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手电器:冷冷的冬天静悄悄地火 [5月14日]
[关键词] 二手 电器
又卖了一台!
中午12点,王先生卖出他这一天中第5台二手彩电——二手14英寸
SONY的要价400元保修3个月,最后以350元成交,买主是京郊一对40岁
左右的夫妇。记者离开时又有几名顾客对开价700元的25英寸长虹彩电
发生了兴趣,正在对其功能、寿命进行论证……眼前这一幕是记者在“
天·地·人电器旧货市场”暗访时看到的情景。两年前,王先生刚刚开
始经营二手电器的时候并没有想过它有这么大的市场。目前他所经营的
旧彩电平均月销量在300台左右。像王先生这样经营二手彩电的商户在
“天·地·人”比比皆是。北京各大旧货市场情形也基本一样,并且已
经形成一种共识:二手彩电没有冬天!
一个暖阳高照的日子里,记者采访了天.地.人电器旧货市场经理阮
晖。他告诉记者:由于彩电不像冰箱、空调那样明显受季节影响,因而
特别受到青睐。尤其是春节过后,可以说形成了一个小高潮,回家探亲
的外地人员陆续返京,同时还有一些新到北京的外地打工仔,他们在北
京有了落脚的地方后,为了打发每晚漫长的时间,在酷暑未到的日子里
,电视就显得比冰箱、空调更有使用价值了。
那么,冰箱、空调是不是正在冬眠呢?记者又走了几个大型旧货市
场,发现虽然购买的消费者不是很多,许多摊主都凑在一起打扑克下象
棋,但仍有冰箱、空调源源不断地往货场里拉,除了一部分是二手货外
,未开封的大都是国内知名品牌的库存产品。有知情者指着场内一排排
的冷柜告诉记者:别看现在卖冰箱、空调的老板们都很“逍遥”,其实
他们正在囤货,准备在今年夏天大干一场。会做生意的摊主,一个月能
有1-2万元的收入。
在北京双龙南里的中商和众旧货综合交易市场,一位卖制冷设备的
老板告诉记者,与电视相比现在是冰箱、空调的淡季,有时候一天也卖
不出去一台,因此就显得彩电特别好卖,但等到天热的时候,一天卖个
十几台冰箱不是什么难事,有时甚至能走三四十台,利薄就得靠多销才
能赚钱。一位广东小伙子也说,在他的摊上,有时一天能卖出几十台二
手空调。记者随意问了问立在办公桌旁边的一台日本原装3P柜式空调,
开价3400元;国产5P冷暖二手柜机6400元-6700元,已经成为北京无数
小饭馆的首选目标;旁边一些八成新的分体式空调,东宝1.5P冷暖型的
大约在1700元左右,进口的品牌原装货要贵一些,上下不超过300元。
中商和众旧货综合交易市场的李双进副总经理告诉记者,中商和众
的经营范围很广,但做二手家电生意的摊位却占了该市场的50%。从200
0年6月到现在,随着知名度越来越高,交易额已达到4000多万元,摊位
出租呈现不断上升趋势,目前地摊已经租空,电器类则主要在大厅里落
户。在旧电器中,卖得最好的是VCD、二手电视。中商和众与“天·地·
人”不同,主要是以零售为主,场内有些摊主是从“天·地·人”过来的
。在零售市场上看到什么好卖,就马上去“天·地·人”批发来。
北京利康金桥市场是北京最早的旧货综合交易市场,二手电器只是它
的经营内容之一。一台台旧冰箱、冷柜、洗衣机在几个大棚里摞成了山,
摊主们三三两两地坐在冷柜上聊天,谈妥了价钱把冰箱、洗衣机、抽油烟
机什么的装上车就拉走……令记者感到意外的是,居然看到几个韩国青年
在这里用生硬的汉语和一位老板娘“砍价”:那是一台小型卧室冰箱,卖
主标价250元,买主开价150元,多一分不给,双方谁也不想让步……
独特的价格引来特殊顾客
虽然不是周末,到旧货市场的顾客也很多,在大大小小一堵堵墙似的
电器前挑挑拣拣,很有乐趣。与大商场里只看不买的逛街族大大不同的是
,来这里的人们都已经有了既定目标,只有谈价钱、看货的消费者,没有
多少闲逛的人流。为一家著名电信公司服务的吴先生是自己开车来的。在
这里,他购买了40多部贝尔电话,除了4部无绳电话每个300元左右的以外
,其余每部88元——这是公司用来作为答谢客户的赠品。此外,他还在旧
货市场进过电热毯、电饭锅以及手机电池等实用小巧的库存商品。吴先生
告诉记者,这里的小家电质量是不错的,只是因为时间久、样式旧价格才
便宜,这些东西作为赠品再经济实惠不过,可以为公司省点钱。
我们平时可以看到,饭馆里摆着破破烂烂的冰箱、空调、音响,美容
院里吊着脏兮兮的电视,任何人都可以过去捅一下——这些地方的老板正
是二手电器的坚决拥护者。甚至有些小公司,连电脑、传真机、打印机、
复印机都在旧货市场里解决。在他们看来,二手电器具有三大优点:价格
便宜、被人“毁”一下也不心疼、如果将来用不着了还可以再卖!由于他
们流动性大,事业风险性高,个体小本经营者居多,因此既没必要也没能
力在创业初期就投入太多资金购置新品电器!
