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世后我国制冷家电业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5月14日]
[关键词] 入世 制冷 家电
加入WTO,制冷家电业将面临严峻考验
入世将会给整个制冷家电业带来什么冲击和影响,我们应采取什么对策
,这已成为一个非常现实而紧迫的任务。
大部分观点认为,加入WTO对我国汽车、农业、金融等行业冲击较大,
而制冷家电业相对而言具有较为乐观的国际竞争力。理由如下:中国制
冷家电业一直走在我国市场的前沿,特别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
外家电巨头纷纷逐鹿最具潜力的中国市场,国内市场实际上早已国际化
;而我国制冷家电产业经过多次市场整合和技术进步,经受了市场的洗
礼,并在国内市场形成了国产制冷家电品牌一统天下的局面,已经具备
了相当的国际竞争力。
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制冷家电业具有的较为乐观的国际竞争力
是相对的,还需要面对“入世”的冲击。而且这种冲击是全方位的、长
期的,表面上看是产品的冲击,实质上是技术与管理差距的冲击,其主
要表现为:
(1)核心技术。美国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创造了新的经济奇迹,在经
济竞争中处于遥遥领先地位,究其根源是其在IT基础性领域大规模投入
的结果。美国人掌握了IT领域的核心技术,而日本的IT产业迄今为止基
本上仅处于跟风状态。美国人自己不制造电视机,却掌握了世界上最先
进的数字技术。在中国制冷家电业领域,又有哪一些是我们自己发明创
造的呢?例如空调压缩机,大部分是进口或合资品牌;控制器芯片及一
些关键电子器件也全都是进口的。
(2)工艺装备和水平。我国空调器用的换热器设备、高速冲床、高精
度填充设备、冰箱CFC替代用的发泡设备、检漏仪等等,统统都是“拿
来主义”。“拿来主义”在企业特定的发展阶段是需要的,但是如果总
是“拿来”就会出问题。在日本,不少制冷产品和零部件不再抽查了,
完全由工艺来保证,日本人宁可卖设备也不卖关键工艺,这就是为什么
使用同样的生产设备,我们产品的质量、合格率却远不如人的缘故。
(3)管理水平。加入WTO后,将通过实施市场开放、公平贸易的原则来
推动世界贸易自由化。整体市场环境和竞争的态势发生了变化,企业的
竞争注意力也从对新增需求的抢夺转向了产业内部,即企业经营的中心
必须由过去的提高生产能力转向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上。
(4)制冷压缩机行业将遭重创。加入WTO后,国外压缩机产品的进口关
税将比目前大幅降低,我国制冷压缩机工业在产品技术及价格等方面将
面临更大的竞争压力。例如目前我国对54KW以下的空调压缩机,实行的
是一种高关税和进口配额制的双重保护,其普通税率和优惠税率分别为
80%、25%。入世后关税将降至10%-15%,这对国产空调压缩机的冲击将
是不言而喻的,同样的情况也将发生在无氟冰箱压缩机产品上。
国内市场国际化,跨国公司卷土重来
中国制冷产品市场是当今世界最具潜力和增长性的市场,而国外制冷家
电巨头的产品输出随着我国制冷企业的发展壮大受到了巨大挑战,在我
国市场的份额已大幅萎缩。1994年随着国家逐步调低进口关税和放开对
合资企业国内销售的限制后,跨国公司纷纷直接参与中国市场的角逐,
以期重新抢占市场份额。从1992年起,跨国制冷家电公司先后抢滩登陆
,与40多个国内企业合作兴建了60多个合资企业。区别于传统的外商对
外投资方式,跨国公司投资经营具有战略性和长期性。伊莱克斯、惠而
浦、博世-西门子、扎努西、松下等跨国公司目前均已在我国设厂,主
要采取与国内同类企业合资形式,确定在华投资目的是占领中国的市场
,然后追求长期获利。因为在中国市场实施战略性投资,有利于其进一
步在国际上扩张,出于利用中国劳动力价值低廉和具有战略性、长期性
方面的考虑,跨国公司对近期的投资利润并不十分苛求,日本就有一家
公司以每年付出一亿人民币的代价全面攻打中国市场。跨国公司的卷土
重来将置资金实力相对不足的我国制冷家电企业于极为危险的境地。
由于制冷家电产品在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普及程度高,不属高附加值
产品,因而处于不景气状态,是发达国家中的“夕阳工业”。但在我国
发展潜力却依然巨大,西方国家制冷业巨头纷纷将眼光瞄准中国市场,
利用我国需要大量建设资金的心理及引进外资的优惠政策等有利条件,
将雄厚的资金和技术投入中国,争先恐后抢占我国制冷业的制高点,想
借助自身国际名牌优势在资金和技术上将我国企业冲跨。
跨国公司的本土化经营使我国制冷业市场的竞争态势发生了根本变化,
国外企业巨头借助其世界范围内的营销经验、雄厚的技术和资金实力,
重新挑起了进口品牌与国产品牌产品之间新一轮的大战,中国市场已演
变为国际市场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是中国经济与国际经济接轨不可逾
越的阶段,面对这种情况,我们惟一的办法就是使自己尽快地壮大起来。
结构调整与技术进步应齐头并进
制冷家电工业的结构调整应该在企业和产品两个层次上进行,由于市场
竞争激烈,我国部分制冷家电企业产销萎缩,沉淀了大量的资产,如何
重新利用好这些资源成为结构调整的一大任务。我们认为优势企业通过
收购和兼并给劣势企业注入新的经营理念和建立新的管理体制,不仅能
有效地盘活存量资产,同时也壮大自身势力,是实现结构调整的最好途径
