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与未来钢铁市场形势演变大趋势系列谈之二
我曾经说过,今年钢铁市场本身的许多因素对市场的影响只是表象。背后严峻和复杂的经济、改革形势才是影响钢铁市场走势的主要因素。看清了经济、改革形势,了解了钢铁市场的要素条件,也就看清了钢材市场形势。
中国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积累了大量关系不协调的体制问题。权利、资本和利益的结合滋生了中国式的腐败。
去年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实现税后利润1.25万亿元,同比增长39.3%;钢铁企业却陷入微利和亏损的险境。看起来是行业市场问题,但实质上是国家资源战略问题和行业垄断和利益格局问题。政策需要向民生倾斜,向实体经济倾斜。很显然这里也有改善政府调控政策问题。
前几年中国依赖投资强度,保持了经济的快速发展。但是却积累了重大社会经济利益关系失衡的问题。利益、政绩驱动,使土地财政和借债支撑地方投资拉动热力不减。积累了地方政府债务超过15万亿元。滋生了腐败问题,也积累了产能过剩问题。很显然,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问题;土地财政和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百姓小康社会安居问题,因权力、行业垄断而形成重大社会经济利益格局关系严重失衡问题;这一切都指向需要深化改革,改善宏观调控,瞄准潜在需求,释放发展的动力。只有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建立廉洁高效政府,才能推动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改善民生。
正是面临上述这些发展难题。许多专家多次声称宁肯放慢增长速度,不出台经济刺激政策,也要做好改革,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问题是:今年以来,中国经济再次步入几乎斜率都不变的回落趋势。许多人看到了我国深化改革对中国经济社会未来健康发展的重要性,而忽视了保持经济稳定不仅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改革的基础性经济条件。过多的强调不要出台经济刺激政策。结果导致今年以来我国经济上半年一直延续几乎斜率都不变的回落,使企业经营陷入困境中。一旦这种所谓的激进改革观点变为现实,那不断回落的中国经济将使中国社会经济陷入衰退。这种经济休克激进的改革在实践上是不可取的。更何况每项重大改革,既然是权利和利益格局的调整,怎能期待改革短期就会成功呢?我们喊改革一年多了,重大失衡问题上的改革究竟有多大进展。
为什么中国改革一定要同经济稳定发展相协调原因有三:
一是世界金融经济危机正处在低谷震荡调整中,世界经济复苏将呈现缓慢的发展过程。中国经济的持续下滑,企业经营更加困难。我在警惕中国经济下行压力的长期化中提到: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确实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伴随工业化、城镇化的相当规模,我国从经济总量和生产能力的快速发展陷入了总供给过剩,经济增速放缓阶段。过剩经济将伴随中国未来很长时期的经济发展过程。如果没有一个合理投资拉动,过剩经济必然演绎经济下滑和就业压力增加。也必然加剧社会矛盾。
二是中国处在中西部、农村现代化和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巨大的潜在需求需要投资和改革释放这种需求。没有一定的合理投资和深化改革,就会放缓经济发展速度。也只会放缓中国的现代化建设。
三是现在需要保持合理投资基础上加大改革力度来释放潜在需求和市场活力。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改革的目标就是与2020年实现小康社会发展目标相适应。很显然瞄准潜在需求,深化改革,释放发展动力,加快改善民生也是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
期待改革创造投资发展经济的动力和空间。只有经济发展,就业增加,劳动者收入提高,才能扩大消费。中国离开了经济在合理范围的稳定,人们会发现,企业市场经营将面临更大的困难。所谓消费拉动,控制产能过剩,调结构,深化改革,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改善民生的一切努力都将会困难重重,事倍功半。很清楚:一定的经济稳定是改革的基础性条件。
实际上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阶段也决定了中国仍然具有相当大的潜在投资需求。无论东、西部经济发展不平衡,还是改善民生的差距,都是中国释放潜在需求,加快经济发展的潜力。这需要通过改革释放动力,通过投资发展经济来实现。供给过剩型经济条件下的调控政策就是要重视通过包括投资体制改革在内的配套深化改革,调整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要通过合理的投资拉动来释放潜在需求,保持经济在合理范围内的稳定运行。很显然,这里仍有很大的投资发展潜力。这也决定了未来十年合理投资建设仍是我国保持经济稳定,促进经济良性发展的重要动力。
如何解决盲目扩大投资的体制根源和负面效应,如何走出合理投资拉动的正确道路。在改革中,中央提出了统筹“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的正确经济发展思路。中国经济终于排除了所谓不出台经济刺激政策的舆论干扰,结束了经济增幅不断下滑的艰难历程。走上了确保经济在合理增速范围内的稳定运行中,加快改革和结构调整力度,促进社会经济走上全面协调健康发展的道路。
(关键字:中国改革 经济稳定 协调)