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确实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伴随工业化、城镇化的相当规模,我国从经济总量的快速发展陷入了总供给过剩,经济增速放缓阶段。过剩经济将伴随中国未来很长时期的经济发展过程。
前几年中国保持了经济的快速发展,却把调整重大社会经济关系失衡的改革课题留给了这届政府。伴随腐败和社会利益格局失衡的体制弊端,以及中等收入后的贫富不均陷阱,不仅呼唤加快改革来调整关系,释放发展动力,而且改善民生的重大社会经济发展任务一点都不轻松。在经济面临下行压力中,深化改革、调整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继续保持经济合理区间的稳定增长的复杂性和艰巨性都是前所未有的。
如何探索在经济面临许多困难的复杂背景中,稳步调整好重大社会经济关系,走好未来中国经济的运行态势不仅是李克强新政府关注的课题和责任,也是经济学界,企业界,甚至普通百姓都很关注的大问题。
正是针对中国经济复杂严峻的形势,李克强总理已有多次有针对性的对策讲话。一些人对李克强多次关于经济调控对策讲话的经济学解读实际上是李克强经济学应运而生的基础。它被用来代指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为首的新一届政府应对复杂、严峻的经济、改革形势所采取的调控对策思路。但是正是许多人从自身认识角度的解读也反映了这些人对中国经济深层次矛盾关系的认识和对中国经济调控对策的关注、理解和希望。所以我们所看到的李克强经济学更多的是一些学者对中国经济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解读。
今年四月国内有人写了《从朱镕基经济学到李克强经济学》,文中阐述了对李克强经济学三个方面的理解——强化市场、放松管制、改善供给,同时对新政府的经济政策和执政思路做了一定的前瞻和预测。从此李克强经济学成为国内外热议的一个话题。实际上这三个方面并不能准确涵盖保持中国经济平稳发展和改革面临的主要问题。
无独有偶,近期巴克莱银行把李克强经济学总结为三大支柱:不出台刺激措施,去杠杆化以及结构性改革。他们还大胆预计,中国政府将把经济推向“硬着陆”,未来三年中国的季度经济增速可能会降至3%。且不说有点中国社会经济深层次矛盾关系和未来发展空间认识的中国学者不会赞成这些关于中国未来经济问题调控的经济学结构观点。充其量只能认为这是不同学者从学术角度对李克强政策思路的研究和解读。
今年6月正值金融资源配置错位的系统风险积累,导致银行间闹钱荒之际,李克强讲话提出 “优化金融资源配置、用好增量、盘活存量,让资本更多进入实体经济,以支撑经济转型升级” 甚至短短一个月,李克强总理三次强调“盘活存量。很显然,改善我国银行业对资本流动的管理正如我国任何重大体制改革一样,都面临两难的选择。关键是把握好目标方向,选择好逐步理顺重大关系的平衡点。实践证明李克强总理关于应对钱荒的决策是正确的。
从这张经济走势图可以清楚的看出:虽然目前中国经济仍然在可以承受的范围运行,但这不是稳态运行。中国经济正面临几乎斜率都不变的长期下行压力。去年四季度的经济回升恰恰是适度投资拉动的结果。不出台经济刺激政策,经济就将依据供给过剩型规律继续下滑。虽然目前7.5%的运行仍属正常范围,但是过剩经济将伴随中国未来很长时期的经济发展过程。经济的继续下行风险趋势是明显的。
无论东、西部经济发展不平衡,还是改善民生的差距,都是中国释放潜在需求,加快经济发展的潜力。供给过剩型经济条件下的调控政策就是要重视通过包括投资体制改革在内的配套深化改革,调整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政策向企业倾斜,向民生倾斜。要通过合理的投资拉动来释放潜在需求,保持经济在合理范围内的稳定运行。很显然,这里仍有很大的投资发展潜力。这也决定了未来二十年合理投资建设仍是我国保持经济稳定,促进经济良性发展的重要动力。
林毅夫与吴敬琏两位经济学界重量级专家在深化改革和中国未来离不开投资拉动的争论中,之所以让林毅夫先生的释放潜在需求的投资拉动论背了很多黑锅,主要原因是就是如何解决盲目扩大投资的体制根源和负面效应,如何走出合理投资拉动的正确道路。这是中国经济发展中并没有解决好的现实课题。难怪林毅夫自称为少数还在强调投资重要性的经济学家,却不得不为目前国内舆论一面倒向所谓消费拉动论,“投资”成了一个不好的代名词,甚至被有些网评家认为是我国经济中一切问题的根源而哀叹。这确实是中国经济的悲剧。
中国离开了经济在合理范围的稳定,人们会发现,企业市场经营将面临更大的困难。所谓控制产能过剩,调结构,深化改革,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一切努力都将会困难重重,事倍功半。
针对当前我国经济下行斜率几乎都不变的严峻形势。7月9日李克强在广西调研时强调: 宏观调控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使经济运行处于合理区间,经济增长率、就业水平不滑出“下限”。稳增长与调结构要相辅相成,要做到“稳中有所作为”。
保下限决策是对复杂中国经济形势深刻认识基础上的一种政策思路和权衡。也提振了稳定中国经济的信心。保下限决策就意味着需要适时、适度的推出经济刺激政策和投资拉动政策。这同前期一直认为中国不会出台经济刺激政策做法,显然政策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很显然,正确的经济政策需要保持连续性和稳定性,但又需要根据经济形势的变化不断进行调整。它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在根据国情,坚持市场化改革前提下相机抉择。很显然,期待汇集举国智慧,帮助政府逐步形成正确的社会经济发展、改革的思路政策,加快重要领域改革的破局前行,更反映了社会对新一届政府执政责任的期待。
李克强是中国政府总理,肩负着沉甸甸的社会经济健康发展的决策责任。而总理和政府的每一个重要决策都要受未来实践的检验。这绝不是克强经济学所能承担的。更何况李克强经济学更多的内容是一些学者的理解和解读。也反映这些学者和巴克莱银行对中国经济问题的认识。李克强经济决策与李克强经济学不是一回事。
与市场经济实践的风险、机遇和惊涛骇浪相比,任何经济理论都是灰色的。兵法贵在用活。也许正是这些原因,很多严谨的经济学家不赞成这个提法。广泛深入的学术探讨要同政策制定和实施有所区别。作为对新政府政策思路的前瞻,不如更多的关注针对经济改革、结构调整系统问题的具体对策研究。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过分炒作李克强经济学的益处不大,也未必对决策者是支持。
(关键字:工业化 城镇化 社会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