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华尔街日报刊登了一篇题为“钢价出现曙光,力挺美国钢厂”的报道。作者在文章中提到,美国汽车领域和石油天然气设备领域的销量增加对于过去2个月来美国钢价上涨25%形成了很大支撑。
至于美国汽车行业,今年前3季度钢厂对汽车制造商的钢材发货量同比增加了近12%,而且,2年以来,美国汽车产量增加了近30%。
至于石油和天然气行业,今年前10个月钢厂对能领域源管材发货量同比增加了24.3%至260万吨。总体来说,这篇文章似乎是故意对美国钢市做出了积极的定调,并且主张北美经济的加速恢复将会推动钢铁市场需求,尽管非住宅类建筑等相关领域还是比较低迷。正如该文章所述,这样的情况或许对于安塞乐米塔尔和纽柯钢铁以及AK钢铁公司是有利的。
如果要评估未来钢铁也投资的吸引力,就有必要将眼光放得更远,而不仅能因为眼下美国汽车行业的恢复势头和能源领域管材需求增加而对后市做出积极预判。从全球角度来说,钢铁市场最好的前景不过是还不明朗罢了。
首先是原材料的问题。美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钢铁委员会指出:“炼钢原料的强劲需求,以及国家的原材料战略、贸易政策和管控措施都将加重市场对于原料供给将不能满足全球钢铁业需求的担忧。”世界钢协给出了更具体的说法:“很多因素影响了炼钢原料——即铁矿石、焦煤和废钢——的供给,这增加了原料供给的不确定性,并且使得钢厂不得不承受更大波动的原材料成本。”简言之,炼钢原料的波动性和价格上涨趋势对于“钢铁业的可持续性”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其次是市场供需环境。由于世界各大经济体还处在恢复过程中,而且他们还需要各自采取措施应对欧债危机引发的经济问题,因此2012年全球经济增长将不会有大的起色。关于此,世界钢协宣称:“这并不意味着全球经济将进入衰退期,也并不意味着经济增长将会放缓并对钢铁行业带来更严峻的市场挑战。”OECD表示:“全球钢铁需求增长率在2011年前三季度下降到了7%(成品钢消费),而2010年同期增长率为15%。”
其中,中国的钢铁消费增长率出现了下滑,这是非常令人担忧的,因为中国在2010-2012年间全球钢铁需求增长中将占53%的比重。世界钢协警示,如果中国经济不能保持稳健发展,那么之前预计的2012年全球钢铁消费将增长5.4%的预期就会大打折扣。加重钢价下滑风险的另一个事实就是“尽管未来钢铁需求前景还不明朗,但是钢铁产能增长总是高于实际需求,使得供需失衡进一步恶化”。
最后,投资者们不应低估欧债危机对于非住宅类建筑领域在恢复速度上可能带来的危害。华尔街时报文章已经强调“今年前10个月美国螺纹钢发货量已经同比下降了13%至470万吨”。
标准普尔在对纽柯钢铁公司的股票报告中现出了略为积极的看法,标普预计钢铁业内的合并重组将增强钢厂的定价能力。此外,标普指出,按照2012年美国汽车销量将从2011年的1260万量增加到1350万辆的预期来看,这将有助于“美国钢铁发货量的增加及平均钢价的上扬”。
对于投资者而言,需要考虑的因素有:当前美国钢价的上调、汽车领域和石油天然气行业钢铁需求的增加,全球经济环境的不利因素,原料价格的上行压力,非住宅类建筑行业的低迷现状,以及中国钢铁需求的下降等。考虑考2012年钢铁行业前景的不明朗性,聪明的做法就是不要大规模购持钢铁股票。如果投资者大举购持纽柯或安米股票,或许会因其股价大涨而获利颇丰,但与此同时也有可能被推向风口浪尖——一旦欧洲经济进入衰退期并对全球经济形成牵制,那么很可能会导致全盘皆输。
(ChinaCCM.com钢铁部国际组编辑,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