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华家电商务网<<电器制造商



媒体话题Media [5月14日]

[关键词] 媒体话题Media

《中国新闻周刊》2001年第6期
《洋家电重霸中国》
作者:潘洁
    不知不觉中,洋品牌将各自的基地已然有序地分布在中国的各个城市
:索尼在上海,松下在济南,飞利浦在苏州,东芝在大连,夏普在南京,
LG在沈阳……
    统计数字显示,国产家电品牌的销量现占整体市场的65%,外资品牌
占35%。而在销售额上外资品牌已经占到了45%。这个现象还不仅表现在彩
电行业里。经权威机构市场监测的结果表明:至去年8月份,国内冰箱市场
中洋品牌的占有率已达28.1%。这是近年来洋品牌创造的历史新高点。彩电
市场中,东芝、索尼、飞利浦在抢占“背投”等高端市场,三星彩电又重新
登陆。在DVD市场,松下最先抢滩并占有绝对优势,飞利浦、索尼、先锋的
市场占有率也保持在前10名以内。
    经过多年沉寂后的洋家电,像一匹匹“身怀绝技”的“强壮的狼”,
重又杀回中国市场。
《新财经》2001年第2期
《民间资本打造商业帝国》
作者:辛保平
    2000年以国美为代表的商业资本着实风光了一把。商业资本是连接厂
家和消费者的桥梁,它过去代表的不是消费者的利益,主动方永远是生产
企业,而国美现象的意义就在于商业资本作为零售终端现在开始代表消费
者来推动市场,也就是说它现在开始代表市场趋势和需求向生产厂家索取
“消费者剩余”。这正好适应了国际化的趋势,把最大的利益让给消费者
,世界超市连锁经营就是沿着这条路走的。可以断言,以国美、三联、苏
宁这些民营资本或准民营资本为代表的商业资本的崛起,对中国的产业结
构,商品结构等的调整都将产生深刻的影响。资本追求利润的本质,将使
它冲破一切阻碍它追求利润的条条框框。资本只对市场敏感,商业资本更
是唯市场马首是瞻。这也许是商业资本雄起的意义之所在。
《南风窗》2001年第2期
《透视空调业软肋》
作者:王煜昆
    众所周知,在一个成熟的市场上要想夺回失去的市场份额是一件非常
困难的事情。除了等待你的竞争对手犯低级错误外,你还有两个机会,一
是对整个市场进行市场细分,然后放弃对大的细分市场的争夺,而争取在
小的细分市场中获取较大的份额;一是使用低成本解决方案策略。
    国内城市家庭的空调器普及率尚未达到20%,其中两个来自生产厂商
的主观因素,人为地阻碍了中国空调器市场的扩展:第一个主观因素是国
内的空调器生产厂商对于市场细分的研究太少;第二个主观因素是国内的
空调器生产厂商获取高额利润的心理。2000年以前,中国空调器市场的主
流产品——分体空调器的价格从来没有低于2500元,也就是说,中国的空
调器市场上没有低档产品。可以认为,价格是限制了空调器市场发展的一
个致命因素。
《科技新时代》2001年第2期
《高清晰度电视机在美国仍是摆设》
作者:克里斯·奥马力
    1999年是美国大量销售高清晰度电视的第一年,生产商在美国共售出
了12万台高清晰度电视机。2000年的销售量可能比1999年多1倍。然而这
也仅仅是电视机市场份额中非常小的一部分,即使只计算高端市场也是如
此。
    整个电子工业部都需要调整他们对市场状况的乐观预估,他们承认,
如果电视转播再像这样拖后腿的话(起码电视机生产商是这样认为的),
到2006年,高清晰度电视的家庭拥有量也不过15%(而原先估计2006年所
有家庭将全部更换为数字电视,电视转播公司也应向政府归还他们的模拟
射频谱了)。虽然美国通信委员会还没承认这一点,但是人们很快就会知
道2006年的计划是实现不了了。这就意味着“收看众多的高清晰度电视节
目”这一购买高清晰度电视的惟一理由仍不能提供足够的说服力。
    

版权所有:   《电器制造商》杂志社
联系人:黄敏   电话:(010)65129277    EMAIL:chiapp@sina.com
地址:北京东长安街6号    邮编:100740    传真: (010)652435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