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度中国空调市场综述

2020-1-22 13:00:54来源:艾肯家电网作者:
投稿打印收藏
分享到:

谁也无意于把2019这一年打上历史性转折的注脚,但在未来某一时刻回望2019时,会发现在这一年可以寻找到很多的突变诱因与变革片段。在差不多一年之前,谁也没有想到这一年会有这么多充满着冲突、纠葛的事件,甚至很多带有戏剧性色彩。

当美好的诉求成为行业的一种集体行为,历史演进的过程与结果往往就会事与愿违。或许之前的行情堪堪让人满足,2019年伊始,心怀憧憬而心态亢奋成为了一种普遍情绪。很多企业的固定资产投入丝毫未有减速,规模化扩产更是马不停蹄,产销预期目标高设,逆周期市场刺激行为不断。只是,市场在企业的想要和得到之间制造了巨大的落差。

下滑终于来临

已经有很多的有识之士在行业高速增长的时候作出了出货量即将下滑的警示,2018年度国内空调市场出货量的再次高增长让之前的警示宛如“狼来了”的苍白呼喊。没有人愿意市场出现下滑,但也没有人认为市场总是会增长,2019年的下滑不符合预期却没有出乎意料。

9180万套,这是艾肯家电网对国内空调行业所统计的2019年度的出货量。这一数字如果放在五年之前,可能会让所有空调人惊为天量,因为当时及之前整个行业的出货数据还在6000万套之下。当2018年度的出货量达到9500万套之后,所实现突破的不仅仅是空调产品的出货规模,还有所有空调厂商对这个市场的想象及对未来发展的暇想。

2019年度出货量同比下滑的幅度其实不大,仅有3.37%。2012年度下滑的幅度为15.02%,2016年度甚至下滑了24.54%,相较之下,3.37%的同比降幅似乎是微不足道。但如果把企业年度目标的数据和年度结束之后的现实出货量对比一下,就会发现之间的距离有多大。2019年度的下滑,打破的不仅仅是连续两三年高增长的市场走势,还有年度内的短期规划、对未来美好的向往等等都被市场之鞭子抽裂得支离破碎。

在一年之前,一亿套的整体容量仿佛是指日可待,国内市场实在是太大了,当一次又一次的增长在不断改变厂商对市场整体规模的认知时,所谓瓶颈、顶端都像是纸糊的一样可以被营销目标所戳破。庆幸的是,2019年度的下滑并没有让内销市场的整体规模出现崩塌,9180万套这一数据在中国空调产业发展史上仍然处于年度出货量第二位,这种规模足以让身处其中的厂商获得一个不错的生存发展空间。

当然,出货数据和企业营收是两回事情,企业营收与经营质量也是两码事;在后面的行文中会提到,2019年国内市场出货量出现3.37%下滑的背后,太多的企业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辛酸苦辣温凉冷暖只有企业自己去尝去扛,2019年行业的转折不完全是规模,还有生态环境。

为什么会下滑

站在市场规律的角度上看,其实这是一个伪问题,当一家企业一个行业在收获高增长的喜悦之时,就应该有觉悟去做好市场出现下滑的准备。这就是所谓的危机感。在2019年和2020年交替之际去回溯过往一年的起承转合,可以给往后的发展提炼出很多的思考和借鉴。

这里不得不提一下与空调唇亡齿寒的房地产行业,其实在2019年之初房地产行业的数据已经折射出空调市场的规模化再增长危机,一旦房地产市场不能给空调提供足够的新生需求利好条件,空调市场的下滑就只是一个时间问题。房地产行业降温减速,空调市场必然受到池鱼之灾,此规律比四季交替还准。

把增量集中在更新换代的需求上也不现实,有想法的企业会把这种需求作为产品结构升级、经营质量提升的关键;但更新换代需求对空调市场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可没有良好的品牌影响力和产品竞争力,就难以在这一需求范畴内攫取得相应的需求资源。

令人唏嘘的是库存量仿佛一种历史轮回一样再次在2019年度成为了行业出货量增长的桎梏。2019年度初期行业的库存量大约为4300万套,这个规模在彼时创下了历史新高,解决历史性课题和克服现实增长难题让行业负担太重。出货量简单理解就是考验渠道体系的囤货能力,可是当渠道的历史库存没有得到有效消化时,企业出货通路就会被堵塞;更何况,终端零售的速度赶不上企业出货量的提升要求。

