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深圳发展银行(“深发展”,深交所000001)宣布,该行推出的线上供应链金融正式突破1000家用户。这标志着作为行业领先的线上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正式迈入成熟运作阶段,也意味着中小企业可以享有更为便利的线上金融服务。

据了解,该行早于2009年初即推出线上供应链金融服务,如今已经快速突破1000家用户并协助40多家核心企业有效实施供应链协同战略。借助“线上供应链金融”这一独创的全新金融服务平台,该行将物化的资金流转化为在线数据并与核心企业对接,在线链接供应链核心企业、经销商、供应商、物流公司和银行,向供应链“1+N”全体企业提供在线融资、结算、理财等综合金融服务。

据深发展相关产品专家介绍,线上供应链金融可以在线嵌入核心企业的供应链电子商务平台,共享“1+N”供应链实时交易信息,从而更便捷地提供供应链金融服务,真正实现供应链“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在线整合,为整个供应链的协同、中小企业供应链融资和财务供应链优化有着革新性的贡献。

供应链在线协同加速,财务协同成为“短板”

供应链是时下学术探讨和管理实践的热点。供应链通过核心企业“1”与上下游成员企业“N”的合理分工、发挥各自优势从而具有更高的生产效率。但供应链上各个企业之间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的管理同时也变得更为复杂,这就要求核心企业具有较高的供应链管理水平。

金融危机的爆发加快了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同时也加速了供应链协同和供应链整体竞争的趋势。在产销畅旺的繁荣时期,供应链核心企业“1”往往居于强势地位,核心企业的“零库存”实际上是核心企业库存向上下游库存的转移,并不以共同利益为导向。在全球金融风暴引发经济下行危机之后,下游需求萎缩,核心企业开始从“四面墙”之外,着手强化上下游管理与合作,寻求在供应链管理上获得绩效提升的外部抓手。

2009年以来,越来越多有远见的核心企业,开始依托电子商务平台,整合供应链以期增进供应链协同,消除环节浪费,降低链条交易成本。通过电子商务平台,核心企业将企业内部和外部的商务活动高度融合,包括企业内部“产—供—销”协同,以及企业与供应商、企业与客户、企业与物流之间的协调工作,实现需求和库存信息共享、同步计划制定和业务流程的在线协同。

在供应链管理的“商流—物流—信息流”协同层面,产业实践与学术研究已经基本同步,不遑多让。然而,供应链的资金流管理,亦即供应链中的支付结算问题,其作用和其中所蕴藏的巨大机会仍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这给供应链管理的有效性,以及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服务深化均带来了挑战。

一方面,供应链协同的基础在于各个节点的互信,要在“1”与“N”之间建立起有利于促进合作长期化的商业信用和结算安排。但缺乏财务协同的供应链,往往基于企业个体利益最大化考量而形成供应链伙伴之间“输—赢”的博弈关系,比如核心企业向上游赊购或采购库存前移、向下游预付款销售或成品库存后移造成上下游成员企业的资金缺口,存在供应链结构失衡和合作短期化的倾向。

“这种不均衡形成了一个巨大的中小企业贸易融资市场,”深发展公司产品管理部总经理金晓龙称,“2000年,深发展率先试水供应链金融服务,后来逐渐探索出灵活运用动产与货权质押授信、应收帐款融资和票据支付结算等产品组合多种模式,将资金注入中小企业,有效弥合了供应链“1”与“N”之间的资金与信用失衡状况。”现在,国内多数银行已经开办供应链金融服务。

但另一方面,供应链电子商务的协同管理,对供应链金融服务提出了全新的需求。金晓龙介绍说:“其一,供应链电子商务,使得核心企业真正实现全国乃至全球一盘棋管理,整个链条的交易与办公无纸化在线高速实现,金融服务需要高速跨越时空;其二,这种提速并非简单的企业网银所能解决,因为供应链涉及到核心企业、成员企业,以及物流等多个主体,并且包括需求、生产、供应、物流等环节的信息实时传输与共享,远远超越了支付结算等一般金融服务,不仅要建立起多方衔接的渠道,更重要的是,需要根据供应链全程电子商务的实际,设计包括融资、支付结算和信息服务等在内的全面在线服务解决方案。”在供应链电子商务的新模式下,金融如何注入供应链,并在调整与优化“1+N”资金与信用结构、畅顺支付结算、促进链条贸易等方面作出更积极的作为,这是摆在商业银行面前的一个新课题。

