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钢收购塞尔维亚钢铁厂
据塞尔维亚国有广播台RTS援引未具名人士的话报道称,河钢出价4600万欧元,收购塞尔维亚Zelezara钢铁厂。 淡水河谷退出蒂森克虏伯巴西钢厂 拉美最大、世界第七大经济体巴西,曾一度是德国工业巨头蒂森克虏伯(thyssenkrupp)梦寐以求的铁矿石供应地。其与世界最大铁矿石生产商淡水河谷(Vale)联手创建的巴西钢厂CompanhiaSiderúrgicadoAtlantico(下称CSA),被当地官员称为“一个伟大事业的开端”,却在投产五年后负债累累,两位合作伙伴双双急于退出。 淡水河谷先行一步。
“这多少有种‘委托’的意思,小股东先走,再由大股东全权处理。”上海钢联“我的钢铁网”资讯总监徐向春对界面新闻记者称,淡水河谷或是出于自身经营压力较大的考虑而率先退出CSA。 淡水河谷称此次交易的目的在于“精简资产”,“巩固淡水河谷出售非核心资产的策略,以及保存财务实力的承诺”。去年淡水河谷由盈转亏,净亏损121.3亿美元(约合785.5亿元人民币),总负债达288.5亿美元(约合1868.3亿元人民币),同比基本持平。 路透社报道称,淡水河谷首席执行官费慕礼(MuriloFerreira)曾于今年2月表示,该公司将出售100亿美元(约合647.6亿元人民币)资产以削减债务。 2015财年,CSA负债26亿欧元(约合191.2亿元人民币),今年一季度则亏损7400万欧元(约合5.4亿元人民币),成为淡水河谷的一大包袱。 上述交易完成后,淡水河谷将不再对CSA的未偿还债务承担任何其他责任,但与蒂森克虏伯已订立的铁矿石买卖合约依然有效。
钢铁研究专家马忠普对界面新闻记者分析称,全球经济表现不佳,包括铁矿石在内的大宗商品均在谷底徘徊,“一度大举扩张的铁矿石和钢铁公司,都被迫收缩投资,趁机处置不良资产,严控经营风险。” CSA正是蒂森克虏伯在十年前向南美扩张的产物。早在2004年,当时有“世界钢铁大王”之称的蒂森克虏伯,将目光锁定巴西铁矿石资源。随后与淡水河谷在里约热内卢合资建设CSA,计划利用巴西的优质矿石资源,就地生产高品质、低成本板坯,供应蒂森克虏伯位于美国阿拉巴马州轧钢厂(年产400万吨)和德国杜伊斯堡钢厂(年产1800万吨),以进一步生产高端钢材。 这家年产500万吨板坯的钢厂于2010年正式投产。项目总投资超过100亿美元,是巴西近15年来最大的外资项目,甚至得到了时任巴西总统卢拉(Lula)的重视,其号召5万名当地工人参与该项目修建。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巴西通胀加剧、货币升值、铁矿石价格持续上涨、劳动力成本增加,导致板坯生产成本骤增。CSA项目投资严重超支、工程数次延期,加上环保问题纠纷等诸多因素,CSA自投运至今一直处于亏损境地。 在蒂森克虏伯2014/15财年各大业务迎来大幅上涨的情况下,唯独美洲钢铁业务亏损1.4亿欧元(约合10.3亿元人民币,调整后息税前),较上年亏损进一步恶化。 除CSA外,蒂森克虏伯的美洲钢铁业务还曾包括位于美国阿拉巴马州的轧钢厂。后者已在2014年2月以15.5亿美元(约合114亿元人民币)的价格,出售给安赛乐米塔尔和新日铁住友金属公司。目前,蒂森克虏伯的美洲钢铁业务仅剩CSA。 受CSA拖累的蒂森克虏伯早在2012年已萌生退意,却始终未能找到买主。
如今,蒂森克虏伯离开巴西的愿望更加迫切。这个曾经的新兴“市场明星”已告别“黄金十年”,逐步走向衰退边缘。 巴西地理统计局(IBGE)
(关键字:河钢 塞尔维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