线上平台成为增量渠道的角色成分在2019年越来越弱,甚至给很多的品牌在两线体系带来了更多的困扰,电商红利释放的趋缓或将成为一种行业常态,这一点在家电连锁的发展史上已经得到了印证,没有哪一种商业模式能够一统行业出货通路。更痛苦的是,当在线上商业领域耕耘得越深,向线下拓展的难度就越大。

2019年度出货量的下滑可以找到丰富的因素,而核心仍然在于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市场规律,需求不足了,供给自然便下滑,这个常识任何厂商都明白,可从竞争博弈的考量,让本已经复杂的竞争环境变得更为复杂。

史上最猛烈的价格战

陡转直下的不仅是出货量,还有出货均价。出货均价是衡量行业生态环境好坏的一条重要的指标,自2010年度之后,刨去2015年度,其他的年份国内空调市场的出货均价都呈增长状态,2018年度的均价更是创下十多年新高,达到了2980元。眼瞅着即将突破3000元大关,2019年度这一指标却是掉头转向,大约2470元的出货均价,在过去八个年度中是第二低,仅比2015年度略高,而且2019年度均价的降幅创下了近几年的记录。

原材料成本近年来没有给空调企业带来太大的压力,或许这也给空调均价的下探给出了空间,供求矛盾固然给市场价格形成了根本性的影响,然而这么多年以来空调市场的高库存现象与之前价格的上扬并行不悖,在2019年把行业均价摁下去的直接力量来自于价格战。

这一场价格战迟早要爆发,供求关系恶化到极点时总是会出现这种状况。即将于2020年7月1日实施的新能效标准可能是价格战在2019年甚嚣尘上的直接推手,既有库存产品的消化是在新能标贯彻落实前企业的重要工作之一。产业政策对行业和市场起到的引导作用从来就没有被弱化过。

相比于空调行业史上任何一次价格战,2019年度的价格竞争显得更为凶猛甚至有点凶残,因为这一次是由格力以清算低质伪劣产品和品牌为初衷而诱发的降价风潮。严格意义上讲,没有格力参与的价格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价格战。在此之前,很多人都没有想到格力能够采用这种降维打击的策略。

不得不承认,格力之前的定价模式维护住了良好的行业生态环境,也正是因为如此,大量的中小品牌才能够获得足够的生存发展空间。这么多年以来,格力的定价策略就犹如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悬在行业头上,2019年这一把剑终于砍了下来。几乎所有中小品牌都在期盼着价格战早点结束,只是结束的时间点,要看格力和美的这些主导品牌通过降维打击所追求的诉求什么时候达成,才能得到确认,主导品牌不主动熄火,价格战就会持续蔓延下去,这也将是一场持久的资源消耗战。

无所谓淡季亦无所谓旺季

一直以来,空调行业传统的压货模式在不断被拷问同时又被很多品牌不断的深度贯彻,淡季阶段囤货不足在旺季来临之时总是会丢失很多的份额,这种惯性思维依然是现如今空调行业的出货逻辑之一。当然,以更富效率的产销模式来应对旺季阶段需求量爆发的方法,也是近年来行业变革的主要方向。

2019年旺季市场并不好,事实上旺季不旺并不是偶发现象,当整个国内市场从增量发展阶段步入存量裂变周期,淡旺季之间的差距就会被不断缩小。当然,社会化物流、配送、服务能力的不断提升,也在改变着淡旺季之间的差异。

更何况,各个空调企业几乎都在以连续性促销举措贯通整个年度市场的运作,甚至淡季时期的促销力度要比旺季更大,看看2019年11月份美的启动的“火爆中国”系列活动就可见一斑。格力在“双11”时间点上进行了降价普惠行为,其实也是刺激淡季需求的有效举措,以旺季思维来做淡季市场可能会在后期演绎成为一种行业普遍现象。在这个过程中,受惠的自然是消费用户。

当一家企业的淡季思维越重,后期所积压的库存量也就越高,需要指出的是,库存量的高低与否需要参照企业自身常年的销售规模,销售体量大的品牌形成一定规模的库存水平是正常现象,合理库存规模有利于渠道资源的有效流通。2019冷冻年度结束时,国内市场的库存量约为4700万套,这个规模又一次创下了历史新高。