线上供应链金融:多方协同共赢

早在2009年中,核心企业协同供应链管理意识增强、行动加速,供应链电子商务、电子物流应用日渐升温之际,线上供应链金融已悄然上市,深发展这家倾力发展供应链金融服务的银行,很低调地再领风气之先。

“现在,我们已经在汽车、钢铁、家电等行业,宝钢、一汽夏利、江淮、美的等核心大厂应用了线上供应链金融系统服务。”金晓龙说,“2008年中,我们开始实施这一项目,2009年我们首先与江淮汽车试点开展,目前具体使用的企业累计已经超过1000家。”

深发展称,线上供应链金融是指,通过银行服务平台与供应链协同电子商务平台、物流仓储管理平台无缝衔接,将供应链企业之间交易所引发的商流、资金流、物流展现在多方共用的网络平台之上,实现供应链服务和管理的整体电子化,该行据此为企业提供无纸化、标准化、便捷高效、低运营成本的金融服务。

也就是说,“线上供应链金融”,这一独创的在线服务平台,将物化的资金流转化为在线数据,可以无缝嵌入核心企业的电子商务平台,从而在线连接供应链核心企业、经销商、供应商、物流公司和银行,把供应链交易所引发的资金流、物流、信息流实时传输与展现在共同的数据平台上并可授权共享,银行从而在线提供电子银行服务,构建对企业客户全方位、全流程、多层次的线上服务体系。

“一切都是可见的、实时的,并且可以授权共享。”专门赶来参加线上供应链金融媒体沟通会,较早享用此一创新服务的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财务部洪礼悦部长深有感触地向记者介绍说,“上下游企业在深发展有多少授信额度、还有多少库存、销量流转如何等,在网络平台上清晰罗列,这样我们采购、排产、销售就特别有底。”深发展称,在线上供应链金融系统与核心企业电子商务平台对接之后,供应链企业即可在线下订单、签合约(包括贸易合约和授信合同)、选择融资与否、在线出账、支付结算和还款。

同时线上供应链金融系统还与物流公司对接,对于那些采用了动产与货权质押授信的客户,还可以在线办理抵/质押品入库、赎货,而物流监管公司则可以通过线上供应链金融系统实现全国各处分散监管驻点的统一管理,在线统计和管理抵/质押品,而且这些商品的信息(品名、规格和价格等)还可以从核心企业发货时自行取得,甚为方便。

概括地讲,通过线上供应链金融的对接嵌入,供应链协同电子商务得以完整实现“商流—资金流—物流—信息流”的所有功能在线提供、在线使用,这种将金融功能无缝嵌入供应链实体经济流转流程的安排,对于供应链管理实践和电子商务的应用具有革新意义。它为供应链参与各方提供了一个多方协同共赢的全新平台:

1,核心企业可在线确认贸易背景,帮助经销商、供应商获得融资,实时了解上游发货情况、下游库存情况,有利于合理安排产供销进度,提升供应链管理效率;

2,经销商、供应商通过与核心客户的线上贸易往来,获得银行信用支持,并能够方便快捷地在线办理融资及还款手续;

3,物流企业可最大限度发挥协同效应,实现物流运输和质押监管管理的电子化;

4,银行可实时跟踪和监控整个供应链的商流、资金流、物流,及时掌握整条供应链的运转情况,从而进行融资决策和在线融资、支付结算服务,并可根据客户需要进一步提供账户管理、押品/保证金明细等业务往来信息咨询、现金管理等综合金融服务。

