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华家电商务网<<电器制造商



空调业:寻找零售与广告的结合点 [6月26日]

[关键词] 空调业

  空调业近年来的良好发展可用以下一组数字来说明:1999年空调产品的零
售总量为422986台,2000年的零售总量为869182台,比1999年增长了446196
台,涨幅为105.48%。1999年1月份,空调产品的零售量为20861台,2000年1
月份的零售量为28358台,与1999年1月份相比增长7497台,涨幅为35.94%;
2001年1月份的零售量为58902,同比增长30544台,涨幅为107.71%。1999年
2月份,空调产品的零售量为15365台,2000年2月份的零售量为24303台,200
1年2月份的零售量为76396台,同比类推的增长量分别为8938台和52066台,涨
幅分别为58.17%和214.24%。这是一组完全绝对的正增长数字,表明空调业近两
年来发展良好,销量节节上升,利润稳步增长,尤其是在2001年里,被商家习惯
性认为的销售低谷2月份的零售量居然超过了1月份,涨幅高达29.70%,这在往年
是很少出现的。
    空调业2月份的非常规性同样也表现在平面广告投放领域中。2000年2月份,
空调业的平面广告投放额为645.91万元,比1月份的1699.92万元下降了1054.01
万元,降幅达62%;而在2001年里,2月份的平面广告投放额为1238.96万元,比
1月份的1262.25万元下降了23.29万元,降幅仅为1.85%。这个数字与2000年的
62%相比,相差了60多个百分点,而同比涨幅则为91.82%。但从2000年和2001年
的第一季度平面广告投放来看,处于基本持平的水平,投放力度相差不大,2000
年第一季度的投放额为5760.01万元,而2001年第一季度的投放额为5763.31万
元,相差不过3.3万元。
    空调产品的另外一种趋势是价格在逐渐走低,尤其是从2000年开始,空调各
类产品的价格均被卷入了价格下降的大潮,这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了零售量的不断
上升。2000年3月份,海信以低价工薪变频空调突然冲击市场,自此之后,空调
业绵绵不断的降价声一浪高过一浪。年终回顾一下,几乎所有规格型的空调产品
在价格上均呈现出下降的趋势。而2001年,春兰自2月始出其不意地下调其产品
价格,比2000年的海信提前了半个多月。随后,长虹、小天鹅、海信等也纷纷举
起了降价大旗。随着空调业发展走向成熟,加之越来越多的厂家介入,空调产品
的价格将会越来越接近于真实的市场消费水平,与此相伴随的是空调业的利润将
会越来越微薄,品牌的集中度将会越来越高。
    虽然空调产品的价格和利润趋于走低,但在2001年里空调业将会整体上保持
一种良性发展,这一趋势在2001年、2000年、1999年空调产品零售趋势图中可以
很清楚地看出。2000年的零售量自始至终均高出1999年的零售量,而2001年伊始
,零售量起点已高高悬浮在1999年和2000年之上,尤其是2月份的零售量没有出现
1999年和2000年里的回落,而是一种直线性的上升。随着天气渐暖迎来的销售旺季
,加之价格的下降,空调产品的零售量将会保持一种高度的上升态势。
    在1999年和2000年的空调零售业中,海尔无疑是最大的赢家。1999年,海尔
的总零售量为114105台,是排名第二的美的零售量37424台的3倍多;2000年,海
尔的总零售量为170648台,是排名第二的美的零售量89334台的将近2倍,同比增
长量为56363台,同比涨幅为49.40%。在2001年的1、2月份里,海尔的零售量达
到了31089台,是1999年同期零售量11615台的2.68倍,而与2000年同期零售量1
4854台相比,则增长了109.30%。如此骄人的成绩,与其较大的平面广告投放有
密切关系。2000年,空调业中有三个品牌的平面广告投放额超过了2000万元,海
尔为其中之一,为2090.97万元,排在第二位,仅次于美的。
    2000年,广告投放额超过2000万元的还有美的和格力,分别是2202.06万元
和2082.4万元,加上海尔的2090.97万元,这三个品牌的平面广告投放几乎处在
同一个水平线上,尤其是海尔和格力的投放额,相差不到8万元。但在零售量排
行中,三个品牌却相差很大,海尔以170648台排在第一位,美的以89334台排在
第二位,而格力则以38121台排在第八位。广告投入与零售量呈现出非正比例关
系,这一点在格力品牌上尤其明显,这中间必然涉及到许多别的问题,而非广告
所能解决的,需要企业对品牌对市场及自身作出有效的诊断而来努力改变。
    还是来关注一下海信和春兰近年来在零售领域里的表现。
    2000年前,海信空调的市场表现并不引人注目,但从2000年3月始,海信猛
掀狂澜,以低价工薪变频空调为契入点强势进入市场。可以说,海信是成功的,
第一,海信的知名度迅速提升,第二,其占领了变频空调领域的绝大部分市场,
据2000年底有关数据表明,海信在变频空调这一细分出来的市场中已占有了80%
左右的领地,而正因为海信力推变频空调,使得变频空调在2000年里取得了长足
的发展,致使其在整个空调市场中前进了8个百分点。但对于海信来说,最大的收