库存量高低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检验一家空调企业渠道能力的一个指标,有些品牌很想压货,但却没有足够数量和质量的渠道商来囤货。关于库存肯定还会被很多人继续诟病,只要这种模式能够给企业提供合理的类金融效应,压货模式也会持续下去。需要指出的是,自“双11”之后价格战的爆发,对库存起到了有效的消化作用,来年符合新能效标准的空调产品藉此有了一条宽畅的流通通道。

线上传奇难以再复制

无论是“6.18”还是“双11”,在这两个节点到来之前,销售规模又一次攀上历史性高峰就已经是板上钉钉,线上平台于关键节点销售突破历史顶端在2019年不再是一种市场行为,而是关乎行业和市场信心的风向标。只是,相比于高速发展阶段,线上平台的增长幅度越来越小。电商红利资源随着规模的不断攀高而趋于稀少。

主导品牌对线上重视和加大投入是2019年度电商平台发展的一个特征,从“6.18”美的系(含华凌)空调的狂飙疾进和“双11”期间格力拿下空调线上销售桂冠就可以看出,之前对电商保持谨小慎微、亦步亦趋的头部企业,终于对线上开始全面发力。

于是,在大品牌扩大电商销售份额的状况下,空调市场线上平台的占比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这一占比数据已经达到了30%左右。但是,线上平台运营的成本也在不断提高,相应的费用直逼线下卖场,想要通过线上而获得足够盈利率的难度也越来越大,这也是为什么多个品牌在2019年又开始对线下体系进行拓展的原因之一。

如果没有庞大的线下商业体系支撑,仅仅是依赖于线上平台,还带来了另外一个问题,那就是产品结构的升级和企业经营质量的提升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但凡是线上占比过高的企业,盈利水平都不如以线下为主导的空调品牌。一方面,用户对线上产品的价格预期较低,中高端产品的需求规模有限;另外一个方面,企业对线上所销售的产品主要集中在有限的几个型号上,用行业术语就是打造爆品模式,SKU较为集中,调结构、引流机型和利润机型就很难做到有效均衡。

已经有大量的中小品牌在弱化电商平台的发展,这倒不是说他们放弃这个已经是国内空调市场的主流商业终端之一,而是通过线上高定价方式来保护线下渠道,中小规模的企业无论是投入资源还是品牌引流能力都有限,线下体系才是他们赖以可持续发展的根基。

谁来挑战传统三强

奥克斯在过去一年中市场销售的快速增长,的确是给海尔和美的带来了一定的冲击,但是从品牌形象和影响力的角度看,格力、美的和海尔这三大白色家电品牌在国内市场的地位依然稳固。2019年度这三个品牌出货量在行业总出货量中的占比为70.04%,这种寡头竞争的格局异常的稳固,不过2019年的占比要比上一年度少了1个多百分点。

很有意思的是,每当行业出货量增长或保持小幅调整的时候,传统三强在出货量中的占比提升都不是很明显,而当行业出货量出现大幅下滑的时候,三大品牌的占比反而提升,极端例子就是2015年度,三强品牌的出货量占比接近80%。从这个现象也可以看出传统三强在行业内的基石作用。

摆在空调行业面前品牌格局变动的一个悬念就是哪个企业能够撼动传统三强的主导者地位,奥克斯空调近年来已经证明了自己,互联网直卖模式让奥克斯在渠道链资源整合上做到了极致。外销总量在1000万套附近的品牌不多,而TCL空调是其中的一家,只是对于TCL空调而言,将产销规模维持在高位的同时,如何扩大自主品牌的流通和销售,可能显得更为迫切。

行业的竞争总是处于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之中,任何企业的市场举措都会引来目标竞争者的策略应对,这是市场竞争的必然现象,相互钳制和手段博弈会考验企业的综合能力。传统三强之所以能够长期把持行业主导地位,与这三家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密切相关,行业主导者不是谁想当就能当的。

格力依然是2019年国内空调市场出货量最大的品牌,也是唯一一个将内销出货量规模维持在3000万套以上的品牌,这个品牌在国内市场出货量中的占比超过了35%,仅从2019年“双11”之后的降价所形成的冲击和影响,就可以看出格力对空调市场的话语权地位。2019年度内外销总量超过4000万套的品牌仅有两个,除了格力,另外一家便是美的。格力和美的还是出口量都超过1000万套的品牌,美的的出口量比格力还要大一些。

