帮助他们更好地服务自己的客户。”
在赋能的大旗下,加盟平台、供应链平台、互联网平台找到线下小b,试图利用自己的一套标准化体系改造线下。
赋能背后的动因,是平台向线下小b承诺一个更高效、更能赚钱、更贴近未来的生意模式。赋能背后的逻辑,是系统,是数据,是管理,是流量,是盈利项目。
以维修门店为例,加盟平台向维修门店输出管理标准和各种项目;供应链平台向维修门店输出数字化系统和线上采购渠道;互联网平台向维修门店输出流量。
这个时候,平台站在一个更高的维度,维修门店扮演需要被拯救的角色。
结果如何?
2019年,再谈赋能,似乎有点尴尬。线下小b经历了过去几年加盟、联盟、认证等各种模式的赋能,生意没有实现本质上的提升,还面临着普遍的流量下滑困境。
维修门店现在明白了,自己是后市场流量入口和服务端口,是一个被争夺的角色。平台也明白维修门店明白了。
2019年,各大平台避谈赋能,新说法是融合。
以京东为例。在2017年底京东发布无界服务战略时,京东还在谈赋能,谈颠覆,“从维修门店的经营管理、维修技能、配件采购各方面去帮助他们做生意。”
2019年,在AC汽车年终峰会上,京东商城生活服务事业群,汽车业务负责人庆岩的主题变成“从开放到融合”,“在理解线下所有企业经营困难的前提下,利用数据、系统、流量等能力帮助后市场”。
无独有偶,在圆桌论坛环节,新康众COO李逸被问及站队问题时,也提到了融合的概念。在他看来,汽车后市场不存在站队,而是合作和融合。“融合和站队不一样,站队是很独立的个体感觉,而连锁一定程度上是偏融合的,大家奔着五年甚至十年的合作去走。”
从赋能到融合的改变,意味着平台从原来高高在上,回到了和线下小b处于同一水平面。在大环境下行的趋势下,各个角色更加务实了。
02 维保融资VS供应链融资
要看汽车后市场的生意变化,最直观的视角可能来自资本。
2017年,维修保养类项目是融资热门。
据AC汽车不完全统计,2017年有超过10家维修保养连锁完成融资,在这份名单中包括:车享家、惠养车、车发发、汽车超人、典典养车、和谐汽车、千鸽汽车服务、Fix Auto大师钣喷、德师傅、嗨修养车等。牛咖斯和精典汽车在那一年进驻新三板。
相比之下,2017年汽配供应链平台的融资情况相形见绌,仅康众、巴图鲁、快准车服、开思完成融资,还包括保险领域的车通云。
2019年,汽配供应链项目是资本寒冬下的新热门。
新康众、巴图鲁、快准车服、开思、车通云持续完成融资,大多数企业拿到美元资本。后来者如三头六臂、好汽配、甲乙丙丁的融资能力都很强劲。
除了全国性连锁平台,区域汽配连锁也在发力。聚焦于北京市场的和汽,以及起家于四川市场的奔世达都首次完成融资。细分市场中,以数据驱动的力洋和以物流驱动的找个件也赢得了资本青睐。
对比来看,2019年维修保养连锁沉寂很多,完成融资的企业包括集群车宝、大唛养车、兔师傅和百顺养车等,其中后三家是细分赛道的玩家。
随着移动互联网创业逐渐稳定,投资人逐渐将目光转向2B业务的产业互联网。汽配市场容量巨大,但拥有核心能力的玩家很少,具有潜在爆发能力。对比美国四大汽配连锁,投资人在这个领域看到了机会。
另外,康众在2018年拿到阿里的投资,取得阶段性成功,也对整个行业产生正面影响。
反观维修连锁领域,在管理和财务上相对更难标准化;规模方面,门店数量上百家的企业寥寥无几,无法和汽配供应链领域成百上千的门店相比;更重要的是,维修终端处于行业第一线,直接反映着市场现状,而当下形势是,大多数维修门店面临着业绩下滑,财务数据并不好看。