。结构调整的另一层意义是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开发和生产高性能、高
档次的新产品,以满足市场扩大的需要和实现产业升级。
过去我国制冷家电技术基本都是靠引进,随着我国企业对技术的消化和
吸收及其规模的发展壮大,已深刻认识到技术进步才是企业立于不败的
根本,技术创新和产品开发已日益引起国内许多企业的重视:科龙电器
把自己的研究中心设在制冷技术屡有突破的日本,以把握国际最新的制
冷技术;海尔、春兰等公司也在美国设立技术开发公司,跟踪技术发展
潮流,这是一种积极的创举。但是,中国制冷家电企业在跟踪世界最新
技术时还应贴近市场,这就要求制冷家电企业加强研究机制的建设,重
视研究开发是一方面,而研究开发效率又是另一方面,中国制冷家电企
业必须打破研究开发人员封闭式工作模式,提高开发成果的产品转化效
率。另外,制冷压缩机作为电冰箱、空调器的关键配套产品,具有相当
高技术含量和水准,需要规模资本的投入与集约化生产组织,它影响着
冰箱、空调器的发展。我们只有从技术和工艺上掌握住这一关键部件,
才能打破国外相关企业的垄断,增强我国产品的竞争力。
积极尝试产品输出和产能输出
我国市场国际化的同时,国际竞争也日益国内化。由于我国生产能力的
过剩和市场竞争的加剧,国际市场将成为制冷家电企业寻求的新的生存
空间。产品出口和境外投资设厂应齐头并进,作为我国制冷家电企业进
入国际市场的两种有效方式。
相对于发达国家,我们国内的生产具有成本低廉、资源丰富的优势,产
品出口一直是我国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主要方式。发达国家制造成本高
,正在进行产业转移和产业升级,当前正是我国制冷家电企业拓展国际
市场的较好时机。最近几年我国产品出口保持了强劲的增长势头,但在
国际市场上均属于低档次产品,因此企业在开拓国际市场时必须要注意
塑造产品的国际品牌形象和提高产品的附加值,以求取得最佳经济效益。
目前我国制冷家电产品出口的很大一部分由合资企业完成,我国企业和
国际巨头相比差距仍很明显。我国制冷家电产品在品牌、技术、质量等
方面仍与国外产品有一定差距,这决定了我国企业在拓展国际市场的进
展上将不会有想象的那样快。另一方面,日本、南韩及东南亚的金融危
机对中国制冷家电产品的出口也造成了影响,近几年产品出口的增长速
度略有减缓。但毫无疑问,几年后中国将成为制冷家电最大出口国。
除产品输出外,我国企业可以通过直接向境外投资,以缓解过剩的生产
能力。目前,我国制冷家电整机的生产能力利用率在50%以下,不少企
业因此陷于困境。如果通过推动国内制冷家电企业向境外投资,利用世
界产业结构重组的机会,将富余生产能力转移到境外,开展国际化经营
,则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为一部分因重复建设、盲目发展的过剩生产能
力找到出路。
海尔集团分别在印尼、菲律宾、马来西亚、南斯拉夫建立了合资企业,
生产电冰箱、冷柜、洗衣机、空调器;格力在巴西等南美国家开拓市场
,由于该地区的空调销售旺季在下半年,正好补充公司下半年的生产淡
季;美菱集团、新飞集团、科龙集团及万宝集团正积极在境外筹建电冰
箱厂等。成熟家电产品向境外转移,主要是指向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新
兴市场国家转移,其中中东(尤其是海湾国家)、非洲(尤其是南非)
、南美、拉美、中亚、东南亚等地区是重点。
产业纵向整合、企业强强联合
是抵御跨国公司的现实选择
国际制冷家电巨头不仅在整机产品上规模巨大,而且企业内部的自我配
套能力极强,制冷产品的配套部件基本都能在企业内部实现。而我国制
冷家电企业的发展基本是整机产品和配套产品各自独立发展,且配套产
业的发展总是落后于整机产业的发展。即使目前冰箱工业已经成为成熟
产业,一些配套产品仍需进口。整机与配套产业发展的不平衡在一定程
度上制约了我国产品的竞争力。
目前中国已经是空调生产大国,但要成为出口大国则首先要成为一个压
缩机生产大国。行业内纵向的兼并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对提升
产品的竞争力极有帮助。从资源配置角度分析,纵向兼并可以把上下游
配套产品的市场行为转变为企业内部的经营行为,不仅规避市场风险,
也有利于降低成本、提高技术、控制质量。企业实现纵向一体化经营将
对产品的市场变化和发展趋势的把握更加及时,可以避免目前我国配套
产业跟在整机产业后面跑的被动局面,对我国制冷家电产业的健康发展
将是积极的。
尽管近几年制冷家电工业的集中度得到了大幅提高,但比起其他国家的
几大巨头垄断状况,我国制冷家电行业的集中度还远不够,一般大型企
业尚能盈利而未感到真正的威胁。但是行业的集中度必然继续提高,随
着国外跨国大公司进入中国市场的势头持续上升,中国制冷家电企业,
特别是一些中小企业的生存将面临考验。跨国公司在进入我国市场的方
式选择上,以兼并我国制冷家电企业逐渐替代产品进口为主。由于它们
在我国建立合资企业的时间相对较晚,目前尚未形成对我国制冷家电大
企业的竞争优势。但是跨国公司挟全球范围调配资源的优势,其增长势
头是相当凶猛的。所以我国制冷家电产业的整合必须突破目前优势企业
仅对劣势企业兼并的单一模式,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强强联合。例如科龙
与小天鹅、惠而浦的战略联盟,海信与浪潮的合并,杭州西泠集团的组
建,以及正在酝酿中的万宝电器集团与万宝冷机集团的合并,也都是明
智之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