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钢铁工业协会13日召开的进口铁矿石工作委员会执委会议决定,2008年国际海运铁矿石长期协议基准价格谈判仍然由宝钢为代表,谈判重点仍然是对供求关系的分析。不过与2007年度的铁矿石谈判背景比较,海运费连续上涨,印度铁矿石的现货价格,与三大铁矿石垄断寡头的博弈,似乎使今年铁矿石谈判面临更加复杂的严峻形势。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罗冰生介绍,2007-2008财年国际铁矿石供需关系基本平衡,甚至会向供大于求的方向发展。但是由于三大铁矿石公司具有高度的垄断性,不仅可以对供需关系进行适度调整,也可以利用市场机会操纵价格,向对他们有利的方向发展。因此,钢铁企业在几次铁矿石谈判中一直难以摆脱总体上的弱势地位。
应对今年国际市场铁矿石现货价格上涨,中国钢铁企业4-6月连续3个月减少进口铁矿石。而三大铁矿石寡头宣称7、8、9三个月共缩减至少500万吨供应量。当7月份进口铁矿石3361万吨,同比增长35.9%时,国际海运费却大幅上涨。今年以来,巴西至中国平均铁矿石海运费达到45.46美元/吨,而2006年平均为27.63美元/吨; 8月2日,巴西至宝山港铁矿石海运费达到56.954美元/吨,再次创下历史新高。同日,澳大利亚至宝山港铁矿石海运费也在连涨11个交易日后达到22.664美元/吨,而澳大利亚至中国平均铁矿石海运费18.79美元/吨,比2006年均价上涨58.29%。
排名前三位的这3大铁矿石供应商垄断了全球铁矿石海运量的72%。 加上英美集团兼并的南非KUMBA公司,世界前4位铁矿公司垄断了全球铁矿石海运量的77%。海运费的大幅上涨。使中国钢铁企业再次领会了与垄断寡头经济博弈的内涵。也使今年铁矿石期货价格谈判的形势更加严峻。
当中国钢铁企业试图摆脱三大铁矿石供应商贸易垄断的风险,加大印度铁矿石的现货采购时,却遇到了近期印度现货铁矿石价格与海运费涨价遥相呼应,7月末,63.5%的印度铁矿石现货到岸价达到115美元/吨,比月初上涨12%-13%。自2004年中国正式参加铁矿石价格谈判以来,国际铁矿石价格已连续4年上涨,从2004年到2007年累计涨幅达到165%。
从上述国际铁矿石市场背景条件的风险变化趋势看:铁矿石谈判不仅仅是供需关系,也是一场钢铁企业与铁矿石供应商发展战略态势和实力的博弈。
面对国际铁矿石涨价的严峻形势,钢铁企业如何摆脱这个恶性循环的怪圈?减少和分化铁矿石涨价风险确实需要做出战略的思考和抉择。中国既缺乏铁矿资源,当前又缺乏海运竞争实力。面对的又是三大铁矿石垄断寡头控制。因此,钢铁企业继续走依靠国内发展,满足国际市场钢材需求增长的路子不仅充满风险,而且也不符合世界钢铁产业结构调整大格局的演变趋势。在已经保持了合理出口量的基础上,这条路不能再走下去了。
国内钢材需求已经在今年10%的增长幅度中面临继续回落的总趋势。今年铁矿石也继续保持26.7%产量增幅。完全可以满足国内钢材消费增长对铁矿石的需求。但是今年1-7月份我国累计进口铁矿石2.22亿吨,同比增长19%。连续几年继续保持了铁矿石进口的大幅增长。导致我国铁矿石今年进口增长居高不下的直接原因是1-7月累计出口钢材3970万吨,同比增长92.2%。累计出口钢坯527万吨,同比增长33.9%。出口钢材、钢坯总量折算成粗钢4705万吨。实际净出口折粗钢3643万吨。净出口占国内粗钢产量的13.05%。这表明今年1-7月我国钢材的增产已经全部用于出口。只是由于去年全年净出口保持在3446万吨的缘故,今年国内资源总量才保持了10%的增长。
不包括中国,7月全球粗钢产量明显下降。甚至降到2月以来的最低生产水平。1-7月份全球粗钢累计产量为4.8286亿吨,同比增长2.6%。同比累计增产1224万吨 低于1-6月的的累计增产1441万吨。 同期中国净出口折算粗钢3643万吨。今年1-7月国际市场同比新增产量和从中国进口钢材总量已经达到4867万吨。其中中国出口占这个增量的74.85%。与1-4月的58.8% ,1-5月的65.54%和1-6月的68、22%比较,中国钢材出口对支撑国际钢材需求增幅的比例呈现了快速扩大的趋势。国际市场需求增长的大部分是依赖中国钢材出口支撑的。显然这在实质上表明:2007年中国钢铁企业走的是国内发展钢铁工业,支撑国际钢铁需求增长的道路。
中国的环境资源压力和国际铁矿石市场的复杂背景决定了中国没有这种承受能力。为什么在实践上,钢铁企业难以摆脱这种发展模式道路呢?主要是产业集中度低,对中国钢材需求前景缺乏科学的预测,缺乏有力的战略转移的政策环境。难以形成真正走出去的,有国际竞争力的大钢铁企业集团。数百个钢铁企业几乎没有摆脱国内投资发展、做大作强的企业发展模式。这就导致投资居高不下,产能过剩,必须通过出口寻求出路。同时,铁矿石进口也保持快速增长,导致国际铁矿石价格风险越来越大,进口铁矿石面临不断涨价的严峻形势。而钢铁企业依赖国内投资、增产、扩大出口这种发展模式,使建立在不断扩大出口基础上的产能过剩风险积累有增无减。
实际上,只要国际钢材市场出现疲软,这种市场走势的变化压力就会很快演变成中国钢材出口风险。今年7月,美国、加拿大、日本、韩国、俄罗斯、米塔尔、欧盟七国同时对中国钢铁企业出口施加压力,甚至提出反倾销,就是这种国内投资,扩大钢材出口的发展模式蕴臧产能过剩风险的一次暴露。也许两三年内我们不必为国际钢材市场走势变化中的这种贸易摩擦担心。但是几年后国际钢铁供给局面变化了,中国钢铁企业就必须为此付出惨重的代价。而这两三年也是中国钢铁企业发展战略调整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时期。走出去的真正意义并不是扩大钢材走出去,而是钢铁企业到发展中国家投资建设矿山和钢厂。分散未来的铁矿石、运费、钢材市场出口风险,减少国内建立在依赖出口基础上形成的产能过剩风险和铁矿石风险。
中国钢铁企业发展确实进入了战略转型的关键时期。国家淘汰落后,控制钢铁投资增长,减少钢材出口的产业政策和出口征税政策,已经对推动钢铁企业发展战略的调整产生了很大的压力。受今年底淘汰3500万吨落后产能的影响,加上明年国内铁矿石产量仍可保持20%以上的增长幅度,无论明年我国钢材出口,还是铁矿石进口需求增长都会出现明显的大幅回落。虽然我们无法依据这一点预测铁矿石谈判的结果,但是随着中国钢铁企业发展战略调整和今后铁矿石进口增长的大幅回落,供需平衡关系对铁矿石价格谈判的影响力终究会显示出来。
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程度如此深刻的今天,中国钢铁企业需要学会驾驭世界经济和世界钢铁工业未来发展格局来制定和调整自己的发展战略。
(关键字:铁矿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