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华家电商务网<<电器制造商



高端产品中国彩电业最后的晚餐 [10月22日]

[关键词] 高端 产品 中国 彩电业
   High-tech Products, the last Supper of China's Colour TV Industry
    China's colour TV industry witnessed its first year of negative gro
wth in 2000, in terms of both production and sales.  But high-tech colo
ur television sets are selling well in China's market. From the beginni
ng of this year, the industry sounded the clarion call to march towards
 high-tech production.
    The first article gives us some information about the high-tech bac
kground and the present situation in the high-tech market. The second a
rticle introduces four brands of high-tech colour televisions. An analy
sis of the high-tech market is given in the third and fourth articles, 
from the angles of technology and price. The fifth article analyzes Chi
na's colour TV industry focussing on the losses of two listed colour TV
 companies, Changhong and KONKA. 高端彩电 墓碑还是路标
中国彩电业跳出价格战怪圈,到高端市场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已势在必行。但在高
端市场,重兵把守的洋品牌似乎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

7月底,自我国两家最大的彩电生产企业——长虹、康佳相继宣告预亏之后,21世
纪的这第一个夏天就被业内人士称作彩电业的冬季。
其实,中国彩电业无疑曾是我们的骄傲:据信息产业部统计,目前中国彩电企业年
产能力达到5000万台,年销售量为3500万台,生产企业80余家。国家累计对彩电行
业投资280亿元,彩电对国家投资的回报是回笼资金4500亿元,并提供就业机会20
多万人。中国已成为全球范围内彩电生产和销售的第一大国。
但就是这样一个“第一大国”,如今却被信息产业部曲维枝副部长警告说,再不调
整,恐怕全行业有“崩盘”的危险。
逼入高端
在彩电市场还有一定空间的1996、1997年,以长虹为首的国产品牌曾上演过一幕幕
御敌于国门之外的精彩大戏。可悲的是,由于宏观调控的失灵、地方保护的作祟以
及企业的急功近利,长虹的价格战在以后被不断克隆,越来越多的企业元气大伤,
最中错失了在核心技术获得关键突破的良机。
早在数字彩电萌芽初期,中国彩电生产企业扬起数字的猎猎大旗,迫不及待地推出
了一系列数码彩电,但从显像管到芯片无不是舶来品,核心技术始终未获根本突破
。这直接制约了中国彩电的更新换代步伐。以至于形成索尼、松下、飞利浦等洋品
牌靠高端彩电新品挣取超额利润,而国产品牌只能通过OEM的形式进行组装在国内
外市场销售的局面,产品的滞后和同质化导致急于称王的巨头们不断祭起价格战的
大旗,不断消减本来就很狭小的利润空间,最终丧失研发核心技术的时机和财力。
2000年,在中国彩电业首次出现生产、销售负增长之后,信息产业部在今年初就提
出今明两年视音频产品的发展重点是:开发生产大屏幕新型彩色电视机和出口彩电
;尽快启动我国数字电视产业,在高清晰度数字电视商品化以前,作为过渡阶段,
将以有线标准清晰度数字电视为切入点,今明两年加速其产业化。
另有一份调查表明,目前我国城市居民家庭的电视机普及率已达到99.3%,每百户
居民家庭的电视机拥有量高达140台。但其中传统意义的普通彩电仍是主流机型,
其拥有率高达95.89%,近两年兴起的纯平彩电的拥有率仅为3.91%。分析显示,从
2001年到2005年,我国城市市场彩电的需求量没有明显下滑趋势,年均需求量仍高
达2050万台。在预期购买彩电的城市家庭中,有53.3%是出于更新换代的目的。更
新换代即意味着对高端产品的需求。据悉,从1998年到2000年,普通彩电增长率正
以每年10个百分点的速率降低,而纯平彩电则平均以10个百分点以上的速度增长。
而中国的背投市场则预计以每年35%的速度由2000年的20万台增长到2005年的75万
台。
看来,无论是政策还是市场,都开始向高端产品倾斜,中国彩电业跳出价格战怪圈
、到高端市场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已势在必行。在此形势下,国内彩电企业也开始
了尽管迟到但难能可贵的漫漫求索。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长虹的“精显”、TCL
的“HiD”、海信的“胶片”、创维的“健康”纷纷闪亮登场,国产品牌开始活跃
在以前少有涉入的高端市场。
洋品牌重兵把守
我们不得不承认,在眼下的高端市场,洋品牌似乎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
从天时上来说,当国产品牌在低端市场为市场占有率大打价格战的时候,洋品牌却
发现,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有很大一部分消费者对电视的要求已不简单地局限于
“听个声、瞧个影”了。于是,他们采取了“淡出”低端市场的策略,而在高端市
场上投入了重武器。
地利曾是国产品牌优势,但对于国产品牌刚刚涉足的高端领域来说,情况恐怕完全
相反。就在年初,当国产品牌纷纷吹响进军高端的号角时,洋品牌们已开始排兵布
阵:继东芝将彩电生产移至中国后,5月17日,日立宣布在深圳建立中国首条背投
电视投影管生产线;6月19日,日立再次宣布,投资40亿元,在原来的福建日立电
视机有限公司的基础上成立日立(福建)数字媒体有限公司,以进军正在不断扩大
的中国背投市场。除此之外,飞利浦、LG也同时增加了在中国显像管业务的投资。
用规模来应对国产品牌的萌芽产品及低价入市,洋品牌似乎已占了先手。
在人和方面,北京翠微大厦彩电产品负责人张若飞先生说得好:“现在买高端产品
的多是青年人。他们既已准备用七八千元来买一台彩电,那么国产品牌相对较低的
价格对他们已不能形成诱惑。相反,七八千元买来的东西,消费者更看中的是质量
和品牌。”东芝的相关人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声称,国内品牌进入高端市场的确给
东芝带来了危机感,但像东芝这种品牌知名度和号召力不是在短时间内就可以一蹴
而就的。
看来,中国彩电业此举的前程还难以预料。进入高端市场是中国彩电业的休止符还
是继续前进的路标?7月底长虹康佳等企业的预亏是大地震来临前的预兆还是浴火
重生前的阵痛?只有让时间来证明了。■