周而复始的品牌退出与进入

从整体出货量的同比下降就可以看出2019年很多品牌的出货量比上年同期呈下滑状态,过去一年中内销出货总量超过100万套的只有9个,而2018年度同期内有12个,中间品牌的日子并不如规模所展示的那样优渥,赚了面子赔了里子的品牌不在少数。

空调行业与价格战相伴相随的还有品牌退出潮,如果就此认为小品牌会绝迹于市场,那么这显然是低估了国内空调市场的空间及小品牌的生存能力,有些品牌可能几年都听不到他们的声音,但往往在行情好的时候,又陡然间成为市场的利基力量。

他们没有很强的规模化诉求,没有极高的盈利要求,更没有长远发展的规划,一个年度中只要抓住几个阶段性的机会,或许就会活得很滋润。大量的小品牌还没有工厂,没有产品开发体系,更勿论技术研发平台,他们游离于行业主流之外,却是行业生态演进极其重要的一部分。

这类品牌在2019年超过了200个,而历史性价格战的爆发,对这类品牌在短期内将会起到肃清作用,格力精准的定价及后续企业的价格跟进,压制了小品牌的盈利空间。对于小品牌而言,退出只是暂时的,他们在等待下一个周期的到来,一旦有爆发性增长的行情出现,他们对市场机会的嗅觉比大型家电企业还有敏锐,转身的速度也更快。事实上,这种品牌进进出出的轮回,在空调行业的发展史上已经重复了很多次。

让外资品牌略显尴尬的高端化

外资品牌在中国市场的出货量占比又下降了,2019年度只有2.51%,这个占比数据已经创下了历史新低,也是有史以来第一次降到了3%以下。没有人会怀疑外资品牌的技术和产品能力,而且最近几年来国内市场愈加明显的产品结构升级趋势其实也符合外资品牌梦寐已久的需求定位,但在市场应对举措上,外资品牌与国产品牌的差距一如出货量占比的逐年下滑。

中国企业在国内市场的高端化进程还在加速,卡萨帝以十年积累获得一个腾跃的空间,而在5G、AI和IoT大行其道的当下,面向全球超级个体的AI科技高端品牌COLMO也已经在空调品类上形成了规模化销售,而且还从家用空调产品上扩展到了家用中央空调。

曾经独占高端领域的外资品牌现在有了随行者,相应的竞争也就纷至杳来。挤占外资品牌份额的还不仅仅是中国的高端品牌,还有各个品牌的高端化系列,美的的无风感系列、东风系列、领鲜者系列等产品就是典型的代表。

消费升级是宏观层面的大势所在,而品质化、健康化的生活需求是用户层面的后期取向,外资企业无论是在产品迭代速度还是市场推广、品牌形象提升方面都已经落后于国产品牌。尤其是在愈加汹涌的智能化浪潮面前,外资品牌的反应速度尤其的缓慢。

外资品牌群体有着其自身的骄傲,愈加式微的市场份额折射出这个群体与国内市场整体大势之间的脱节。或许,对于现如今的市场地位,外资品牌并一定就不满意,他们对市场变革沉着冷静的态度及后期发展的耐心,超出了很多人的想象。但,外资品牌想要重塑往日的主导者竞争地位,已经几无可能,哪怕是在高端化领域内。

制度让行业愈加规范

如果说市场是一只看不见的手在调配着供给资源的流转,那么产业政策就是一只看得见的手在调控着产业的发展,国内空调市场眼下的产品格局很大程度上就是产业政策调控的结果。2019年内萦绕在空调行业头上的产业政策主要有两条,一个是新能效标准,另外一个便是召回制度。

关于定速产品和变频空调合二为一的新能效标准并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近几年来在这方面的报道已经是汗牛充栋,新能效标准给空调行业规制了一条产品新通道,围绕着符合新能效的产品布局也是2019下半年各个空调企业的核心工作。

新能标的即将实施遇上2019冷冻年度结束时的高库存让行业的竞争进一步发酵,相互催化之下便给烽火连天的价格战添加了助燃剂。面向产业的宏观政策总是会形成附带效应,而新能效标准在实施之后必然推动社会化节能水平的再次提升。现有已经在市场上形成规模化销售的空调企业,设计并产销新能标产品并不存在一丝的技术障碍,而能够兼具规模和技术能力的企业,在落实新能标产品上可能会更具竞争力。