而那些外地来京的打工仔,其本身的生活需要就构成了二手电器的巨
大市场。这些人租房子住的占绝大多数,很多人都没有在北京安家落户的
可能,太贵的家电买不起也不值得。因此出现了举家到北京的打工仔的家
具、电器百分之百都是二手货的现象。
根据有关资料,2000年北京市外来人口已经达260万,多以经商、务
工、服务业为主,从事建筑业的占50万人。目前单就中商和众的商户来看
,90%是外地人员,顾客中近70%也是外地人员,连收音机这样的小玩意都
要到旧货市场来选。
二手电器的另外一些“上帝”则来自承德、廊坊、张家口,有的甚至
来自东北、河南等地的农村和山区。这些人到北京来是进货的,回去自己
开个小电器商店,把从北京进的二手货再卖给当地收入不高的老百姓,从
中赚取差价,生意很是红火。
总的来说,北京的二手电器交易市场是小老板们的办公用品“超市”
,是打工仔们的“家具城”,是农村山区电器商店的“血库”。如此广阔
的市场,如此之大的需求,二手电器货源从何而来?
链条由他们接成
记得1992年,家里曾经将一台前苏联产的萨拉多夫单门冰箱以100元
的价格卖给了走街串巷收废品的小贩。第二天却发现那台冰箱好端端地摆
在了传达室老伯的屋子里,而他是花了150元从那个小贩手里买来的。其
实,这台萨拉多夫冰箱身上已经体现出了一个最简单的二手电器流通链:
出售者——小贩——购买者。只不过,以后的岁月里居于中间位置的“小
贩”变成了由不同的人、不同的机构以不同的身份出现的“二手电器商”。
首先,上有需要淘汰旧电器的京城老百姓,下有想少花钱多办事的买
主,走街串巷的小贩就自然成了串起这两种特殊供求群体的中间链条。一
些居委会为了保证小区卫生、安全,和一个或几个收购废品的小贩达成旧
货回收协议,整个小区的废品、旧货就由这些人“垄断”。他们再将手中
的二手电器送到特定的集散地,或直接与二手电器市场挂钩,完成交易。
其次,一些大商场设立的“以旧买新”活动也为旧货市场提供了一部
分固定货源。但在收购的过程中各个商场规定不同,条件限制也不同。例
如有的商场会对进口电视有“歧视”政策,普通18英寸彩电可卖180元,
但飞利浦等电视则只可以折价100元。
再有就是旧货市场自营,这是一个重要途径。中商和众在经营方式上
突出的特点就是同各社区、公司、酒店、企事业单位建立联系,当这些客
户有淘汰下来的设备时,就派人派车去收购,使很多成批被淘汰的电器成
了“囊中之物”。利康市场则设有专门的旧货回收处:18英寸的任何品牌
二手电视只要没毛病就能卖120元;25英寸的则可卖到400元左右。
据了解,除了这几个方面的货源以外,还包括了一些外贸出口转内销
产品、海关罚没商品以及拍卖、典当、寄售、抵押等行业经营户依法处置
的物品以及一些电器修理部回收或组装的电器。但目前的北京典当行对电
器的兴趣都不大。记者暗访了北京某典当行,一套2万元的山水音响最多
也就能当2000元,此价格还得视货而定。而电器修理部往往是修理与收
购并进,许多修不好或者不值得修的电器,维修师傅就会力劝货主以极
低的价格处理给他。在他们手里,不同的部件、配件组合在一起就会摇身
一变成了新的二手电器。
这些旧电器通过交易再一次流通到消费者手里,发挥它们的“余热”
。但此时又有新的问题摆在了人们面前:二手电器销售者如何放心地收购
?二手电器该有什么样的售后服务?购买了特殊商品的消费者又该如何运
用《消费者保护法》保护自己利益?
