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家电业的发展看中国经济的比较优势 [2月4日]
[关键词] 家用电器
一在中国加入世贸之际,放眼中国工业的各个行业,哪些行业可以等闲视之呢?
可以说为数不多,但家电业确实可算其中之一。中国家电工业得中国改革开放之先
机,属于中国经济从计划经济体制转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政府最先“放开搞活
”的行业之一。短短十多年,依托中国家电市场持续增长的巨大需求、通过技术资
金的引进,特别是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国家电业已形成了相当大的生产规模,成为
世界家电生产大国和出口大国。2000年中国年产电冰箱1278.48万台,出口405.48
万台;洗衣机1442.98万台,出口100.77万台;空调器1826.67万台,出口386.97万
台;各类小家电的生产和出口规模也不小。
家电产品是中国目前阶段增长最快和最具国际竞争力的出口产品,并在一定程度上
起着改善中国出口产品结构的作用。1995-2000年期间,家电出口年增长率大都在
20%以上,高于同期全国出口总额增长率。2000年中国白色家电和小家电出口额达
54.8亿美元,约占全国出口总额的2.2%。在出口增长的同时,越来越多的厂家到国
外投资建厂,用多种方式扩大在国际上的市场份额。随着中国家电产品国际市场份
额的不断增长,一些国内知名的家电品牌也逐渐得到国际市场的认可,其中海尔公
司已跻身世界家电10强。最近,中国名牌战略推进委员在中国目前最具国际竞争力
的10类产品中开展了首次中国名牌产品称号评选活动,其中有5类属于家电产品,
它们是电冰箱、洗衣机、家用空调器、微波炉和彩色电视机。另外,在我国的出口
结构中,家电产品相对而言也属于具有较高技术含量和较高附加值的产品,其出口
的增长无疑对改善中国出口产品的结构有着良好的作用。
二
总的说来,中国家电工业的快速发展得益于三大因素:一是得中国改革开放之先机
,较早地从计划经济体制下摆脱出来,按市场机制运行。这是中国家电业快速发展
的先决条件;二是中国持续的经济发展及相应的发展阶段造就了近十几年来不断增
长的巨大的家电市场需求。这是中国家电业快速发展最有利的因素;三是中国因其
在家电生产上的比较优势成为国际家电产业转移的当然接替地。这是中国家电业快
速发展的根本原因。
那么,中国家电工业的比较优势是什么呢?一个主要的也是众所周知的内容是中国
具有很强的低人工成本优势。家电行业是典型的组装制造业,劳动密集程度较高。
家电业的低人工成本主要表现在采用大量熟练和半熟练操作工。家电业的生产技术
已相当成熟,中国也已基本掌握这些成熟的技术。当发达国家失去在生产技术上的
优势后,中国的低人工成本便凸显出来,转为低产品价格优势了。尽管中国在高端
家电产品上还难以与国外产品相媲美,但只要中国的生产厂家一旦掌握了这些技术
,低人工成本的优势便会继续发挥作用,因为中国的低人工成本是一个长期的优势
。大量剩余的农村劳动力持续不断地向制造业的转移,成为熟练和半熟练工,抑制
着家电等产业熟练和半熟练操作工工资的上涨。无疑,低人工成本的确是中国家电
业主要的比较优势。
除此之外,中国的家电业还具有其他重要的比较优势。一是因人口众多而规模巨大
并还有巨大增长潜力的国内市场。这虽然不是一个直接的比较优势,但却为中国家
电业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正是中国巨大的国内市场为中国的家电业提
供了足够的发展空间,使其在发展初期有牢固的依托,不必一开始便在国际市场上
面临比自己强大得多的竞争对手。这与日本的家电产业的形成和发展不同,日本家
电产业的发展一开始便是致力于国外市场。市场容量的作用是通过有利于形成规模
经济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产品成本而显示出来的。另一方面,中国巨大的市场
也吸引了国外家电厂家的大量投资,这不仅缓解了中国的资金短缺,更有力地推动