点击高端品牌
赛诺调查公司对国内206家商场的跟踪显示,今年1—6月份,索尼和东芝品牌在单
价6000元以上彩电的市场占有率中分列第一和第二位。长虹和TCL虽然没能进入前
五名,但他们是在高端市场最为活跃也最具竞争力的两个国产品牌。

赛诺调查公司对国内206家商场的跟踪显示,今年1—6月份,索尼和东芝品牌在单
价6000元以上彩电的市场占有率中分列第一和第二位。长虹和TCL虽然没能进入前
五名,但他们是在高端市场最为活跃也最具竞争力的两个国产品牌。
索尼
可以说是索尼启动了中国的平面彩电市场。1998年10月,索尼首先开始在中国生产
平面彩电并投放国内市场。从1999年起,索尼就完全放弃了普通彩电市场,推出的
产品全部是平面彩电。可见其走高端路线的策略由来以久。
与其他彩电生产厂家有很大不同的是,索尼自己生产彩管。这使得索尼能够轻松做
到以销定产,对产品的价格控制也主动灵活,并且完全不存在让其他厂家头疼的库
存压力。另外,索尼的特丽珑彩管还是其保密专利技术,据称这种技术与普通的荫
罩式有很大不同,它能使画面更清晰、色彩更自然。
2000年,索尼开发出DRC(数码精密显像技术)彩电及DRC背投电视,DRC运用了即
时处理技术,将普通信号转换为类似高清晰度电视(HDTV)的电视信号,使画质精
细逼真。
目前,索尼最低档产品在市场上的价格也在5000元以上。索尼还是惟一的能够生产
38英寸平面彩电的厂家,最近又有两款背投新品进入市场。索尼每年用于技术开发
的费用是其总营业额的6%—9%。
东芝
东芝已将其彩电生产移至大连。去年东芝的总产量为40万台,据悉,其中70%为高
端产品,背投彩电占有中国市场35%的份额。2001年,东芝计划比去年扩产10%。据
称,东芝的大连生产基地有150万台的年生产能力。
目前,东芝的高端产品主要有“梦剧场”大屏幕背投影电视及“飞视”平面彩色电
视机。其在高端市场的主要策略是不断地推出尖端的、高科技的产品。东芝将在今
年11月至明年春节期间,在国内市场推出新品系列。
长虹
长虹目前在高端市场的主打品牌是“精显”系列:年初上市的“精显”纯平电视和
4月底上市的“精显”背投影电视。据称,其中“精显”背投已拥有多项自主知识
产权。7月份,即上市3个月后,“精显”背投已做到了远销美国。而在“精显”背
投之前的背投电视“东方影都”去年的销量是2万台。
长虹的高端产品走的是“精、专”路线。长虹认为,彩电的本质是娱乐,所以图像
更清晰稳定、声音更悦耳动听才是高端彩电的发展方向,而在彩电上捆绑很多不实
用的其他功能则不会得到消费者的认可。据介绍,长虹精显电视通过数字变频逐行
扫描技术,将单位时间的扫描线数提高到1250线,有效消除了大面积图像闪烁和隔
行扫描造成的行间闪烁及行结构线,提高图像的稳定和细腻感,实现了真正的精密
显像。
在技术上,长虹借鉴了“硅谷模式”,与其国际伙伴建立了长虹—东芝、长虹—飞
利浦、长虹—MI等9个实验室。同时,长虹还拥有博士后工作站和国家级技术中心
。在这些研发基地已诞生了回放彩电、LCD液晶电视等系列概念性产品。另外,国
内第一台来电显示电视正在上市酝酿之中。
TCL
TCL称,TCL上半年的销售总量比去年同期增长11%,回款总额比去年同期增长19.8
7%。销量及销售额的增长点主要在高端产品方面。
TCL在其高端产品上加入了信息家电的卖点。今年2月推出的价位在7000元至1万元
的HiD是TCL在高端市场的主打产品。目前,TCL已开发出上网HiD、逐行HiD和SVGA
 HiD以及HiD的周边设备,HiD的销量已有1万多台。TCL计划要为HiD投入1亿元的研
制费和6000万元的广告费。
TCL集团为争得在高端彩电市场的地位,目前已加强了产品研发力度,建立了一套
独特的研发机制,如HiD就是由信息研究所、视听研究所的工程师组成项目组合作
完成的。TCL拥有研发人员1000余名,今年初建立了博士后工作站。■

