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船业是韩国最重要的制造业及支柱产业之一,也是韩国对外贸易出口的大户,每年为韩国带来巨额的贸易顺差。前几年,韩国造船业的出口额、外贸顺差额在韩国的七大出口产业当中曾连年高居榜首,2010年和2011年的船舶出口金额分别为467亿美元和541亿美元,2012年船舶出口金额降至400亿美元以下。因此,造船市场的动向牵动着韩国敏感的“经济神经”,每逢年底和年初,船市的“阴晴冷暖”都成为韩国业界的分析、预测热点。
预测:船市有望好转但短期内依旧低迷
韩国财界和相关业界对2013年国际造船市场的展望总体来讲较为谨慎,但大都认为2013年船市将会好于2012年。韩国贸易协会发表的2013年韩国支柱出口产业“气象图”显示,造船产业2012年为“多雨”,2013年则变为“阴天”,气象等级上一个台阶。韩国的大企业财团组织机构——韩国全国经济人联合会分析认为,造船和海运市场虽然会比2012年转好一点,但依然难以走出世界经济增长缓慢、欧债危机的阴影。韩国几家主要证券公司的市场分析师和研究员们大都认为,船市虽然可能略有好转,但造船产业整体呆滞的状态将持续,市场下单量比2012年将会稍有增长,但船企手持船单总量可能回落,船价低迷的现状难以改观,韩国船企上市股票的市值可能走低。
韩国《朝鲜日报》委托韩国证券业情报信息公司ENGIDE开展的一项研究显示:韩国大型船企2013年的利润将下降。该项研究认为,由于欧洲财政危机将使欧盟成员国出现经济负增长,作为国际船舶融资市场中心的欧洲的融资能力在持续萎缩,这将使新船订单量难以明显增多。大韩商工会议所则认为,韩国几家大型船企将在海工设备、液化天然气(LNG)运输船领域加强攻占市场的力度,全球油气开发特别是美国页岩气、天然气的大规模开发将带动LNG船订单量增多。
相比之下,韩国大型造船企业的市场展望则被韩国媒体称为“小心翼翼”。现代重工业的总经理李宰成表示:“发达国家经济不景气的状况还将继续下去,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速也将放慢,世界经济进入低增长阶段,这使得我们的经营环境更加困难;造船等主力部门的市场短期内难以走出低迷的困境。”
韩国造船协会会长由大宇造船总经理高宰浩兼任。1月10日,韩国造船协会举办了2013年韩国造船业界人士新年团拜会,高宰浩在团拜会上对今年国际造船市场前景进行展望时表示,世界经济进入低速增长阶段,国际贸易增长大大放慢,前几年世界贸易的年均增长率在6%左右,去年和今年均将在增长2.5~2.6%上下的水平浮动,这必然导致海运市场上的物流量增速降低,直接波及造船部门。他表示:“预计今年韩国的船舶出口和新船承接订单均将是金融危机以来最困难的一年,总体市场环境使我们不能解除‘紧张状态’,丝毫不能松懈。”
除上述两大造船企业外,韩国船界对今年市场的预测是,世界经济虽然低迷,但下半年开始可能会转好,因此,造船市场极有可能呈现“前低后高”的走势;商船运力虽然过剩,但节能环保型商船市场看好,而韩国船企在该领域与竞争对手比具有一定的技术优势,因此韩国船企期盼在节能环保型商船订单承接方面有所斩获;此外,韩国造船界对海工装备接单方面信心较大。
正如高宰浩此前在韩国造船协会新年团拜会上所说,全球对船舶‘绿色化’的呼声日益高涨,国际海事机构(IMO)对船舶节能减排、环保和航海安全的规定、标准在制定、出台,这会推动市场对亲环境、高能效船舶的需求不断增加。绿色船舶正在成为造船和海运市场上的‘宠儿’,造船企业如果能够主动和积极地去应对造船市场的这一变化,那么,这些变化就会成为船企抢占市场的好机会,就会成为船企竞争力构成的新要素。他表示,韩国造船企业要保持过去多年积累沉淀的造船产业实力和船舶建造技术力量,在此基础上,“今后要拥有海工装备技术,提高海工设计能力,提高海工装备配套的物资、设备的国产化率,进一步夯实海工装备基础,为此,船企要全面加强与中小配套企业的协作关系”。