统一商品编码:给商品颁发通行证

长期以来,供应链协同难以推进的一个重要障碍在于,供应链“1+N”成员企业之间,以及供应链与服务于供应链的各方协同主体(包括物流、银行、保险、行业信息服务机构等)之间,对于商品的识别难以统一,更遑谈多个行业、多个主体之间商品不同识别体系的编译、协同和实现数据化传输了。

这是实现线上供应链金融必须跨越的“鸿沟”。“既然我们深发展选定供应链金融作为战略发展方向,统一各个合作方的商品识别体系,给商品一个统一的编码,就必须做。”金晓龙说,“供应链金融涉及主体众多,行业广泛,深发展目前的供应链贸易融资服务涉及钢铁、汽车、有色金属、石油化工、煤炭、棉花、粮食、纺织、木材、造纸、塑料原材料等十几个国民经济重要行业,几十个大类、上百个品牌商品,我们都要将这些商品一一编码,然后在“1+N”供应链成员、物流公司和银行之间做到商品数据互联互通,共用共享。这是一个艰巨的协调难题。”

深发展决定以标准商品编码为基准统一供应链金融的商品“语言”,给商品颁发一个自由穿行多个主体的“通行证”。2008年中,一个集研究机构、企业、咨询服务中介各方力量的研究团队,开始实施《线上供应链金融标准商品编码》的编制工作,随后在北京、深圳、佛山等地开展了大量的调研。课题组系统研究了目前国际上通行的两套分类编码标准,并在考虑到物流公司、银行在实际工作需求基础上,独具匠心地以国际关税合作理事会组织制定的《商品名称与编码协调系统》(英文简称HS)为基础,通过“标识代码+分类代码+属性代码”,将涉及国民经济行业可能作为押品的商品分类,按照部类、大类、中类、小类进行四级细分,进行简化编码。

线上供应链金融标准商品编码体系,可系统识别商品品名以及商品价值的关键要素,可以支持银行开展商品货权抵/质押业务的抵质押物品数据化管理,可以支持第三方服务商(如中华商务网)按统一商品编码向银行及供应链相关方提供商品的实时动态价格信息。对深发展研发的这套商品编码,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的专家鉴定认为:“编码体系设计科学、编制规范,具有原创性、较强的兼容性和广泛应用价值,在国内外尚未见到同类编码体系。”标准编码的成功编制,攻克了各个产业供应链上下游之间,以及供应链与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服务主体之间,对不同商品识别体系的兼容问题——“线上供应链金融标准商品编码体系”由此成为协同供应链的数字化“世界语”,为供应链“商流—资金流—物流—信息流”在各利益相关方的数据传输与信息共享创设了基础条件。这是一个重大的原创性突破。

中小企业供应链融资在线实现

将中小企业置于供应链之中考量其融资问题,是供应链金融的重要创新价值。现在,在核心企业主导的“供应链协同电子商务平台 + 线上供应链金融系统”之上,中小企业享有的金融便利更加具有变革意义。

首先,供应链企业交易信息、押品信息、监管信息、额度信息在线上供应链金融平台“一切清晰可见”,更易融资。深发展产品专家介绍,该行自偿性贸易融资重点“看生意”,特别注重分析的关键信息,如做什么生意(商品)、和谁做生意(应收账款/货物的品质)、过往做得如何等等,多数都可以从电子商务平台上共享到,这样既省却了银行的信息甄别成本,也增加了信息可信度,中小企业融资更加容易快捷。

其次,核心企业“有组织”的融资安排,中小企业融资更快、成本更低。本来,供应链中小企业成员的资金缺口,就往往由于核心企业转移流动资金压力造成,比如核心企业向上游赊购或采购库存前移、向下游预付款销售或成品库存后移。现在,核心企业凭着很高的信用等级,将经过信用考察评估之后的成员中小企业推荐给银行,并且开放与成员企业的交易信息,有的核心企业更进一步给予银行必要的协助,以帮助中小企业获得融资,银行得以引入核心企业作为风险控制的重要变量之后,风险控制就更有把握了。

最后,享有真正的在线融资。上下游中小企业在取得深发展授信额度并签署相关线上化合同、协议,开通企业网银线上供应链金融服务后,可通过网上银行或银企直联实现在线自助融资申请、在线保证金转入、在线提前还贷申请、在线质押申请、在线赎货申请等融资服务。