没有永远的高端技术
不可否认,中国彩电业是靠模仿起家的。但“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 永远
的模仿只能意味着永远的落后。
永远的模仿就是永远的落后
不可否认,中国彩电业是靠模仿起家的。但“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永远的
模仿只能意味着永远的落后。仔细分析一下国内品牌的高端产品,也许会发现,无
论是100HZ、逐行扫描还是1250线技术,都不免有拾人牙慧之嫌。虽然TCL的HiD加
入了信息家电的卖点,但在北京的翠微大厦,记者向负责销售该品牌彩电的售货员
了解到,买HiD产品的消费者大多看中的是其逐行扫描技术,因为“信息家电离生
活好象还是太远”。单靠模仿、没有创新能否为彩电企业们在高端市场打下一片江
山?其实有一个活生生的例子,那就是松下。
松下一直有“模仿公司”之称,而且其模仿出来的产品比被模仿者还要高出一筹。
但长期走惯了模仿的“捷径”使其忽视了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投入。以松下在中
国的业务为例:在中国,松下有员工约3万名,但其中技术人员只有1000人。今年
7月,在全球经济减速的大背景下,这条软胁终于引发了致命危机:松下第二季度
亏损200亿日元。
技术贮备  占领高端市场的弹药库
退一步说,即便是在技术上掌握了某种“独门武器”,也须要不断地进行技术研发
、有更多的技术贮备,才会在高端市场站稳脚跟。
因为没有永远的高端技术。曾几何时,纯平彩电以其1.2万元的价格成为“显贵”
的象征,如今,一台国产29英寸纯平彩电已降到3000元以下。一种技术如果已被大
多数生产厂家掌握,那么它就不能被称作高端技术。
因此,既然中国彩电业已经决定到高端市场一决高下,就必须对技术贮备这个“弹
药库”进行充实。从目前来看,“弹药库”里至少应该有背投、液晶、PDP(等离
子)三种武器。
在PDP彩电因为技术瓶颈难以突破价格还高高在上的时候,背投是目前超大屏幕彩
电市场的主流产品。但背投对于洋品牌来说已经不能算是一种贮备。在翠微大厦每
月50台背投的销量中,洋品牌占有绝大多数。据统计,洋品牌的背投产品在我国有
70%的占有率。洋品牌在背投上要进一步加强的不是技术而是扩产,以适应中国市
场超过30%的年增长率。虽然长虹在去年建成了年产15万台的背投彩电生产基地,
但国产品牌的步伐显然慢了不少。纵观全国来看,长虹只是少数得到了今年质检总
局颁发背投影电视机生产许可证的“国字号”彩电企业之一,87家国产彩电企业中
,仍有80余家要靠OEM才能推出自己的背投产品。
液晶技术虽被一些国内企业看好,但索尼却认为这是一项有缺憾的技术,不适合应
用于大屏幕彩电上。虽然液晶电视在健康环保、亮度、清晰度以及产品重量及厚度
上都无可挑剔,但随着放像时间加长,产品温度逐渐升高会导致色散,不能保证图
像质量。
PDP彩电是在两块薄玻璃基板之间充填混合气体,施加电压使之产生离子气体,然
后使之放电并与基板中的荧光体发生反应,产生红、绿、蓝三种色光,形成彩色影
像。目前,国外生产厂家大多掌握了这项技术。但PDP成本高昂,目前这类产品主
要投放在商用市场。但韩国LG却看好5年后的PDP的家用市场,并预测,PDP电视会
成为未来彩电市场的主导产品。为此,LG已在本国建成年产30万台的世界最大的P
DP电视生产线。在中国,LG电子(沈阳)公司已经拥有一条年产能力3万台的PDP电
视生产线。LG估计,到2005年,它将可使产品的成本降至一半,并达到年产能力达
到155万台,占世界市场20%的份额。不久前,LG已率先在中国市场推出PDP彩电。
而在国内企业中,除长虹自称去年12月建成了中国首条PDP生产线,实现了自主生
产,并于今年获得质检总局颁发的第一张也是惟一一张生产许可证外,其他厂家都
承认自己的产品为OEM产品或者根本就没有该类产品。■

