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说欧债危机尚未终结?

2013-9-25 8:46:16来源:腾讯财经作者:
投稿打印收藏
分享到:

欧元区目前正处于金融市场相对稳定的形势下,但这种情况可能不会持续很久。

财政紧缩措施、债务减记、欧洲央行将“采取任何措施”来维持欧元区的承诺、提议中的银行同盟以及欧洲稳定机制(ESM)援助基金等各种因素正在发挥合力,导致利率下降,同时推动股市上扬。

但即使是在所有这些措施的推动下,欧元区经济也仍旧未能实现有意义的复苏。财政紧缩措施未能令公共财政和债务状况受到控制;税收的增长和政府支出的削减已经导致经济活动急剧收缩;财政赤字尽管有所收窄,但仍旧存在,而债务水平则继续上升。用经济学家的话来讲,所谓的“财政乘数”(政府支出乘数、税收乘数和平衡预算乘数三个乘数的统称)高于预期,从而带来了比预期中更加严重的经济衰退。

面对表现疲弱的经济活动和处于较高水平的失业率,欧元区各国政府的财政紧缩措施已是难以为继。赤字和债务削减目标已被推迟,但就连推迟后的目标也很可能无法达到。

从这些事实看来,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仍未结束,理由如下:

1.看不见的措施

欧洲央行的“直接货币交易”(OMT)一直都被视为取得了成功,该行后者马里奥·德拉吉(Mario Draghi)曾称其是“最近以来所采取的最成功的货币政策措施”。

但是,德国及其他一些欧元区成员国仍旧对欧洲央行根据“直接货币交易”计划来无限制地买入主权债券之举持反对立场,这项计划的立法基础仍未得到确定。德国宪法法庭正在对有关该计划的异议进行听证,但结果尚属未知。

欧元区建立的银行同盟旨在“打破银行与主权国家之间的恶性循环”,但自这项计划宣布以来,银行对主权债务的风险敞口却有所扩大。对于少数欧元区银行来说,银行同盟已经变成了一种不充分的监督机制。

2.考验时刻

各项主要政策的弱点将会日益暴露出来。从以往历史来看,欧洲各国政府和欧洲央行将面临考验。

首先,实体经济的弱点将令欧洲各国所面临的压力加大。尽管欧元区已在第二季度走出经济衰退周期,但除德国和法国以外的欧洲各国的经济活动水平仍旧较低。其次,银行业问题还将继续存在,欧元区各大银行的不良贷款总额可能已经达到了最多1万亿欧元。再次,就业市场和应得权益计划的结构改革进程将较为缓慢,但这种改革却是至关重要。最后,无论是在欧洲各国内部还是在整个欧元区中,政治紧张状况都很可能会继续增强。

3.政治和经济压力

欧元区所面临的政治和经济压力将以多种方式表现出来,如面临危机的国家可能要求延长现有贷款、获得更多援助或债务减记;主权信用评级很可能承压;以及经济表现疲弱的欧元区成员国的借债成本已经开始上升等。

(关键字:欧元区 金融市场 财政紧缩)

(责任编辑:0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