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消费主导型的经济发展模式、高福利的社会保障体系、日趋严重的老龄化等因素导致发达经济体财政失衡越来越严重。特别是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发达经济体的公共财政状况严重恶化,巨大的财政赤字导致公共债务急剧上升,财政风险加大。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最新数据,2008年至2012年,发达经济体财政赤字占GDP的比重明显处于国际比较公认的3%的红线之上,而政府债务总额占GDP的比重也远远高于国际公认的60%的标准。与此相反,新兴经济体的财政状况尽管表现得具有波动性,但总体状况良好,处于合理可控范围内。
近日国际机构、官员及经济学者就这一问题也发表了看法。
IMF:全球经济总体失衡状况有所缓解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 近日发布报告称,虽然全球经济的总体失衡状况有所缓解,但是仅有部分缓解是可持续的。报告同时指出,中国经济的增长过分依赖于投资及“不可持续的信贷增长”。对于这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而言,当务之急是进行金融领域的改革。对于美国而言,尽管其金融体系的稳定性已有所改善,但其财政前景仍让人忧心忡忡。报告中还督促印度在其税收和补贴制度上做“艰难选择”,呼吁印度在设法摆脱缓慢增长和通货膨胀的同时采取措施改善本国的商业环境。
欧洲央行:需继续修正过度的财政失衡
欧洲央行ECB 1月10日表示,身处欧盟EU 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 救助保护伞下的国家应该继续努力实现预算平衡和经济增长。欧洲央行称:“财政整顿需要继续修正过度的财政失衡,扭转不利的债务格局。进一步减缓财政整顿会对主权债利差或者重获市场准入的前景产生负面影响,很可能降低财政策略的可信度。”
筱原尚之:解决财政失衡问题的同时须确保经济的增长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副总裁筱原尚之表示,全球各国在着力解决中期财政失衡问题的同时,必须要确保经济的增长。其中保护贫困人群免受财政整顿的影响十分重要。
筱原尚之称,全球政策面临的最紧迫挑战之一在于,解决中期财政失衡问题的同时还要小心确保不影响经济增长,“许多经济体都需要降低赤字和债务水平,特别是一些发达经济体。”他指出,众多经济体需要降低赤字及债务水平,最重要的原因是“欧债问题已对欧元区以外的经济体产生影响”;因此,“包括新兴经济体在内的各国都能理解,目前为什么必须支持包括IMF在内的各个国际组织”。
瑞恩:高赤字国家需继续财政整固
经济与货币事务专员瑞恩Olli Rehn 1月21日表示,欧盟决策者不应自满,而应该继续采取紧缩措施并削减公共支出、降低财政赤字。他预计欧元区名义赤字比将会降至3%以下,为2009年以来的最低水平。瑞恩称,“这不仅仅是一个预期,这是基于被审批的预算计划计算出来的。”他还预计欧洲债务比将会降至90%,而金融危机前该水平仅仅为60%。当被问及为了避免和阻止对一些社会造成进一步的不良影响,这些国家的财政整固步伐是否可以放缓时,瑞恩表示,“欧洲整体情况掩盖了不同成员国之间的差异,许多国家财政失衡需要进一步财政整固。尽管事实证明我们的财政政策处于可以持续的状态,但是我们应该避免任何形式的自满。”
美国财政部部长:2月末美国或丧失借款能力
本月中旬,美国财政部部长杰克·卢(Jack Lew)曾警告美国债务上限触顶会比预期来得早。1月22日,卢再次明确警告,如国会未能在2月末以前授权提高上限或延长截止到2月7日的债务上限暂停期,美国政府会失去所有借款能力。目前美国两党还无法确定提高债务上限的具体截止期,多年来他们都是拖到最后一刻才拿出行动。卢此前预计,财政部的超常规手段可以帮助政府还债维持到今年2月底至3月初。但卢1月16日表示,现在很可能在2月底以前就无法依靠超常手段还债。他强调,任何拖到最后一刻再化解债务上限危机的做法都可能伤害美国经济增长潜力,影响信心。这样做也会让投资者和消费者焦虑不安。
(关键字:发达经济体 财政失衡 消费主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