价格 想忘记 却难放弃
没有人相信国内彩电企业的市场部经理都是傻子。但就在几乎所有的人都在说“中
国彩电业的价格战不能再打了”的时候,一轮一轮的价格战还在上演。这究竟是为
什么?

如果说摆脱价格战是中国彩电业向高端市场挺进的初衷之一,我们在现实中却发现
,原本平静的高端市场在国产品牌介入后已是降声一片。
国内企业进入高端市场的敲门砖
在国内彩电企业新品发布时,在新闻稿上我们总是能见到这样的句子:此款新品在
技术上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市场价格却将比国外品牌同类产品低多少多少……在
翠微大厦,记者发现,原本7000多元一台的29英寸长虹“精显”被优惠至6980元—
—与相邻而居的TCL29英寸HiD的价格一分不差。另据悉,自8月10日起,海信更是
将其新款29英寸高清晰胶片彩电的价位突破5000元大关,定价4980元。
看来,低价入市已不约而同地成为国内生产企业冲刺高端的敲门砖,这使一些业内
人士备感痛心。信息产业部白为民处长说,HiD无论从技术还质量上来说都是好东
西,原本可以卖到与索尼、东芝一样的价格。
但是在高端市场,消费者更相信产品的价值而不是价格,在技术和品牌力度都不如
人时,我们还能做些什么?
洋品牌的回马枪
7月底,又有一条关于彩电降价的消息传来,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是国外品牌的
主动降价。消息说,索尼、东芝、飞利浦及三星等品牌的背投产品价格将全线下调
,最高降幅达4700元。
更让人注意的是,此次背投降价的背景是产品走势趋好,甚至有些地区供不应求。
有业内人士指出,这与国产品牌在近期推出低价位的背投产品有关。长虹的新闻发
言人刘海中称,洋品牌的策略就是借助核心技术和价格上的优势,挤压利润空间,
迫使国产品牌未赚钱先降价。
不得不打的战争
没有人相信国内彩电企业的市场部经理都是傻子。但就在几乎所有的人都在说“中
国彩电业的价格战不能再打了”的时候,一轮一轮的价格战还在上演。这究竟是为
什么?刘海中解释说,在彩电行业缺乏健全退出机制的情况下,企业只能如此。
有人曾预测,在将来中国的家电企业将会只幸存几家与国外品牌同台竞技。对中国
彩电业来说,这样的日子好象还很遥远:价格战最大的效果应该是优胜劣汰,但这
么多轮价格战过去了,这种情况却仍旧没有出现。业内人士指出,中国彩电业之所
以始终无法被市场理顺,原因就在于一些地方出于自身利益,违反市场规律调用资
源,对本地彩电企业强行补血,致使一些本该被出局的企业死不了,并对真正有实
力的彩电企业构成威胁。在产能没有收缩、年产过剩2000万台、而市场却越来越小
的情况下,大企业只能降价,靠市场占有率来苦苦支撑。
这种情况将严重影响中国彩电业在高端市场的竞争力:如果让有希望的企业永远在
价格战上投入精力,进入高端后将无法与国外品牌展开竞争。三星电子生活家电总
裁韩龙外说,随着WTO的临近,中国国内的产品早晚会拿到世界市场上竞争,这要
求国内企业引进或开发技术来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但技术的开发要通过资金的投
入,而资金是通过有效的利润空间来实现的。
在近日召开的“广东电子信息工业经济分析座谈会”上,信息产业部副部长曲维枝
指出,彩电业必须进行结构调整。调整方法包括到海外设厂以拓展生存空间及加强
管理改革。其实,电子信息产品是一个非常广泛的领域,企业完全可以在其中发展
自己擅长的技术和产品,积极主动调整自己的战略,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无论是
当年诺基亚的撤出彩电业进入移动通信领域,还是近日传出的福日要淡出彩电业,
斥资1200万美元转入笔记本的生产,都可以为我们的结构调整进一步扩展思路。
我们期盼着中国彩电业真正冲出价格围城,走向强大的那一天。 (.E205B04001.)
制作 中华商务网

版权所有:   《电器制造商》杂志社
联系人:黄敏   电话:(010)65129277    EMAIL:chiapp@sina.com
地址:北京东长安街6号    邮编:100740    传真: (010)652435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