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地频出稳增长措施 三季度GDP或保持6.7%增速

分享到:
导读: 央地频出稳增长措施 三季度GDP或保持6.7%增速
关键字: 稳增长 GDP

拉动经济快速增长的三驾马车,在这个夏天显得有些增长乏力。

“目前,在资产新规和去杠杆政策的影响下,基建投资增速大幅下滑;民间投资增速低位波动;最终消费支出虽然发挥了稳定经济增长的作用,但其增速在近些年一直处于下行通道,只是下降的速度较为平缓。此外,受国际因素影响,在外贸不确定因素增加及我国主动扩大进口的趋势下,货物顺差可能持续收窄。”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高级研究员费兆奇在评价第三季度经济时如此表示。

不过,三驾马车“失速”的压力,让稳增长政策纷纷落地。

927日,商务部新闻发言人高峰表示,要加快实施消费升级行动计划,努力增加消费的有效供给,构建激发消费潜力的长效机制;920日,国务院发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进一步激发居民消费潜力的若干意见》。多政策进一步强化了消费在中国经济发展中的火车头地位。基建方面,万亿基建项目正加快推进和储备,投资新政也不断出台。近期,多地特高压、轨道交通等项目审批重新开闸,一大批基建项目密集开工建设,配套政策也步入密集出台期。

“以基建和消费作为切入点,财政政策空间还是很大的,预计财政政策在推动未来经济平稳运行方面将会发挥巨大作用。”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表示。

在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研究员刚健华看来,在政策的保驾护航之下,今年第三季度GDP将保持6.7%的增速。

新政密集出台

三驾马车动力不足,让相关部门纷纷拿出激励政策。

首先商务部明确了促消费的5个方面,包括在居家养老、家政服务等方面增加服务消费的供给;提升商品供给,推动国内企业升级产品,积极扩大高品质产品的进口;改善消费载体的供给,建设城乡便民的消费服务中心,打造一批高品位的步行街和商贸小镇,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促进消费成本的降低,促进线上线下的融合发展,建设高效的物流配送体系;优化消费环境,推进诚信经商,构建溯源安心体系。

相较之下,基建投资的扶持力度更大。

927日,民航领域鼓励民间投资项目推介会在京召开,湖北鄂州机场等8个已确定民间投资方的项目当场进行签约,北京大兴国际机场配套工程等13个项目正式向参会企业推介;918日,国家发改委召开“加大基础设施领域补短板力度,稳定有效投资”的新闻发布会;93日,国家能源局下发《关于加快推进一批输变电重点工程规划建设工作的通知》,明确将在今明两年核准9个重点输变电线路,其中7条线路为特高压工程,总输电能力5700万千瓦,这是特高压时隔一年多以后重启审批;8月初,国家发改委重启了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审批,合肥、西安、武汉、成都、太原等城市新一轮的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已经上报,投资或达数万亿。

在此之前,各地也推出了自己的促基建政策。

7月,广东省发改委印发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补短板重大项目2018年投资计划》的通知,计划中的补短板项目共涉及9大类18个项目,总投资额超过1.9万亿元。其中,由高速公路工程、轨道交通工程、港航工程、普通公路工程组成的交通网络工程成为年内重点,项目总投资额达1.37万亿元。

青海下达了2018年全省固定资产投资重点建设项目责任目标,年内安排重点项目共计190项,主要涉及水利、交通、能源、信息、城镇基础设施、产业优化升级、生态建设及民生改善等方面,项目总投资8535亿元,年度计划完成投资1800亿元。

823日,江西召开全省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调度推进会,提出2018年至2020年,将继续加大综合交通建设力度,全面实施铁路建设“853”工程,全方位打造三大交通经济圈。

江苏省发改委也发布了《关于下达补短板重大项目2018年投资计划的通知》,200个补短板重大项目,要求确保年度投资3600亿元以上。

“目前宁夏、四川、云南等西部12省份均在加快重大项目投资进程,预计基建‘补短板’的重点仍将是以中西部地区为主的铁路、高速公路等重大工程。当前西宁-成都铁路等项目也在陆续招标;城际铁路方面,陕西、南昌、浙江等城市都在加速推进,预计铁路投资将为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带来较大增量。”中金公司分析师詹奥博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

华泰证券宏观首席分析师李超指出,从上半年地方债券发行情况来看,基建投资增速可能触底反弹,全年维持13%-15%的增长。

“上半年基建投资的减速更多体现了主动特征,随着经济不确定性的增加,国家将适度加大基建投资的力度,使得基建增速恢复。因此,基建虽然现在差,但未来预期好,市场信心有望进一步得到修复。”华宝基金副总经理李慧勇表示。

宽松还是减税

“中国经济面临国内和国际环境比较显著的不确定性和下行风险,企业都期盼政府出台一些政策刺激,尽管政府已经出台了一些刺激措施,但未来到底是在货币政策还是财政政策特别是减税方面更有空间?我更倾向于减税。”春华资本集团主席胡祖六在公开场合表示。

在费兆奇看来,近几个月来,央行已两次定向降准,并加大了中期借贷便利(MLF)投放的力度,令市场中广义流动性并不缺乏,但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却全面上行,融资难、融资贵的难题继续显现。货币政策怎样通过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引导银行体系合理充裕的流动性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已成为当前宏观调控的重心之一。

“我国经济运行面临着‘稳中有变’的格局,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已经成为最重要的任务。预计监管层将会继续推进‘稳货币、严监管、宽信贷’的政策组合,为稳增长创造更为稳定的金融环境。”费兆奇表示。

但在连平看来,货币政策调整空间有限,预计将继续保持稳健态势,基建和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将是政策工具中的主要手段。

“下半年财政政策非常积极,从减税降费、支持投资方面,政策都将持续推进,尤其是这次把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看成是一个短板,把它作为政策的重要着力点。在这方面未来相关资源会进一步的投入。”连平表示。

在詹奥博看来,增加基建投资的同时也会进一步推升政府债务,带来长期风险的隐忧。从中长期看,减税降费比扩大基建投资更有利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中长期增长率。

连平也表示,通过减税降费,以及一系列政策体制机制的改变和完善,来推动消费持续发展,消费领域在未来提升的空间仍然很大。“预计全年GDP增速在6.6%-6.7%。”连平表示。

(关键字:稳增长 GDP)

(责任编辑: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