不仅仅是空调,即便是家电,哪怕是在更为宽泛消费品领域,召回制度还真是一个新鲜的话题。该项制度在国外已经拥有成熟的体系和配套举措,相应的案例更是不胜枚举,但在中国空调行业内还是空白,站在企业的角度看,最好不要出现任何形式的召回案例。因为但凡有召回的案例,无论是行业、企业还是用户,都会在不同的层面受到不利影响。

产业政策是行业成熟发展的标尺之一,对市场秩序、外部影响、产品格局等等很多方面会形成直接的引导作用;而规范化发展本身就是行业未来方向,尽管是直接给企业提出要求,但本质上,产业政策最早受益者仍然是消费用户。庞大的市场销售基数之于行业是一种财富,因为存量需求就在其中形成;而每一项产业政策也是一种财富,因为行业健康而有序的发展往往都维系于产业政策。

产品结构化升级

如果要在产业政策所形成的影响范围中找出一个最为直接的结果,那么这个结果就是产品结构的再次变动,除了能效等级会大幅提高外,变频空调的占比会再次上升。2019年度变频空调在国内市场的出货量占比并没有出现明显的变化,甚至出现了小幅下降,这一占比数据已经从2018年度的56.23%下降到了55%左右。当然,在变频空调这一产品领域内,国产品牌依然是占据绝对份额,占比达到了97%左右。

无论是大型企业还是中小规模的企业,受整体需求萎靡不振的冲击,为了保持市场销售的稳定,基本都通过降价让利来刺激需求,定速特价产品的引流作用被强化,这直接压制了变频空调市场占比的提升空间。未来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变频产品占比上成为了必然趋势,新能效标准是最有力的推手。

2019年度很有意思的一个产品现象就是各种“风感”空调的出现,美的的无风感、海尔的多风感、创维的微风感、扬子的零风感等等,这类产品的大面积涌现,背后是各个空调企业对产品功能创新的诉求较为集中。围绕着消费用户居室环境内的空气生态维护成为了产品结构升级的方向之一,在这方面,美的的AIR空间站、海尔的个性化空气定制解决方案等等都成为了典型代表。

搭载换新风技术的产品也成为家用空调功能化创新的趋势,格力、美的、海尔等等行业主导品牌在这类产品上拥有着先发及引领优势,尤其是格力的双向换新风技术,拓宽了消费市场对换新风功能的认知。

要不是多数空调企业在不断强化自身的产品结构升级,为空调均价变动提供向上助力;那么2019年度国内市场价格下行的态势会更加明显。对产品结构的主动调整是企业实现高质量增长的主要方法,没有足够完善的产品矩阵很难做好引流机和利润机之间的均衡,这也是为什么大型企业可以获得较高的利润而中小企业却是步履蹒跚的原因之一。

区域市场无亮点

没有覆盖全部区域市场一直都在不遗余力地拓展空白点,已经形成全面布局的品牌一直都在绞尽脑汁地进行精耕细作,以线上为主的品牌2019年在主攻线下,比如奥克斯;以线下为主导的企业过去一年正在积极扩展线上,比如美的和格力。当然,与上述行为模式类似的企业和品牌有着很多,正是这样一种动态竞争行为,搅动着国内空调行业各区域市场的演变。

但演变的结果之一就是没有什么亮点。全国最大的需求市场在华东,该区域内需求规模的上下浮动基本上决定了整体市场的增减,从出货量数据知道2019年华东市场不尽如人意。包括江苏、浙江、上海和安徽在内的华东市场太饱和了,这是一个典型的存量竞争区域,更是一个典型的以更新换代为主体需求的市场,外资品牌主要的生存空间也在华东。

近年来国内区域市场在规模上的变动走势是从东向西从南到北,只是,一直以来规模都很大的河南、山东,还是呈上升态势的川渝、湖北,在2019年也表现出增长乏力的状况。过去两年东北和海南市场增长倒是挺快,但这两大区域本身的需求量不大,对整体市场难以起到决定性作用。

从区域格局分布上看,空调行业后期会有越来越多存量市场出现,这是产业发展的一般规律,尤其是在房地产被严格调控的大背景下,新生空间会越来越少,空白点也会愈加稀缺。但百亿市有可能会扩大,江苏、浙江、河南、山东这些传统强势区域,产品结构转化会带来有质量的机构性增长。

