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称新兴市场风暴将蔓延至欧洲

2013-8-21 8:26:18来源:腾讯财经作者:
投稿打印收藏
分享到:

媒体周二刊登分析文章指出,2013年开始的时候,新兴市场的动荡只是很小一部分投资者的担忧,当时最大的问题是美国的财政问题,欧元区债务危机的持续,以及中国经济出现所谓硬着陆的可能性。

没有人真的想过,如果这些情况都没有发生,那么将会发生什么事情。金融风暴在本周冲击印度和多个发展中经济体,这也许就是一个答案。

伴随美国经济成功避免了可能让全世界失望的发展,维持稳定地增长,美联储开始考虑最早从下个月开始结束自身的资产采购项目,也就是所谓的量化宽松措施。这一决策动向的一个结果就是发达国家债券价格的下跌,以及收益率的同期上涨——曾经被更高的收益率所吸引,大规模涌入新兴市场的强大资本流开始稳定逆转前进方向。

这其中遭受创伤最严重的就是对资本流入最为依赖的国家,也就是那些有巨大的经常账赤字需要弥补的国家。以印度为例,该国的赤字规模在2012年的时候已经超过了国内生产总值的5%,卢比汇率在周二时候跌至了历史新低。印度股市也同期暴跌,十年期国债的收益率接近了五年最高水平的10%。

一个好消息是,这还没有发展成为一次全面的新兴市场危机,联储也可以据此控制自己“缩减”资产采购规模的速度。

作为一个替代性的逆势交易选择,欧洲股市甚至正在受益于寻求被低估资产的投资者的选择。坏消息则是,现在还只是全球性退出量化宽松过程的开始阶段,这种效应将会扩散,甚至是蔓延到相对弱势的欧洲经济体。

新兴市场国家正在发生的事情很大程度上是国家因素所造成的——印度的麻烦因为看起来非常草率的政治决策而被放大。而且,全球投资者早在联储主席伯南克在5月22日首次暗示将会缩减资产采购规模之前很久就失去了对新兴市场的热爱也是现实。因此,联储缩减量化宽松的市场预期在什么程度上引发了新兴市场的紧张局面还是值得讨论的。

但是很显然的一点是,对减少债券采购规模执行规划的市场揣测加速了新兴市场的大跌。基金数据供应商EPFR提供的数据显示,从巴西、俄罗斯、印度以及中国这所谓金砖四国的债券基金中流出的资金规模相当于整个行业在5月22日时候所管理的资产总规模的近三分之一。相比之下,从2013年开始一直到伯南克主席的发言,这个资金流出比例仅仅是4%而已。

此外,一个国家在金融动荡局面中遭受冲击的严重程度与这个国家的经常账赤字规模有非常明确的关系——这也强化了量化宽松资金流逆转走向是市场动荡主因的判断。这一点也可以从印度尼西亚这个在2012年经历了经常账赤字恶化的国家,也是证券价格下跌最严重的市场中得到印证。南非、土耳其以及巴西和印度一样都有债券收益率的大跌以及兑美元汇率的动荡。不利的是,经济的历史教训是,当资本流转入反方向时,动荡通常是忽然和痛苦的。

这也不是说有经常账盈余的国家就可以幸免。当新兴市场基金的管理人们必须为巨大的资金流出融资时,他们也会被迫出售更高质量,更具有流动性的资产,这也是这种效果的一种蔓延。

对欧洲来说,本周发生的事件和经常账赤字规模庞大的波罗的海三国在2007年全球性金融危机爆发之初遭受毁灭性打击的局面有高度的相似。

在一定时间内,欧元区内较弱势的成员还是得到了整个货币联盟的庇护。但是欧元区自己也在之后几乎分崩离析,曾经从欧洲大陆的北方向南部流动的强大资金流瞬间转向,固定汇率机制偶尔会给予投资者一种虚假的安全感,但是仅仅是延迟了最终无可避免的回调。

本周新兴市场的动荡将会鼓励投资者信心重新转向到发达国家,特别是那些正在转向内部驱动,可自我持续增长的国家。

但是对欧洲而言,风险在于欧元区边缘国家的债券市场可能成为下一轮抛售的前线地带。如果德国的十年期国债收益率继续上升——这个指标本周已经达到了1.9%,相比之下5月初的时候还不足1.2%——意大利和西班牙两国的同类型债券不到4.5%的收益率看起来就毫无说服力了。

就目前而言,由于善变的外国投资者早已逃离这个区域表现最差的那些国家,欧元区的国债收益率还维持着稳定表现——虽然这也不是完全积极的发展。但是我们还只是在美国货币政策将会继续演化的这个长期过程的开始,事态的发展所具有的效应是任何人都没有办法准确预期的。

(关键字:新兴市场 美国财政问题 欧元区债务危机)

(责任编辑:0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