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顺经济关系,推进百姓住房市场步入健康发展的轨道》

2006-2-15 11:29:45来源:作者:
投稿打印收藏
分享到:

全面解决城镇普通居民住房问题越来越成为关系到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社会经济发展的事关全局的战略问题,已经引起政府和人们的普遍关注。未来小康社会中国百姓住房需要通过新建普通商品房;发展二手房市场并推动旧房的功能性改造和出租房市场三条途径来解决。但是,由于与百姓住房市场密切相关的许多重大社会经济关系没有理顺,目前无论优惠政策体系的完善性,还是普通商品房建设规模,都远远不能满足百姓对改善住房条件的渴望和需求。

老百姓住房问题当前的症结是只看到了一些孤立的问题,例如“房地产泡沫”,“被炒高的土地价格”,“房地产贷款风险”,“房地产价格过高” ,“房地产利润太高”,“老百姓渴望解决小康社会住房”等。一些房地产产商为了保持高房价甚至提出房地产价格不可能每个老百姓都能买得起,在供应量很少的情况下,一定是先满足最富的人。市场经济条件下,这句话虽然没有错,但是围绕百姓住房价格居高不下的争论却毫无结果。一个权威部门的一份报告甚至提出经济适用房似乎走到了尽头;去年政府有关部门展开了一系列针对房地产价格的调控措施,后来形成消费者和房产商你不买,我也不降价的对峙局面,这种对峙一直持续到2005年年末。展望2006年的房地产市场,房产商纷纷预测房价继续上涨,但也有经济学家认为房地产市场将从2006年或者2007年开始,步入一个长达5年的大熊市周期。

疯涨的房价已经对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带来危害,也激起百姓消费者的不满。这一切似乎更表明:我国以高档商品房引领全国房地产市场的经济理论和面临重大实践问题的解决思路已经陷入了困惑,走上了歧途。

根源就在于没有处理好房地产市场包括高档商品房和百姓普通商品房两个不同的商品房目标市场关系。没有处理好百姓的小康住房要求与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的关系;没有处理好围绕百姓住房市场所展示的许多不协调的社会重大经济关系:没有理顺这个复杂而庞大的社会经济关系就没有办法理顺政策关系, 从结构上影响了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而启动百姓安居住房市场的重大社会经济意义决定了这只是个时间问题。

当前的问题是需要重新审视和理顺房地产,特别是百姓安居房市场在我国未来经济发展中的社会经济关系和政策关系。

2004年我国房地产投资1.448.0万亿元,占当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比例24.7%。今年1-10月完成房地产投资1.312万亿元,占当年同期全国固定资产投资比例23.5%。2005年1-10月,我国完成房地产投资1.312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2.5%,创造近5年来房地产投资的最低增长。

商品住房投资仅是房地产投资的一部分。 很显然面对今后十几年我国住房消费的高峰期,不仅与经济发达国家住房投资占社会投资25%的水平相比有很大的差距,而且与百姓目前实际紧迫需求的差距更大。

全面启动普通百姓安居家园工程,将启动一个最具潜力的中国国内需求市场,并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和经济繁荣。有人统计,建筑类产品每创造1亿元产值,可以直接消耗0.64亿元的相关工业产品;对利用社会钢铁、水泥、玻璃、建筑施工力量和资金等闲置生产要素,启动发展不平衡的地方经济,解决我国经济发展中面临的诸多不利因素,特别是缓解通货紧缩因素,加快提升中国普通百姓生活水平进入现代社会文明,推动我国社会经济整体进入一个协调发展和繁荣的新阶段将具有重要意义。

人们常常忽视了相对过剩的钢材、水泥、玻璃也是国家加快城乡建设的可以利用的资源。在控制通货紧缩因素,不增加通货膨胀压力的前提下,把充分、合理地利用好国内资源同挖掘潜在需求,加快城乡建设和百姓住房建设作为经济系统工程统一起来,纳入国家经济结构调整的轨道。关于这一点已经在近期国家有关部门解读中央明年经济大政方针中,明确提出了这一宏观调控政策思路。特别是明年我国经济运行中已经有11个行业经济不同程度地陷入了产能过剩,价格下跌,市场疲软,行业发展艰难,通货紧缩的压力越来越大。这就决定了现在的未雨绸缪和明年中期前后的政策调整中,这一政策思路有着特殊积极的意义。

目前普通毛坯房建设成本1平方米只有1000元左右。这里提出的建房成本价虽然还不是目标市场为普通百姓的商品房价格,但它却是我们在制定以普通百姓为目标市场的商品房价格中,从国情出发,以百姓为本,创造性地运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理顺深层次社会经济关系的重要基础。高档商品房引领百姓住房市场必然导致过高的价格,过高的利润,又供不应求的市场经济怪现象。

