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单一扼咽喉、美团重启添变数,小电何以冲击共享充电宝第一股?

2020-8-13 13:23:34来源:中国家电网作者:
投稿打印收藏
分享到:

为共享经济的典型代表之一,共享充电宝似乎走出了不同于共享单车的发展轨迹。尽管在起步元年便被王思聪以“吃翔”为赌注指名diss,后又因共享单车遇冷而遭遇不少质疑、行业融资在过去两年明显减少甚至近乎停滞。但无论从用户规模或是行业交易规模来看,共享充电宝在元年(2017年)之后均保持着稳定快增长,更重要的是,自2018年下半年以来几家头部企业相继宣布获得盈利。

而如今,在2019年下半年引发广泛关注的集体涨价潮之后,共享充电宝行业已有企业向击资本市场发起冲击。今年7月,浙江省证监局官网披露,共享充电宝服务商杭州小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小电科技”)已同浙商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签署上市辅导协议,拟在创业板挂牌上市。有消息称,若一切顺利小电科技或于年内上市,这意味着小电科技或将有望成为“共享充电宝第一股”。

微信图片_20200813110730

公开资料显示,小电科技成立于2016年,主营共享充电宝业务是移动互联网和租赁移动电源融合发展的新型服务模式,旗下的产品组合包括大型柜机、小柜机、桌面充电宝等。自成立以来,小电科技已先后获得5轮融资,投资方包括苏宁、腾讯、红杉资本、金沙江创投、高榕资本等知名投资机构和巨头企业。更值得一提的是,自2018年以来,共享充电宝行业仅怪兽充电和小电科技分别获得两轮融资,后者最新一轮融资为今年4月份来自苏宁的股权融资,足见资本市场对其看好。

但“有利可图”的背后是行业乱扣费、退款难的乱象,以及盈利结构单一、对商户渠道高度依赖话语权薄弱的隐忧。而自去年下半年以来不断传出将重启共享充电宝业务的美团,也于今年4月成立专门团队,并进行大规模的人员招募。对于小电科技而言,今年疫情期间因合作商户停摆进入“红慌”模式已暴露出自身短板,而如何应对“新入局者”的挑战也是其不得不考虑的。

小电抢跑IPO,行业变现模式单一、商户成本高

可以说,在资本的加持之下,小电科技在过去几年完成了快速扩张。

据其官网介绍,截至2019年11月,小电科技在全国市场已覆盖1600余城市,用户量达到2亿。据易观此前发布的《中国共享充电宝行业洞察2020》,其覆盖的城市数量及用户规模与怪兽充电持平,领先于街电和来电。在市场份额方面,据Trustdata数据显示,2019年上半年街电、小电、怪兽充电、来电占比分别为28.6%、27%、25.1%和15.6%,前三者份额接近并占据8成以上市场。

需要强调的是,对于技术壁垒不高、商业模式可复制的共享充电宝而言,资本是建立核心竞争力的最大基础,也是在市场持续的竞争中扩大份额甚至确立优势的前提。从很大程度上来说,这是导致2017年出现“百电大战”局面及此后共享充电宝行业多轮洗牌的一大原因。共享充电宝服务商伏特+创始人丁明磊曾表示,在共享充电宝领域,技术壁垒并不高。“我们说实话,共享充电宝的技术壁垒肯定有,但最多领先别人三四个月的时间。找台机器一看就大概知道怎么回事了。”

与此同时,作为三电一兽中成立最晚的企业,怪兽充电的追赶势头可谓迅猛,并在2019年底获得了高达5亿元的C轮融资。在这样的背景下,作为成立以来同怪兽充电并列完成融资次数最多的共享充电宝企业,小电科技率先发起IPO似乎并不算意外。除此之外,还有观点认为共享充电宝对于线下场景的高度依赖导致其在疫情下受到较大冲击,艾瑞咨询报告亦指出疫情对共享充电宝行业2020年第一季度的现金流带来巨大挑战。

这显然折射出了共享充电宝运营商普遍待解的问题——变现模式单一,对于租赁业务和合作商户高度依赖。据艾瑞咨询数据,2019年中国共享充电宝租赁业务交易规模达79.1亿元,共享租赁业务约占整体交易规模的97.2%。与数据相对应,曾有头部共享充电宝员工向媒体表示目前公司唯一收入来源就是租金,这也是多数共享充电宝企业的现状。

收费乱象待解,美团回归再添变数

竞争加剧的背景下,2019年下半年共享充电宝头部企业颇为“默契”地集体涨价,#共享充电宝告别一元时代#的话题一度登上微博热搜,引起公众及媒体的广泛关注。加之收费标准不一、乱扣费及部分场景下的天价租金,引发了众多消费者的吐槽甚至投诉。

以小电科技为例,截至今年7月底,其在黑猫投诉平台的投诉总量达到了4200多条,投诉内容大多涉及乱扣费等问题。综合来看,消费者对于共享充电宝的投诉问题包括无法归还充电宝、归还后仍继续扣费、自动购买充电宝及归还后被扣押金几类。此前在租借充电宝时亦多次出现了所租用充电宝无法正常充电,但依然被按时长扣费的情况,而相关商户店员也并未提醒有相应补偿或免扣费措施。

对此,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江瀚分析认为,这些乱象出现的原因就是共享充电宝的各种标准不一致,公司各自为战,每个策略都不一样,加上标准经常更改,导致了较差的用户体验。尽管消费者对于共享充电宝的使用通常以就近原则为主、对于品牌的忠诚度较低,但过多的不良使用体验无疑也将影响企业形象。

收费方面,观察发现目前头部运营商在普通场景下的租金收费普遍为3元/小时,但在一些景区等特殊场景下则可达到4元以上,甚至8元每小时。对于消费者而言,共享充电宝的使用频次本就不高,若不良使用体验无法解决或收费过高,恐将导致其使用共享充电宝的意愿降低。而此前相关研究报告也指出,商家与共享充电宝品牌合作的主要原因是获得利润分成和与同行竞争者保持一致,其次才是吸引消费者和提升消费体验。显然,未来通过技术升级和运营提升解决上述乱象,是包括小电科技在内的共享充电宝企业持续获利的必要前提。

而对于小电科技科和其他共享充电宝企业而言,疫情期间其营收及现金流普遍受到了不小冲击,如今行业更加回归理性。对此,唐永波此前曾表示希望疫情结束之后,公司会有一些多元化的业务布局来对抗单一业务的风险。但从目前来看,行业对此依然处于探索阶段,纵使是除租金外体量最大、增长最快的广告收入,2019年也仅为千万级别。在这样的背景下,作为率先冲击IPO的玩家,小电科技的上市之路及对于多元化业务的探索仍需打上一个大问号。

(关键字:美团 小电 充电宝)

(责任编辑:01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