未来几年,随着渠道的体量越来越大,“修配融合”之下,“配”的话语权也将越来越大。
03 扩大规模VS修炼内功
2017年,巨头入场,携带着大资本和大资源。那个阶段,扩大规模是各大巨头的首要任务,1000家维修网络的扩张速度都不稀奇。
除了巨头,区域连锁也致力于网络扩张,将触角从地级市延伸至县市级市场,意图通过网络覆盖更大市场。
那个年代,车主用车频次还很高,配件价格还没有那么透明,维修保养还是一个利润比较可观的生意。在资本还在下注维修连锁的情况下,一些企业希望用规模吸引资本的注意。
2019年,维修连锁网络布局的速度放缓了,在2019年AC汽车连锁百强榜单中,今年新开门店的连锁企业只占少数。
几个主因不能忽视,第一,行业进入存量市场,维修保养生意确实变差了;第二,市场上没有那么多优质门店供维修连锁企业收购;第三,养一家门店的成本越来越高。
取而代之的是,修炼内功成为行业共识。一方面,通过开源节流降低运营成本;另一方面,通过提高服务质量留住客户。
整个行业从过去粗放式发展向精细化运营迈进,在服务越来越趋同的背景下,谁能展现特色,谁能提供优质服务,谁就能在淘汰整合阶段脱颖而出。
04 一线市场VS下沉市场
2017年,大平台的眼光聚焦于一线市场,将有生力量投入到北上广深和各省会城市。
那是一个扩规模,打品牌的年代,互联网仍然意图颠覆行业,系统和数据在慢慢渗透,一线市场的流量更大,新事物接受度更高,因而成为各大平台比拼的主战场。
在资本市场还没有过于寒冷的情况下,一线市场的高成本似乎也没有那么可怕。
2019年,下沉市场被逐渐重视。从新车销售领域的汽车下乡,到各大汽配供应链平台的不断下沉,到部分连锁百强拓展县市级市场。
在电商领域,拼多多是下沉市场的代表之一,而汽车后市场的下沉市场比拼才刚刚开启,谁能以更合理的方式攻占这个市场,谁就能赢得新流量和新业务。当然,下沉市场的人情关系更为复杂,区域特性明显,一些区域龙头或许会脱颖而出。
05 环保风暴VS经营备案
2017年,在政策层面,环保风暴无疑最引人关注。在AC汽车多篇报道中显示,全国各地很多维修门店因为环评问题被整改甚至关门。
对于对无汽修资质、无环评手续、未能规范危险废物管理、治污设施不符合技术规范的维修门店,全面取缔成为了司空见惯的事情。
多年来习惯了“脏乱差”的维修行业,终于迎来了最严重的冲击。经历了这轮环保风暴,整个行业逐渐意识到形象和规范的重要性,在某种程度上进行了一次自我升级。
2019年,环保风暴一轮洗牌过后,因环评被取缔的维修门店变少了,但在政策上出现了其他变化。
2019年7月,交通运输部对外公开“交通运输部关于修改《机动车维修管理规定》的决定”,这是去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取消一批行政许可等事项决定》,涉及到取消机动车维修经营许可的后续决定,将维修企业“经营许可”改为“经营备案”。
在新规下,维修企业省去了繁琐的审批手续和时间,能将更多的精力放在经营上;对于维修连锁企业而言,简化了他们扩张的条件。
总体来看,汽车后市场的开放度越来越高,更趋向于市场化竞争,更符合商业发展规律。
从2017年到2019年,通过时间维度上的对比,通过对比下的变化,我们能够更好地看到变化背后的本质。汽车后市场从封闭走向开放,进而迎来洗牌和整合,是不容忽视的现实。
冬天已经到来,新年和下一个春天就在不远方。
(关键字:汽车 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