了中国家电业学习和掌握先进的技术和经营管理经验的进程。二是中国除了拥有大
量和不断增长的熟练和半熟练工之外,还拥有大批受过良好教育和训练的工程技术
人员和经营管理人员。因其在中国总劳动力人数中所占比例很小,常常并不看作是
中国所具有的比较优势,但从绝对数量来看这实际上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比较优势。
而这三者——低人工成本、巨大的市场和大批高级人才的结合,更加大了中国家电
业的比较优势。这也是中国成为世界制造业生产基地的根本原因。外资进入大国和
小国成本相差不会太大,但进入大国就能获得数倍于小国的市场,当然进入大国对
外资更有吸引力,加上中国有这么丰富的低廉劳动力和大量可利用的高级人才,中
国成为世界制造业生产基地就是必然的结果。
三
中国的家电工业集中体现了中国经济的比较优势,家电工业的比较优势也就是整个
中国经济的比较优势。正因为如此,家电产品才成为中国经济现今发展阶段最具国
际竞争力的产品之一。但如上文所述,中国家电工业的比较优势并不完全体现在低
人工成本之上。按照国际贸易的要素禀赋理论,中国拥有大量低廉的劳动力,在劳
动力生产要素上具有比较优势,因而中国在劳动相对密集的产品上具有竞争力。应
该说,在目前阶段和在总体上这是对的。但是我们不能完全将比较优势看成是总体
的、直接的和静态的。经济现象太复杂以致于经济理论总是具有局限性而不能原封
不动地用来解释和指导复杂的经济现象,必须加以调整,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就国
际贸易理论来说,它是将国家作为一个最基本的经济实体而来研究它们之间的贸易
往来的。当然这样的处理是最便利的,也是惟一可行的。但是国家其实质乃是一个
政治实体,虽然它以经济利益为基础。因而不同国家经济之间的差别相当大,中国
、美国和某一太平洋岛国不可同日而语,不仅规模相差甚大,其内部的不平衡程度
差别也很大,但在国际贸易理论中它们被抽象为同一的均质的经济单元。但实际上
一个大国可以包含多个在生产要素禀赋上相差甚大的经济区域。
中国是一个经济发展极不平衡的国家,沿海地区和中西部地区之间的差距因地理位
置的差异和国家政策倾斜于沿海地区在近20多年发展过程中更加拉大了。沿海地区
和中西部地区的要素禀赋是相当不同的。就沿海地区来看,它拥有大批高级人才、
相对宽裕的资金和拥有相对先进的技术,不能说其比较优势主要表现在低劳动成本
上。所以,虽然中国经济在总体上的比较优势体现在劳动密集型产品上,但在局部
上也具有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品的比较优势。另外,比较优势也不是静止不
变的,是可以发生改变的。家电产品是我国现阶段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但如果中
国的人均收入达到中等收入以上,也许那时就不是中国的比较优势产品。所以,我
们不能将中国经济的比较优势完全地认同为低人工成本。
综上所述、中国经济现阶段总体上的比较优势表现为具有丰富而低廉的劳动力。但
在局部上,中国经济也拥有大批高级人才、相对宽裕的资金和相对先进技术的比较
优势,而且巨大的市场容量也是中国经济潜在的比较优势。这三者的有机结合才是
中国经济比较优势的完整体现。中国经济在现阶段应当主要发展像家电工业这样具
有低人工成本总体比较优势的产业,但也要发展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政
府应当让“比较优势”发挥主要的作用,因时顺势地不断提高我国产业结构发展水
平和提升我国在国际贸易分工体系中位置,这应该是一个总的方针。但也要利用产
业政策和对外贸易政策在国民经济重要的产业领域更快地形成比较优势。因为比较
优势是动态的,利用产业政策和对外贸易政策可以在更短的时间内形成比较优势。
但政府的产业政策和对外贸易政策一定要以市场为基础,减少保护和直接干预。这
也是中国加入WTO后的必然选择。
(.E205B04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