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银行业重心东移 两极争霸变三足鼎立

2013-12-18 8:43:58来源:东方财富网作者:
投稿打印收藏
分享到:

百年前的1913年,世界前20大银行(行情 专区)全被欧美银行业独占;而百年后的今天,工、建、农、中四大银行均进入世界前20强,工行更是位居世界首位。

这些数字说明,世界银行业重心正在东移。如果说欧洲、北美银行业分别为世界银行业两极的话,那以中国银行(行情 股吧 买卖点)业为代表的东亚板块有足够的分量成为世界银行业的第三极。

在这场变迁中,发轫于2003年的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可谓居功至伟。昨日,在中国金融学会举办的纪念央行成立65周年学术研讨会上,这场国有银行股份制改革的设计者、操刀者和见证者,十年之后再聚首。

对于当前的中国银行业来说,在通过股份制改革、迈过巨额不良贷款“坎”之后,利率市场化的“坎”摆在眼前。只有在利率市场化完成后,中国银行业才真正实现由小到大、由大到强的蜕变。

世界银行业格局重塑

百年前的世界银行业究竟是何模样?

工行董事长姜建清通过引述数据,展示了一幅当时欧美银行独霸世界银行业舞台中心的景象。

在1913年,世界的金融中心在欧洲,欧美的银行占据了世界金融业的绝对主导地位。当时的世界银行业前20强中,按总资产计,英国有9家,资产占比高达44.8%;德国占4强,其中德意志银行资产位居世界第一;此外,法国有3家,美国2家,其他2家来自比利时和奥地利。

而当时中国最大的银行是交通银行(行情 股吧 买卖点)和中国银行,它们的总资产折算为英镑分别为813万英镑和317万英镑,分别为德意志银行的7.2%和2.8%。当时,上海是中国的金融中心,钱庄云集,但这么多的钱庄的资本总额累加起来也只有6.6万英镑。

百年后之后的2013年,根据英国《银行家》杂志的排名,全球前20大中,中国有4家,总资产高达9.1万亿美元,占前20家银行资产比重是21%。工行、建行、农行、中行分别位居第1、9、11和14位。全球千家的排行榜中,中国的银行占据了96席。

之所以选取总资产指标,是为了便于对比。如果从资本、利润等指标看,同样能清晰看到中国银行业的崛起。分析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国有商业银行股改可谓是决定性的一步:以工行为例,股份制改革之后,该行不良贷款率从历史上最高的47.5%下降到现在的不到1%。

“近年来,随着世界金融多元化、全球化的加深,尤其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全球的金融格局再度出现深度的调整。”姜建清表示,中国等新兴市场经济体的金融力量开始崛起,世界银行业的重心东移。

利率市场化挑战

从财务指标看,中国银行业一片大好。但隐忧却一直存在,最大问题就是利率市场化。

央行行长周小川近日就在接受媒体专访时表示,相对于其他改革,利率市场化改革关乎全局,背负着“金融稳定”的重大责任,甚至被银行业看作是一场生死之战。

其实,2011年以来银行业利润增速就开始不断下降。2011年银行业利润增速达到36%,2012年降至19%,今年可能降到15%以下,未来几年都可能只有个位数。

随着利率市场化的实质性推进,对银行的冲击将渐次体现,其中,对农村金融机构的冲击尤为严重。

根据有关机构的统计,目前有25%的农村金融机构尚未设立专门的定价决策部门;80%的农村金融机构没有定价模型;93%的农村金融机构没有所谓的内部资金转移定价机制。也就是说,农村金融机构的定价系统方面基本上是一张白纸。在应对利率市场化的时候,不可避免地要遇到比较大的冲击。

其实,从国际经验来看,利率市场化进程中或完成后,银行不能适应环境变化而面临经营困难的事例很多。例如,美国20世纪80年代发生的储贷协会危机就与利率市场化密切相关。1980~1994年15年间,共有1617家小银行和1295家储贷协会破产倒闭或接受援助,这些机构资产规模总额达到9240亿美元。

对于中国而言,存款利率放开后,中小银行竞争压力将明显加大。由于在技术水平、机构网点、产品创新和市场影响力等方面处于劣势,中小银行拓展中间业务的能力较弱,业务范围相对较窄,利差缩窄将对其经营产生较大冲击,个别中小银行面临破产风险。

对于大银行而言,姜建清昨日也敲响警钟:要清醒地认识到银行业的脆弱性。“历史上多少家优秀银行已成为过眼云烟。100年前(的前)20家银行至今只有5家银行还存在,许多银行破产或者被收购兼并。”

(关键字:世界银行 欧美银行业 四大银行)

(责任编辑:0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