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国家发改委召开新闻发布会,其主题为“加大基础建设等领域补短板力度,稳定有效投资”。国家发改委发言人孟玮在发布会上表示,今年以来,国家发改委会同有关部门和地方,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工作部署,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切实加大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补短板力度。
根据近期公布的数据显示,1月份-8月份基建设施投资同比增长4.2%,增速比1月份-7月份回落1.5%。尽管相较于1月份-7月份基建投资同比增速来说,下降幅度有所减缓,但是同比增速连续下滑还是超出市场预期。
相比于我国传统基建领域中的短板,乡村建设以及水利建设外,国家发改委提到了交通基础设施,显然交通基础建设是基建中的的重头戏。笔者认为,在中国经济处于转型关键期,面临人口红利逐渐消失的重大压力下,国家发改委提出了要补交通基础设施的“短板”,主要的是为加快“一带一路”项目的建设,促使“一带一路”项目成为拉动经济的支柱。国家发改委将会提前启动一批具有重大影响和战略意义的项目前期工作,确保在建一批、开工一批、储备一批、谋划一批,保持交通基础建设的发展后劲。
在此之前财政部发布《关于做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工作的意见》中要求各地在9月底要累计完成新增专项债发行比例不低于预期的80%,其余的要在10月份发行。
当然,在目前地方政府债务去杠杆的关键时期,国家发改委在大力发展基建的同时对于地方政府的举债导致去杠杆不顺利也是有一定的顾虑的。国家发改委明确要保障在建项目的后续融资,督促地方加快使用今年1.35万亿元的专项债发行和使用额度,支持在建的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同时金融机构也要加大支持在建项目合理融资的力度,按照市场化原则,保障融资平台合理融资需求,防止盲目抽贷、压贷和停贷。国家发改委要求地方政府加快使用专项债额度去支持在建项目,同时也要求金融机构加大在建项目的合理融资的支持力度。
笔者认为,对于在建项目国家发改委也不是都会支持的,而是有隐性条件的,必须是优质的在建项目。在前两次国家大力发展基建时,地方政府开发一些劣质项目,这些劣质项目不仅提高了地方政府的杠杆和负债,而且还扭曲市场基建相关原材料的定价。因此对于优质项目,不管是政策上还是资金上,政府都是大力支持的。而对于劣质项目,尽管在从隐性转移到账面上时,会暴露其风险,但也会打破信用刚兑,对整个债务市场也是有利,当然其风险也需要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在这个关键的时间点上,国家发改委召开这个会议,不仅对未来基建项目的投资和建设布置了规划,同时加强了市场对于基建合理的刺激经济的预期。
(关键字:基础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