对于海工市场,韩国船界一致认为,2012年国际海工市场较好的势头将会在今年延续,而海工正是韩国船企的强项,它们有望接获相当数量的海工装备订单。韩国掌握的市场信息显示,今年亚洲、欧洲、非洲、中东和澳大利亚的海上油气田均有增添海工装备的需求,如俄罗斯的萨哈林、欧洲北海、亚洲沿海、澳大利亚西北海域和中东还有巴西沿海等地的油气田今年均可能下单订造一批海工装备,而在上述油气田进行开发的石油公司多是韩国船企的老客户,因此韩国船企承接到订单的可能性很大。韩国造船界预测,今年钻井船的订单将达35艘左右,预计韩国船企可以获得订单约30艘。另外,韩国造船界看好LNG船及其衍生的海工装备市场,其依据是LNG消费需求扩大和美国将出口LNG。
应对:调整经营方针 三大船企强身健体
现代重工、三星重工和大宇造船海洋的总经理均认为,2013年世界经济仍然处于危机时期,造船和海运市场的不景气有可能“长期化”,因此企业要采取举措应对,力争最好成绩。
现代重工表示,要建立常年应对危机变化的“柔性生产体制”,要加强营业力量,从根本上改善“体质”,各业务部门的优先目标就是确保足够的作业量。因此,要展开“进攻性”的营业活动,及时准确地预测和把握市场变化动向、方向,从而制定出将风险降到最低限度的应对措施。此外,要改进设计和生产工艺、技术,提高生产效率,改善人才结构,全面降低生产成本费用,革新传统的工作方式,使一些费用高、效率低的部门转变为费用低、效率高的部门。
为此,现代重工总经理李宰成提出了今年的经营方针:加强“内实经营”,以应对内外经营环境的恶化;构筑长期危机应对体制,以应对经济景气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的增大;确立和推进与竞争对手的业务“差别化”的产业战略;通过筛选和集中方式强化核心力量;推进安全生产;继续努力建立和谐的劳资关系。
大宇造船总经理高宰浩表示,为应对危机及挑战,全体员工要有更高的热情,作好彻底的准备,坚决履行对客户允诺的产品质量和交付期,提高市场对企业的信赖度。当今世界经济在不稳定的气流中“颠簸”,大宇造船竞争力的“筋腱”是节能环保型船舶、陆海工程项目及风力发电设备等,企业对这些领域的研发工作和生产设施将继续进行投资。2013年将是大宇造船海洋向着世界最强造船海洋EPCIC(从设计、采购、建造到安装和调试的一站式服务)企业这一目标“大变身”的元年。高宰浩提出的大宇经营三项方针为:集中一切力量于核心业务部门,改进生产工艺流程,强调信赖和热情及生产安全第一的企业文化。
三星重工总经理朴大莹在新年献辞中提出,今年其船舶和海洋工程的订单金额将达到130亿美元,其中海洋工程订单金额要达到100亿美元以上。他说:“造船市场将持续不景气,我们将把造船产业的重心从船舶建造调整到海工装备,把造船和海工装备的研发设计机构整合起来,从而建立起船舶建造和海工装备的复合生产体制。我们将确保足够的各层次开发设计人员力量,同时及时准确地收集船舶及海洋工程装备主要配套物资、设备的相关信息。陆上和海上风力发电设备、深海海工装备是三星重工的两个新业务部门,今年这两个新部门要结出‘果实’来,企业内各相关业务部门要给予它们大力支援。”
对于三大船企新一年的经营方针,韩国财界和相关业界的评论是,最近几年普通商船市场一片严寒,仅有陆用设备和海工装备市场呈现一定的活力。针对这种市场环境,韩国造船企业今年仍将接单重点瞄准这一领域;此外这些企业还将在节能环保型商船、陆海风力发电设备市场积极地攻城略地。
据悉,现代重工、三星重工和大宇造船海洋今年接单目标金额分别为:297亿美元(包括现代三湖重工业)、142亿美元和130亿美元。
(关键字:韩国 造船业 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