获还是其自身。1999年,海信在空调零售业中的累计综合排名为第五,零售总量
为26830台;2000年,海信的累计综合排名升至第三位,排在海尔和美的之后,零
售总量为63677台,增长了36847台,涨幅高达137.33%。进入2001年,海信1月份
的零售量为3630台,同比增长236.73%;2月份海信的零售量为5168台,同比增长
289.26%。2001年里海信开局相当不错,但能不能把握住这个良好的发展势头,上
演一出如2000年里精彩纷呈的搏弈,还将看海信在2001年里如何布局。海信在200
0年里的平面广告投放不足1000万元,是千万元投放水平档次中排在第一的品牌,
总体排名在第九位,以较少的广告投放取得了较大的零售总量。
    与2000年的海信降价相比而言,春兰在2001年里走得更早,在2月中旬就打出
了降价牌,由此提前启动了又一年的空调市场。有关人士认为,这是因为春兰在20
00年的价格大战中尝到了甜头。但很明显,春兰引发的新一轮降价远没有海信来得
精彩和轰动,这是因为:第一,春兰的降价缺少一个吸引人的市场契入点,属于一
种常规性的司空见惯的降价行为;第二,作为一个在市场上已知名的空调老品牌,
春兰既不像海尔那样能够以价格的波动来撼动市场,又不像海信那样初生牛犊不怕
虎,可以率性而为,春兰此次降价就有些自编自演的味道,但无人喝彩,有些苦不
堪言。
    春兰1999年零售量的累计综合排名位于第六位,零售总量为23106台,在空调
零售中的份额为5.46%;在2000年,春兰零售量的累计综合排名没有变动,位居第
六位,零售总量为48972台,在空调产品总零售的份额为5.63%,与1999年相比略
有增长,份额增长了0.17%。2001年1月份,春兰的零售量为2266台,比2000年1
月份增长了1244台,比1999年1月份增长了1305台;2001年2月份,春兰的零售量
为3732台,比2000年2月份增长了2990台,比1999年2月份增长了2821台。春兰20
01年1月份的零售量排在第九位,而2月份升到第六位,这在一定程度上是与其在2
月中旬引发的价格战相关的。从零售量排名中可以看出,春兰在市场上的发展相当
稳定,这一点也表现在其平面广告投放中。春兰在2000年全年的广告投放额为102
7.74万元,排在第八位,在大于千万元的广告投放段中位于最末,仅为排名第一的
海尔的46.67%。2001年第一季度,春兰的投放额为123.44万元,仅为排在第一的L
G的16.49%。尤其是在1月份,春兰在平面广告上只投放了不足3万元,与其他品牌
相距甚远。从春兰的零售趋势看,在2001年前两个月中其零售升势相当强劲,但依
春兰的稳健风格,其在2001年进而的发展将会是稳定中的上升,这对一个企业来说
将是最好的市场回报。
    在空调业的众多品牌中,有3个品牌非常别具一格,在市场上的表现令人注目
,这就是上海夏普、上海日立、上海三菱合资品牌。这几个品牌的平面广告投放力
度并不大,2000年,上海夏普的广告投放排名第十六位,投放额不足500万元,而
上海日立则不在前二十名行列。但在零售领域,1999年,上海夏普排在美的之后,
位居第三,零售总量为31012台,上海日立紧跟上海夏普,排名第四,零售总量为3
0041台。2000年,上海夏普的零售量为52649台,排名第五位,上海日立排名第九
位,零售量为37974台。虽然在2000年上海夏普和上海日立的排名有所下降,但其
零售量却相对呈增长的态势。2001年前两个月,上海三菱后来居上,以9408台的零
售量排在第三位。这三个品牌的共同特点是广告投放力度的大小与其零售量的增加
没有必然的关系,或者是呈现出反比例关系,这就值得其他品牌深思。但更深一层
的意义在于,这三个品牌均来自于上海,它们在零售中的排名几乎没有跌出过前十
名,从而在某种程度上表现出一种上海派的强大势力。
    与上海派相对的是天津的LG。LG在平面广告投放上不可谓不重视,2000年,L
G在平面广告投放排行榜中位居第四位,排在美的、海尔和格力之后,投放额为183
2.1万元;2001年第一季度,LG的广告投放跃至第一位,投放额为748.43万元。但
在零售领域中,1999年LG排名第七,零售量为22756台;2000年的零售量增长到45
943台,但排名依然是第七;2001年的前两个月中的累计零售量为5424台,排名在
第八位。由此可见,LG无论在广告投放领域还是在零售领域里的表现相对稳固,但
与其他品牌相比的高投放低零售状态无疑是LG今后发展需要解决掉的一个难题。
    广告投放的力度大小并不是零售量增减程度的决定性因素,但它们之间却存在
着一种必然的关联,一个暗藏的结合点,找到了这个关联结合点,那么企业就可以
进行有的放矢的广告投放,使其零售量增加。■
    (编者注:本文中空调销量数据来自赛诺公司对全国主要城市106家商场的统计
;空调广告监测数据来自慧聪国际资讯对全国1663家平面广告媒体的监测。由于空
调产品销售渠道的多样化,本文仅显示部分城市商场的空调销售情况,不代表全国
空调市场总体情况,其分析仅供参考。)

版权所有:   《电器制造商》杂志社
联系人:黄敏   电话:(010)65129277    EMAIL:chiapp@sina.com
地址:北京东长安街6号    邮编:100740    传真: (010)652435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