二手电器挑战《税法》《消法》
既然是买卖,就要交税。可是旧货不比新货,它的利润与新货不可同
日而语。业内人士指出,在国外经营旧货是可以免税的,因为它的价值在
第一次惊险跳跃时就已经完成,税赋责任也随之完成。但在我国,尽管已
经多方呼吁,目前还是有2%到4%的增值税不等。
二手电器的税到底要不要交,也许不属于本文要讨论的重点,但二手
电器的质量安全保证和售后服务却是不得不提及的问题——二手电器的买
卖做起来了,人们开始遇到纠纷。面对矛盾在法律上却没有详细的解决尺
度:旧货大都是没有原始发票、没有保修卡、没有使用说明书的“三无”
产品,尽管所有二手电器商的态度都很好,均承诺“如果有质量问题,包
换包修”,但还是有消费者吃亏。中国消费者协会认为,由于无法认定责
任,所以此类投诉往往很难解决。
二手电器的摊主也是一肚子苦水:二手电器本身利润很低,一个摊子
也就两三个人。消费者如果按照新品电器的售后服务标准要求“保修三年
,上门服务”,摊主是根本不可能做到的。
就这个问题,阮晖经理回答记者说,首先,二手电器已经使用过,再
次进入流通则应属于特殊商品,价格中已经没有多少空间能够支持售后服
务。在处理一些纠纷的时候,如果人们将旧货与新货的处理标准混淆在一
起,硬是要求二手电器的保修期、售后服务水平向新品电器“看齐”,似
乎有些不太公平;其次,个别消费者会和商户达成某类私下协议,以放弃
保修等国家规定的售后服务为代价,单纯追求更低的价格。发生纠纷后到
底是该遵循国家法律,还是按照个别的协议处理应该有个标准;第三,二
手货中很多都是返修或换过零件的旧电器,如何界定假冒伪劣产品不好解
决;第四,经营二手电器的摊主总是提心吊胆,生怕自己收上来的电器是
什么来历不明的“脏货”,惹上说不清道不明的官司。阮晖认为,如果能
有个类似收购卡之类的东西,出售二手电器的货主负责自己填写出售原因
,证明收上来的电器不是摊主自己犯法弄来的赃物就好了!
中国旧货业协会的覃先生介绍说,旧货行业有一个公约,从今年1月1
日开始执行,其中针对售后服务要求耐用消费品要保修3个月,但后面有一
个括号:消费者与经营者双方有约定的除外。目前的《消费者保护法》中的
内容都是针对新品而定的,如果搬到旧品上来,其中某些具体条款就有待商
榷。最好贴近实际情况进行修改补充,千万不要照搬新货的标准,要不然谁
也不敢卖旧货了。
一个行业的发展仅靠行业公约能否达到规范全行业行为的效果呢?文化
素质偏低、法律意识不强是大部分二手电器从业人员的现状。从购买方看,
二手电器消费者需要更细致的关怀,我国的《消费者保护法》正亟待完善;
从行业角度讲,如果对二手电器的消费问题能实事求是地制定一些法规进行
调整,或者对原有的法规进行相应的补充和修改,使二手电器的交易有法可
依,相信将对市场形成巨大的有效的规范约束作用,更有利于旧货行业的进
一步发展。
总的看来,虽然二手电器流通中的各个环节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
但它以旧货业为依托正逐步走上产业化的道路。那么它将给新品电器市场带
来什么样的影响呢?
喧宾无法夺主
从1998年开业到现在,“天·地·人”的摊位出租率几次达到100%,
全年平均出租率保持在90%以上。当然,“天·地·人”的经营范围并不只
限家电,还涵盖电脑、电子、电工电料等与家用电器有关的一系列产品,批
发与零售各占半壁江山。就其可查单据计算,“天·地·人”一年的零售额
能达到6000万元-7000万元,这还不包括小录音机、电料这样的小东西以及
从库房直接批发走的部分。据估计,批发的交易额至少不会低于零售额的数
字。
谈到二手电器的发展前景,中商和众的李经理认为,有钱的消费者自然
是买好的,但二手电器有它特定的消费群体,这部分消费群体是由其经济状
况决定的。就像目前二手车十分抢手,因为人们都有一种心理,即使买不了
新的,先用旧的“过渡”一下也是很好的解决办法。
总之,二手电器有充足的旧货来源,有系统的收购渠道,有特定的消费
群体,这个市场已经在我们身边悄然形成。那么,二手电器会不会对新品电
器产生冲击呢?中国旧货业协会的覃先生认为恰恰相反——应该是新货会造
成对二手电器市场的冲击。
首先,在价格上新货占据主动地位。旧货价格是瞄着新货的价格而定的
,新货如果卖2000元,旧货就敢开1000元;而当新货降到1500元,旧货撑死
也就700元-800元,他们之间是水涨船高的关系。
其次,新货就是要比旧货质量有保证,使用时间长。旧货毕竟是旧货,
再便宜也有一部分消费者永远不会选择。据覃先生介绍,有个部门对5万人作
了一个有关消费观念的统计,其中大约29%的人主张电器用旧后卖掉再买新的
,另外70%的人都是要货比三家买新品,所以说,便宜的新货在几乎所有的消
费者心中有着不可动摇的地位。反之,买旧货的消费群体极不稳定,很有可能
“变节”成为新品的顾客。去年8月,国美大优惠答谢消费者,让利幅度大到
二手电器一下子没人买了,尤其是大屏幕受到巨大冲击,这就是个最好的证明。
第三,中国有句老话“旧的不去新的不来。”老百姓打扫旧货的目的也
是为了给新品腾地方。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随着城乡差距的逐
步减小,淘汰旧货的人越多,买新品的人就越多。在这种情况下,旧货大量的
顺利的流通实际上会促进新品的销售。
因此,尽管旧货量大,但它是处在一个补充、促进的地位上,而市场的主
导永远是那些代表着先进生产力、拥有高新科学技术的新产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