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新社周一评论文章指出,撒切尔夫人的自由市场改革是有争议的,但是这些变革根本性地改变了英国经济,甚至在多年之后依然是衡量她继任人成绩的标杆。
文章指出,1980年代,撒切尔夫人和她的保守党政府进行了金融市场 的去监管化,打击了工会组织的权力,对公用事业企业和国营航空公司进行了私有化,在所有可能的地方都大力提倡了个人责任的发展。
围绕这些变化所带来影响的讨论还在持续中,支持者认为这使得英国有了更强的竞争力,反对者认为这些做法彻底摧毁了社区,导致英国需要面对变幻莫测的市场。但是不管是喜欢还是讨厌,这些改革在英国的工作和福利等方面都有持久的影响,也是撒切尔夫人所有继任者出台的所有政策的比较点。
甚至是现任保守党领袖卡梅伦在2010年5月通过大选成为首相之后开始引入深层削减开支的政策,他的努力还是被以相比铁娘子更激进还是更柔和为标准来进行审视。
1997年到2007年期间执政的工党首相布莱尔也被视作撒切尔夫人的继承者,特别是他积极主张在公共服务领域引入竞争机制的时候。这个一度对工党领导人来说是绝对有害的政策通过布莱尔以包括亲市场政策和在健康保健以及教育领域大规模投资措施在内的新工党项目成功当选,最终证明英国已经改变。
伦敦经济学院讲师托尼-崔维斯(Tony Travers)指出,“不管你喜不喜欢撒切尔夫人,她都永远地改变了英国经济,他也改变了英国人对钱,对资本主义和对企业的看法。”
不过以撒切尔夫人的仰慕者自居,卡梅伦在接管首相府之后不久就逐渐疏远了他的前任政策中更富有争议的部分。根据作为反对党十年中学到的教训,卡梅伦试图软化保守党的形象,打造一个“富有同情心的保守主义”形象,在支持自由化原则的同时,也更关注社会影响。
与撒切尔夫人著名的“没有什么所谓的社会”论断不同,卡梅伦的支持者坚称有社会这样一个概念,“只是和国家并不一样”。卡梅伦首相也在执政联盟中加入了中间派的自由民主党。
尽管如此,卡梅伦那个向民间社团转移更多国家责任的所谓“大社会”计划还是和撒切尔夫人的主张遥相呼应。执政联盟还希望出售国有的英国皇家邮政,以及酝酿指定罢工法来限制工会对削减措施的回应。
保守党在1980年代到1990年的主要领导人之一迈克尔-波蒂略(Michael Portillo)高度赞赏执政联盟试图改革政府实践,推动“至少是和撒切尔夫人的改革一样有挑战性的”经济改革的“惊人”野心。
对此,托尼-崔维斯总结说,“卡梅伦的支持者们希望把他看作是和她一样的人,但是事实是,他是一个更年轻,更现代的政客,在一个不一样的时代行事。”
(关键字:撒切尔夫人 自由市场 英国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