西方国家解决百姓住房问题主要是靠政府补贴和减免税费。但我门的国情有很大的不同。其中一个关键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是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是人民的,为什么让很多环节在土地商业增殖的理念指导下,不加区别地把大幅炒高的百姓住房土地价格强加给百姓,商业投机性的提高百姓住房价格。而且从更深的层次上看,过高的购房价格收入比,必然制约百姓家庭长期过紧日子消费,这对扩大消费,协调社会消费平衡,促进社会经济协调发展也是不利的。

把建设小康社会百姓安居家园目标同经济、社会发展结合起来,用胡锦涛总书记最近讲的“发展经济是为人民造福”的理念去思考问题,理清思路。更要从国情出发,以民为本,解放思想,充分利用闲置要素和闲置生产能力,推进社会需求目标建设,造福人民。
通过政府实施积极政策,调整社会和经济发展目标结构,启动百姓安居家园系统工程市场,有目标地提高人民生活消费水平,建设现代家园的社会经济发展目标就一定能实现。而这一点也许正是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优势,能创造比西方市场经济国家更快的经济发展速度和造福人民的深刻的社会制度根源。

实行这项政策有利于富民,有利于缩小社会收入越拉越大的差距。对普通城市居民来说,房产也许是最大的家庭财产。百姓拥有属于自己的现代文明的家居房产。由于房产价值的基数较大,这就能大幅度缩少建立在现代基本生活小康上的社会财富分配的差距。党和政府这项富民政策对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对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推进意义是不言而喻的。这就意味着普通百姓从政府的优惠政策中得到了实惠。它实际上符合三个代表的思想,是社会主义原则基础上调节社会财富的一种再分配方式。有利于在社会经济结构和发展目标协调的基础上,克服当前经济运行中的不利因素和困难,最大限度启动内需市场,推动中国经济至少保持10年稳定快速增长。

从目前我国经济运行结构态势看,2006年实际上我国依靠扩大净出口对经济拉动作用已经面临许多困难;而内需经济相对还要加强;投资建设虽然保持了一定的力度,但是受前期通涨压力和资源压力影响,受近期一些行业产能过剩和通货紧缩因素的影响,仍然受到严格监控。今后在投资总规模上肯定要控制,但是不会对投资控制的太紧,因为控制投资并不等于忽视投资在协调经济发展中有着重要的调整功能作用。重要的是随着经济增长方式改变,需要调整投资方向与投资结构。

2005年中国经济进入稳定增长期,GDP增速呈现“高位趋稳、稳中趋降”态势,大幅下滑和明显反弹的可能性较小。同时,国内经济运行中出现了企业利润增幅回落、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等新问题。外部经济环境的不稳定和不确定因素也在增加。“十一五”开局之年要努力延长这一轮经济稳定增长期。但应更多关注下滑幅度。这本身就反映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这种担心。即使从国务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2006年经济的基本分析和基本判断中也不难看出2006年我国经济运行处在一个动态变化中,而不是一个稳态运行。11个行业,例如钢铁行业的产能过剩已经显示了前所未有的行业周期低谷特点。因此这些行业对中国经济运行的负面影响,一些行业周期对国家经济周期运行态势的影响不能低估。这是2006年中国经济运行的一个重要特点。开局之年经济能否走出平稳运行的态势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对前期积累的经济矛盾,对启动内需,控制通货紧缩压力能否取得宏观经济调控的成功。

一个经济处于比较快的发展中国家,我们国家今后10年之内仍然摆脱不了投资是拉动经济的一个重要因素。无论几亿农业人口转移带来需求和工业经济规模的继续扩大,还是城镇化建设;轨道交通建设,加快机械装备业发展,特别是普通百姓在今后10―20年要基本解决小康社会的住房问题,决定了明年我国仍然需要拉动内需经济发展。这都会为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建设提供新的发展规模机遇。也为今后在发展中利用闲置生产要素和过剩产能,统筹作好调控过剩产能增加了一个新的思路和途径。正是这个潜在内需因素决定了中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基本面不会改变。

目前无论从国家经济力量来讲,还是从当前经济运行态势来讲,已经具备了启动安居家园建设的条件。但是由于安居家园建设、销售牵涉社会经济方面的关系极多,理顺与百姓住房这个国内最大的潜在需求市场不相适应的重大社会经济关系,建立完善的政策体系是安居家园建设市场健康发展的保证。因此,需要权衡包括目前高档商品房目标市场在内的各种利弊关系,尽量减少价格政策失误对社会经济关系产生不协调的负面影响。加强政府对百姓安居家园市场的宏观调控和积极财政政策及税收政策的支持。采用新机制,实现市场化配置。既要平衡各种经济关系,也要通过合理目标定位建立优惠价格政策体系,确保百姓安居家园大规模市场化建设步入良性发展道路。

 

(关键字:住房市场)

(责任编辑:00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