与其他银行传统的线上系统比较而言,深发展的“线上供应链金融”有显著的创新点。以融资业务为例:

1,多方协同。国内其他银行线上融资系统基本上是银行内部的独立操作系统,无法与供应链上多方实现对接和交互,主要提供线上数据录入功能,客户需线下提交纸质审批资料并加盖公章,审批过程仍在线下进行。深发展“线上供应链金融”与核心企业及其上下游企业、物流企业等实现系统对接和数据交互,通过数字签名技术进行客户身份认证,客户在线提交电子资料,审批过程直接线上进行。

2,服务全面。国内其他银行线上融资系统业务侧重于保理业务、应收账款融资等比较单一的融资模式。而深发展线上供应链金融开创了供应链上下游及终端消费全链条服务模式:包括上游供应商订单融资、下游经销商预付款融资,库存现货融资,终端消费贷款等,提供整套线上化融资方案。

3,协同经营。更重要的是,深发展线上供应链金融的运作和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贴合,融资审批时间可缩短到不到一小时,赎货(还款)审批时间最短几分钟即可办结。

对于中小企业而言,更深远的意义在于,善用电子商务的中小企业具有更强的生存能力:商务部专家指出,“运用电子商务的中小企业生存状况远远好于运用传统模式的企业。……在金融危机中,未运用电子商务类的企业陷入困顿的比例达84.2%,而运用电子商务的企业陷入困顿的比例为16.8%”。大多数中小企业的IT需求主要受到:政府部门的相关政策(比如海关推行电子报关)以及供应链核心企业信息化的驱动,线上供应链金融有助于中小企业导入IT系统,更深度地融入供应链和协同于供应链,提高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应用水平和持续发展能力。

构筑深发展供应链金融领先发展优势

作为领先的供应链金融服务银行,深发展此次线上供应链金融的全新力作,无疑为竞争者构筑了一个很高的技术门槛。历时一年多静悄悄的市场先导,已经使该行在某些行业占有先机。比如在IT应用水平较高的汽车行业,目前国内主要的主流核心厂商已经使用该行线上供应链金融服务,带动上下游企业使用的达到数百家;同时,统一商品标准编码的编制和应用,以及系统的开发等,也非一时之功。

“营销的网络化,业务经核心企业批量向供应链成员企业推荐之后已经呈现出比较乐观的增长,”金晓龙说,“更重要的是,线上供应链金融大大降低了银行的运营成本和风险。”

线上供应链金融的创新意义和效益是显而易见的。概括来说,除了业务营销的网络化,其对深发展的积极作用还包括:

产品的网银化。实现在企业网银上融资(出帐)、赎货、还款,并且给予企业特别是经销商的融资直接打款给上游核心厂商用于采购,做到实贷实付,一笔一清。

服务的在线化。实现全流程信息实时操控、互联互通、共享公用。该行还针对这些企业经营与银行业务的全程信息,进一步提供在线信息服务。客户可通过网银、手机和邮箱等多种渠道实时获取业务信息。

风险控制的标准化。通过系统控制,实行一致的授信标准和贷后管理,同时对审贷要求的必达条款、提示条款等,适时控制和提醒。

业务合规的自动化。电子化作业能最大限度的减少人为干预、防止业务运营的随意性。

总之,线上供应链金融同时构筑了适应于多个行业“1+N”供应链客户,满足多方无缝对接、可视界面统一、信息实时共享等条件的电子作业平台。跨行业、多主体、全面服务功能的电子平台“无缝对接”之后,供应链相关各方通过系统嵌入,相互融入对方的日常运营操作中,比如:网上批量处理事务更具人性化,不需要繁琐的传真邮件以及纸质资料的来回邮寄,弹指间收到票款,银行资金的获取从以工作日计变为以分钟计,授信项下质押货物的解质提取也由半个工作日变为“立等可取”,等等,对于提高供应链运转效率和竞争力,富有积极的探索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