出口市场创历史新高

中国空调产业这么多年以来还有一个现象,每当国内市场出现产能释放压力的时候,大量的资源往往会投向海外市场,中国制造全球化地位的形成,国内市场竞争压力的增长也起到了一定倒逼作用。2019年这种状况尤为明显。

2019年度空调产品的外销市场再次出现了增长,整体规模达到了5700万台,增幅在200万台左右。相比于深陷水深火热的内销市场,出口市场最近几年可谓是顺风顺水,过去五个年度呈现出持续增长的势头,而且连续三年来都能够保持在5000万台以上规模化平台上,2019年度的出口量也是创下了历史新高。

连年的增长并不是意味着竞争程度的弱化,相反,2019年度出口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得到了进一步的激化。在主导品牌继续强化在海外市场话语权地位的同时,中小品牌也都纷纷投身出口竞争,美博、夏宝等等就是典型的代表企业。一如国内市场的寡头竞争格局,出口市场也与此类似。美的和格力两者的出口量占行业出口总量的比重达到了52.63%,这两家企业在2019年度的出口量都超过了1000万台,而美的空调现在的出口趋势直逼2000万台大关。

与国内市场爆发出价格战相似的是,出口市场的价格竞争同样很惨烈,由此而使得出口均价出现了下移,下降幅度大约为4.3%左右。一方面,中小品牌在抢夺订单时一般都是以价格竞争为主要手段;另外一个方面,主导品牌也会在部分产品上不惜资源消耗以获取更大的规模。

一些在国内市场已经趋于边缘化的外资品牌在出口领域却显得风生水起,松下、LG、富士通等品牌在2019年度的出口量都超过了100万台,日立、大金、夏普等品牌的出口量同样可观,外资品牌在出口市场的占比达到了9.82%,这一占比不仅超过了外资品牌群体在国内市场的占比数据,同时还比2018年度提升了2个多百分点。

总结

2019年度国内空调市场能够将出货量规模维持在9000万套以上就意味着内销需求体量已经趋于稳定,而出货量越大也意味着国内市场的存量空间也就越大,更意味着后期的增长阻力也会越来越大。况且,无论是从以房地产为代表的相关行业,还是各个区域内的空白机会,乃至线上商业终端红利释放速度,都难以支撑起空调行业销售量在9000万套平台上实现大幅增长,当然,市场规模的起起伏伏本身就是任何一个行业的常规现象。

2019年最后两个月内陡然升温的价格战,可能会给行业生态环境的演变带来一定的冲击。在所有家电品类中,空调行业之所以有大量的品牌存在而且还能获得不错的利润,关键就在于头部企业采取的高定价策略,这也是行业最大的红利和机会,只是从11月份开始,这种机会点由于主导品牌积极主动的降价普惠行为而被消弭,后期这种机会还会重新出现,不过需要点时间。

随着产业政策的越来越规范,无论是品牌格局、商业流通格局,还是产品格局、区域格局,出现大幅变动的可能性也越来越小。中小品牌想要获得可持续发展空间,在产品、渠道、品牌等方面的精益化运作将起到关键作用。2019年度的价格战会肃清行业,清退一批杂小品牌,但是利基市场不会被打破;充分市场化的产业领域,可以形成寡头企业,可不一定能够产生垄断品牌。大型家电企业的多品牌布局和绞杀还会继续,以小米系、苏宁小biu为代表的生态品牌对行业的渗透也会进一步扩大。

另外,别把智能化、AI、5G等等对空调产品及各种模式所形成的影响力想得太好,越是复杂的行业环境越是能够凸显出制造产业一些本质的元素。产品的基础品质、市场运营效率、规模化下的成本控制等等,对细微之处的竞争力塑造,决定企业的整体竞争力。

把内销市场和国际化结合起来可以看出一个更为清晰的行业格局,头部企业把全球市场作为战略主轴,中小企业把海外市场作为了产能释放的方向,尽管企业的诉求和要求不一样,但是给中国空调制造业带来的作用却一致。市场的全球化和品牌的国际化并行不悖,随着中国制造的元素愈加凸显,民族品牌的全球化形象提升也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2019年很难,2020年也不会容易。

(关键字:空调 市场)

(责任编辑:01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